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章 三清之气(2/3)

的夫人啊!

虽然凤九霄单方面宣布山盟解除,但天下英雄有几个人当真?

大家说说笑笑,不一会便远远的披到了老君阁的一角。

只见老君阁的灰瓦飞檐刺破云海,露出了雕满八卦纹的梁柱。

青铜的门环上的饕餮双目沁着露水,每道铜钉都被香客摩挲得泛出耀眼的赤金色。

凤九霄抬头一眼望去,阁高五层,正匾“老君阁”

之下是一块牌匾“众妙之门”

,正匾之上,“妙道凝玄”

,再上一层,“峰道独尊”

…… 见凤九霄看得仔细,玉青子没有打扰。

所有人都跟着站在门外一动不动。

察觉到异样,凤九霄立刻笑道:“抱歉道长,这些牌匾上的书法太过惊艳,以致有些失神,实在不好意思,耽误大家了,道长请!”

玉青子笑道:“公子请!”

同时他介绍道:“老君阁基宽一百二十尺,共六层,取六和之意;下方上圆,取天圆地方之意;层有八角,取八卦之意;外观呈塔形、顶接三圆宝,以昭天地人三才之意!”

“好寓意!”

众人纷纷夸赞!

众人跨过刻着“道法自然“的青石门槛,只见殿内紫铜香炉里千柱残香仍在吞吐青烟,熏得三清壁画里的仙鹤似要破壁腾空!

正殿穹顶垂下的藻井旋着二十八星宿,中央太上老君像高逾三丈,青铜铸就的衣褶里凝着数百年的光阴。

太上老君神像左手虚托的八卦镜,蒙着铜绿那是年久的锈色,右手拂尘却光洁如新——据说每逢月晦,银丝会自动拂拭供案上的尘埃。

老君腰间悬着一个葫芦,在幽暗中泛着微弱的丹霞之色。

凤九霄看着老君神像,仿佛穿越到了千年之前,恍惚之间,茫茫大漠之中,一个少年出现在一个骑青牛的老者的面前。

少年问道:“老君这是要去哪?”

老君道:“西出函谷,化胡为佛!”

少年不解:“何为化胡为佛?”

老君目光深邃:“当然是教化胡人、皈依佛门!”

“可老君是道教老祖啊!”

“正因我是道教老祖才更应教化胡人信佛啊?”

“为什么?”

“你可知中原佛道之争久矣?”

“略知一二!”

“佛教大约在两汉时期从西域天竺传入中原,那时也叫浮屠教。

世人当时视为神仙方术,教化胡人,故汉桓帝将黄帝、老子和佛陀同祀,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把沙门视同方士。”

“方士?

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之人?”

“不错!

所以你应该明白为何佛道有矛盾了吧?”

“知道了。

所以史上有过几次佛道之争,互有兴替!”

“矛盾是佛与道之间的,可影响二者兴衰存亡的却是帝王!”

少年道:“我知道,史上灭佛有四次,简称三武一宗。

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以及周世宗柴荣,都曾经发起过灭佛运动。”

“你可知这几位皇帝为何要灭佛?”

“据我所知,一是夷夏之争,毕竟佛教源自西域,非我族类,自然受到排挤,二是佛教影响力大,挤占了道教的生存空间。”

“这两点会惊动一国之君?”

“那我再想想。”

少年沉思,老君稳坐青牛背上,不动如山。

片刻后,少年道:“原因有这么几点,一是钱的问题,遍布全国的佛教寺庙每年从民意吸收大量的钱财,收购大量的土地,且不用缴税、不服兵役,这就导致整个帝国的财政压力增大,尤其是在资源紧张或战争频繁的时期更为突出,朝廷需要更多的税源和兵源,佛教的存在,严重的拖了后腿!”

老君嗯了一声,“继续。”

“第二就是权力的问题!

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力十分恐怖,甚至能威胁到皇权的集中!

佛教在民间的根基很深厚,和尚的数量也很庞大,在某种程度上,一个思想统一、人员数量庞大的组织,绝对是王朝潜在的巨大威胁!”

“嗯,继续。”

“第三就是平息民愤、转移矛盾的需要!

僧侣逃兵役,却让普通百姓服役,僧侣不缴税,却让普通百姓缴税,遇到灾荒百姓饿得吃树皮,和尚却能在山上吃蘑菇,这些不公平足以激起民愤,威胁皇权,出于安抚民心也要灭佛!”

“没了?”

“没了,就想到这么多。”

“不错,基本上就是这么回事。

我此去西方,就是要改良他们的佛教,使其走上正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公子!

公子!”

天际似有人在呼唤,骑青牛的老君笑道:“有人叫你了,走吧。

你是习武之人,便送你一缕三清之气吧!”

说完话抬手一指,一道金芒竟射入少年眉心,然后老君便渐渐淡化,直到消失在茫茫大漠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公子?”

一声呼唤来自天际,少年蓦然浑身一震,只觉天旋地转之间,赫然来到了另外一个地方!

眼前是一尊老君像。

玉青子在他耳边轻呼:“公子?”

凤九霄立刻歉然一笑,“刚才神游万里,有些失态了。

今天不知为何,竟然失神了好几次。”

玉青子笑道:“或许公子身负道家无上神功,所以与老君神像心生感应。”

庞十五立刻点头,“道长说得很有道理!

嗯,我还真的有这种玄妙的感觉。”

当然他没有说出自己与老君仿佛在精神世界里交流了半晌,因为他知道说出来也没人会信,只会当他产生了幻觉!

但事实上,他此时真的感到有股无名的力量在体内四处游弋,只不过暂时未能与自身真气合二为一而已!

那道异种真气或许就是老君赠自己的“三清之气”



三清之气与自己体内原有真气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但凡即将遇到交汇之处时,那道“三清之气”

竟然直接加速通过岔口或是停止前进等原有真气通过岔口再前进,就像有了生命的精灵一样,绝对不会和原有真气发生碰撞。

看完了大殿,众人从后门穿出。

阁后断崖处立着铸铁碑亭,八条螭龙盘踞的檐角各坠铜铃。

碑文上记载张天师在此羽化时,将镇山宝剑藏于老君座下。

前朝有盗宝者撬动神像底座,当晚暴雨中霹雳击碎阁东古银杏,只留一截断木根,树心里赫然嵌着半截锈剑!

如今那焦黑的树桩被信众系满红绸,每阵山风掠过,绸带便似千百道符咒在天地间飘摇!

凤九霄抚过冰凉的铜鹤香炉,感受着青城山的千年道运!

炉身上有《道德经》阴刻字,字痕里积着的不仅仅是香灰,那是无数信徒的诚意。

在檐角铁马叮当声中,凤九霄仿佛听见当年丹炉崩裂的轰鸣—— 据说老君在此炼九转金丹时,炸炉的火焰化作满山的青翠,故而此山终年苍碧如黛。

“道长,老君阁是青城第一峰绝顶,到了这里此行便算圆满,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我们就此别过。”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