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六六二章 利益最大化(2/3)

所以诸葛麒表面上是在指责孟玄喆,可孟昶却知道他这是在指桑骂槐!

这小子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还是有人在背后想搞阴谋,只不过让他先蹦出来试探?

“诸葛麒!”

孟昶面色一沉,冷冷地道。

来自皇帝的威压还是很大的,诸葛麒稍微收敛了一下,正色道:“臣在!”

“朕在问众爱卿有何良策以解围城之困,你却在这里无端指责太子,这已经严重背离了朕的初衷!

你,跑题了!”

“皇上!

臣一时义愤难免有些激动,还望皇上恕罪!”

“废话就别说了。

朕问你,你觉得我们能打赢宋军吗?”

“能!”

诸葛麒几乎毫不犹豫。

“凭什么?”

蜀帝眯着眼,眼光已渐冷。

“凭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上下一心?

你和朕都不是一条心,还说上下一心?

哼!

我听你的意思是想发动所有老百姓都冲到一线是吧?”

“是!”

“那你觉得大蜀的百姓会冲到前线和宋军对抗吗?”

“会!”

“会?

你凭什么觉得老百姓会和宋军拼命?

宋军一路西进,攻城无数,迄今尚无一例屠城事件,宋兵也从未劫掠百姓,可说是秋毫无犯,你说,如果你是老百姓,你会和他们拼命吗?

如果会,那图的是什么?”

诸大臣皆深以为然!

如果宋军所到之处纵兵烧杀掳掠、奸淫妇女,那必定激起民愤,再打任何城池的时候,无非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百姓弃城逃跑,二是血战到底!

退无可退,唯有死战!

诸葛麒道:“圣上所言极是!

但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什么意思?”

“我们可以先让百姓冲上去和宋军拼命,或者让蜀军假扮百姓击杀宋军,逼得宋军不得不对我大蜀百姓动手,一旦宋军对大蜀百姓动了手,死了人,这仇便结下了,死仇,无解!

宋军再多,又怎多得过我千千万万大蜀百姓!”

说到动情处他居然双手高举,似拥抱整个天地,势若疯癫!

孟玄喆指着诸葛麒怒道:“我虽好色,却也是你情我愿从不用强,而你看上去文质彬彬却心如蛇蝎,你居然让老百姓上战场当炮灰!”

赵季良亦眉毛牵动,怒斥道:“刚才你说敢与宋军决一死战,我还以为英雄盖世、视死如归!

还以为你有何退敌良策!

想不到你居然用的这等绝户之计!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老百姓都死光了,只剩君上一人守着这空荡的江山还有何意义?

守江山,守的就是百姓!”

孟昶道:“说的好!

昔年刘玄德携民渡江时说过,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危难时刻,宁可日行仅十余里,依然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带着十余万百姓一起逃生!

朕虽不才,也要学刘玄德以人为本的仁义之道!”

群臣立刻山呼万岁!

赵季良躬身道:“圣上真乃仁义之君!”

孟昶道:“赵司徒总以为朕贪生怕死,开口投降、闭口投降,似乎毫无骨气!

你却不知朕这是为了大蜀百姓着想!

遥想当年,曹操想统一中原,刘备也想统一中原,孙权也想统一中原,不是今天曹操攻打孙权,就是刘备讨伐曹操,打来打去各死多少人?

既然大家都是炎黄子孙,不管最后谁统一了中原,都无所谓。

后主刘蝉投降司马氏,虽然他背负了千古骂名,却让百姓免于刀兵之苦,此乃大善!

朕亦想学之,舍却荣华富贵,只为苍生谋福祉!”

诸葛麒面不改色!

“皇上不是让大家出主意吗?

怎么自己先下结论了?

投降是必须的了呗?”

孟昶道:“这不叫投降,这叫改旗易帜!

昔年炎帝与黄帝一战,别管谁胜谁负,谁收编了谁,最后反正所有人都叫炎黄子孙!”

诸葛麟笑道:“什么事情被你们这么一说都成了正确的,错的成了对的,黑的也成了白的!”

突然他胸口冒出一柄刀尖!

他蓦然回首,却见一人刚把刀抽回,瞪着自己,毫无逃跑的意思!

诸葛麒涩声道:“你是谁?”

那人道:“你又是谁?”

诸葛麒道:“我乃当朝驸马!”

那人道嘿嘿一笑:“你不是!

你是魔教余孽!”

诸葛麒一惊!

群臣亦惊!

最新消息是皇太弟率两万铁骑出城到魔教总坛争抢龙运去了,听说这次各方死伤惨重,皇太弟也死在白骨峰上了!

诸葛麒竟然是魔教的人,这让大家顿时像见鬼一样纷纷侧目!

魔教之指以能在蜀地落地生根,其实主要就是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完全融入本地。

魔教在蜀地不叫魔教,叫摩尼光明教!

妖人不叫妖人,叫活神仙。

他们开设道场,赈灾济民,与传说中的妖人截然不同。

突然有人说诸葛麒是魔教中人,大家立刻震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为后期蜀帝对魔教已经产生了敌意!

成立天都派,牵制魔教。

别看在蜀川内魔教掩饰得很好,但蜀帝也清楚魔尊的变态想法,他要天下大乱,他要血流成河,他要将这世上的人口清除大半!

诸葛麒刚才的口吻像极了魔尊!

步步往绝路上引,句句不离让百姓当炮灰!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