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408外交(1/2)

说完对马岛和济州岛,魏广德又把注意力转移到釜山。

“釜山又是什么情况,详细给我说说。”

魏广德对刘守有问道。

虽然已经看上了对马岛和济州岛,但刘守有刚才也提到釜山,所以魏广德觉得有必要详细了解下。

对这里,他多少还是有印象的,好像半岛战争时,南棒和美军最后坚守的据点就是釜山。

或者说,战场爆发之初,北棒军队一路横推,差点把美军赶下大海,其实就是在这个地方。

只不过,最终釜山还是被联军守住了,才有了之后的仁川登陆,北棒军队被拦腰斩断最后大溃败。

在魏广德印象种,好像釜山应该就是朝鲜半岛的最南端吧。

“这里,就是釜山浦。”

刘守有在对马岛北面陆地一个点上一指,说道。

“原来如此。”

魏广德看到的就是对马岛正北面最近的陆地,然后就听到刘守有继续讲述那里的情况。

“釜山位于洛东江入海口,一直是朝鲜东南部的交通要冲。

在明初时,那里就已经是朝鲜和倭国最重要的贸易港口,当时还叫高丽。”

刘守有讲述起釜山历史,魏广德只是微微点头,也在认真倾听。

“正统八年,朝鲜王背着朝廷和倭国签订了《癸亥条约》,允许倭国在釜山设立倭馆,开始进行大规模商贸活动至今。

倭国商人就是从釜山采购商品,运到对马岛,然后扩散到倭国其他地方。

釜山浦,也可以斩断朝鲜和倭国的商贸联系,朝廷若要彻底断绝和倭国贸易,此处尤为重要。”

刘守有把情况说完,就等待魏广德的决定。

“在对马岛驻军,水师就可以遮蔽釜山浦进出船只,自然也就封锁了朝鲜和倭国的商业贸易。

不过,为驻岛官军寻找一块陆地,也不失为一个法子。”

魏广德考虑片刻,最终还是倾向于不动釜山,毕竟涉及朝鲜,担心朝鲜使团跑到大明哭诉。

“倭国人在那里建立了倭馆?那我大明也可以在那里建立会馆,负责从朝鲜采购奴儿干城和对马岛所需物资也是可以的。”

虽然不打算在这里驻军,但是建立一个半官方的办事处,魏广德觉得可行。

大明会馆这种形式就不错,可以就近为驻岛官军采购所需物资,也可监视釜山浦进出商船。

“锦衣卫加强对当地的侦查,我需要更多信息确定计划。

这份文书留我这里,一会儿我去和首辅那边商量此事。

切记保密,不准有半点消息传出。”

魏广德对刘守有吩咐道。

“是,魏阁老,末将知道该怎么做。”

刘守有马上表态道。

知道倭国的金银矿以后,他就已经垂涎三尺。

魏广德的注意力明显就在那几座大的金山银山上,到时候用点手段,他怕是也能弄到一个金银矿,那可就发达了。

是的,魏广德就算真要对倭国动手,也不会把倭国所有的金银矿一网打尽。

朝廷肯定要最好的,但剩下的中小型矿山还是得给自己留点,还有其他人也该分润点,不然谁支持你出兵倭国。

这是打仗,大明现在的官员,恰恰就是最不希望打仗的,太麻烦。

他们需要的是安定,反正大明足够富足,够他们折腾了。

倭国的金银矿别说,分布的还真有趣。

对马岛和济州岛所对向的倭国,刚好就是一个金银矿密集的区域。

控制这两地,刚好就能满足大明对金银的需求。

至于东北方向的金银矿,还是给倭国人留点,半点不留怕是人家鱼死网破。

按照已经掌握的倭国情报,倭国的人口还是很多的。

要彻底让他们臣服,还得选择西方殖民者的方式,拉拢一派打击一派。

给需要拉拢的倭国大名留下一些资源,也能壮大他们的实力。

那个叫秀吉的,当然不在拉拢范围之内。

丰臣秀吉就是个疯子,狂妄的以为几十万人就能征服大明。

估摸着也是听说倭寇在大明的丰功伟绩,认为明军不堪一击吧。

既然早晚都会爆发大战,还不如提早动手削弱倭国的实力。

魏广德可是知道,虽然朝鲜战场大明逼退了倭国,但也是惨胜,大明损失颇大。

特别是第一次入朝参战的官军,那时候明廷还以为是小股倭寇的杰作,根本不知道是倭国云集国内精锐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吃了大亏以后,才开始收拾兵马迎战。

双方其实都有战略误判。

丰臣秀吉把不堪的南兵当做明军主力,自然看轻了明军的实际战力。

而明廷也因为倭寇的零散兵力,以为倭国没多少人口,不可能发动数十万人进入朝鲜发动战争。

在战争爆发之初,大明朝廷一度以为就是几千倭寇对朝鲜的入侵,所以只调了边军两部入朝,总兵力不到万人。

刘守有离开以后,魏广德坐在那里思索片刻,基本理清了思路。

等皇帝大婚以后,南海水师留下部份精锐暂时加入东海水师,准备对对马岛的军事行动。

而济州岛,魏广德倾向于向朝鲜施压,只要大明没有文书留下,证明把济州岛交给朝鲜,那就要强行收回。

能用外交解决的事情,就没必要动武。

何况,朝鲜对明廷一向恭敬,想来表明态度,朝鲜王该知道如何选择。

至于在釜山建立会馆,应该也没有难度,只是采购商品而已。

就是要朝鲜断绝和倭国的贸易,或许朝鲜王会不情愿。

当大明官军占领对马岛以后,倭国会有什么反应,这才是魏广德想要想清楚的。

虽然现在倭国是由几个大名分治,可魏广德不确定大明出兵后,这些大名会不会联合起来反击大明。

“明年水师主要还是寻找去奴儿干城的航道,以及熟悉海峡情况,最快也要等到后年完成军事准备后行动。”

魏广德嘴里喃喃说道。

“还有一年时间。”

魏广德此时心里大致估算了还可以垄断和倭国贸易的时间,一年后再想像现在这样肆无忌惮对倭国进行贸易就不大可能了。

虽然心里多少有些不舍,魏广德这些年通过控制和倭国的海贸联系,可是赚了不少金银。

一旦对倭战争爆发,这样的好日子也就终结了。

虽然依旧可以走这条海路,但肯定会有其他竞争者参与。

垄断的生意才是最赚钱的,虽然夷商也跑这条航线,但他们在意的是倭国的特产和金银,而魏广德在意的不仅是这些,还有铜料等资源。

许多物资,其实夷人都看不上,认为利益太小,所以都是魏广德的商船在垄断这部分交易。

想到这些,魏广德忽然有了个想法,那就是控制倭国钱币。

之前商行和倭国的贸易,让魏广德也见到过这个时期倭国国内私铸的各种钱币,只能说很粗糙。

虽然和夷商接触后,他们也效仿西洋钱币铸造小型的金币和银币,但是据商会带回来的消息,在倭国最受欢迎的流通钱币其实还是明钱。

大明和前朝铸造的铜钱是倭国交易的硬通货,现在倭国商人也很喜欢大明通宝,甚至愿意高出半成的价格兑换大明通宝。

毕竟,大明铸造的银币外观可比夷人使用的鹰洋好看得多,相比鹰洋那种一看就知道是纯手工打造,为了控制重量边缘还被剪出无数棱角的钱币,绝大部分人都看不上眼。

而大明铸造的通宝,那几乎都是一个规格,据说夷商对大明铸造的银币也是推崇备至。

好吧,这年代,大明的手工说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

控制倭国市场,用大明的钱币填充,那就相当于倭国流通的所有货币都向大明朝廷缴纳了一成多的税钱。

低价收拢金银铜料,铸造成大明通宝流通全球,打造成世界货币。

不止于此,这次皇帝大婚的贡品的回赠,也可以加入大明通宝,把金银币撒出去一些,让那些土包子见识下大明的铸币实力。

如果可以让他们都把金银铜料运到大明加工成钱币的话,朝廷的收入可就更多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