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3章 买粮(1/3)

推拉堂屋的门,煤炉子的热乎气扑面而来,瞬间就觉得暖和多了。

反正晚上也不开火做饭,还不如早点上床睡觉呢,周文忠刚转身就被马桂红叫住了。

“老大,刚才街道办领导说的话你也听见了,咱们家这个月的粮票还剩一些,你明天拿去二粮站,帮着给家里换换粮食。”

“嗐,我当什么事儿呢,没问题啊!

都瞧我的了,他们要是敢缺斤短两,我就把粮站的秤给砸了!

把粮票和钱都拿给我吧,我明天晚上收了工就把粮食扛回来。”

马桂红听后很是高兴,自家人在粮站干活就是好!

麻溜起身回屋取出来一个手绢包,打开后,里面有6张京城市伍市斤粮票。

这属是地方粮票。

“都买什么粮食啊?

棒子面1分9。

按照规定,咱们家4口人每月能买8斤大米呢,虽然都是糙米,价格也不一样。

南方大米1毛7分5。

晋祠大米1毛9分6。

府西大米1毛9。

白面2毛钱一斤,玉米面1毛2分钱。

高粱面2分2。”

马桂红眼神犹豫着,这么多粮食可供选择?

一时间有些拿不定主意。

周文信提醒说道:“妈,买晋祠大米吧,虽然比南方大米贵2分钱,但是能熬出油。”

“调剂完8斤大米,那剩下的22斤粮食买什么?”

“买20斤棒子面,再买2斤白面。”

“行啊,没问题。

一共给我2块3毛5。

那2厘根本没法找,多添点儿秤就行了。

购粮本也给我,明天都得用上呢,光拿钱和票可不行。”

“文信,是2块3毛5吗?”

“等会儿啊,让我先算算。”

周文信蹲在地上,拿着炉钩子开始在地上比比划划起来。

“是这么多钱,老大刚才没算错。”

马桂红从兜里掏出钱递给了周文忠,顺带手给周文忠两个布兜。

“明天收了工早点儿回来啊!

一定把布兜抓结实了。”

“放心吧,都瞧我的了。

大家早点休息吧,我先回屋里睡间去喽,全身上下都疼得厉害。”

“你不等你爸回来了?”

“不等了,坐一会儿就饿。

还不如躺着呢,反反肚子里的酸水就不饿了。”

周文忠一进卧室,直接踢开鞋子躺进臭烘烘的被窝里,手中晃着折叠钱票。

“你瞅瞅!

这不是又有钱了嘛!

买粮?

你们也配吃粮食?

吃麸糠去吧!

哈哈………”

第二天清晨7点多钟,天空中还在下着小雪,中院里的吵闹声快把天给掀开了。

原因是水龙头冻住了。

周文忠此时站在中院水池边上,拿着易中海家的铁壶,弯腰正在给水龙头上浇开水。

“一大爷,这都已经浇了3壶开水,根本就浇不开啊!

您拧开其他水龙头爬上去听听。

有没有呵呵~的声音?”

“甭费这个事儿,你浇的这根是主管道,你这里要是不出水,其他的水龙头就更别想。”

“那完了,我估摸着还得6壶开水。

这大铁管冻的太瓷实了,要我说应该找点干草把水龙头给包住。”

“唉……也怨我了。

昨天开完会以后,光顾着给大家伙分东西,一着急就给忙忘了,等中午的吧,让你一大妈领着院里人编些草绳包在水管子上。”

“那咱们今天就……”

话还没说完,就听见水龙头里发出“咕咕…”

的声音,周文忠赶紧把手里的水壶丢在地上,嘴含在水龙头上,用力嘬着。

“哗啦啦……”

“呸…呸呸……水龙头里一股子铁锈味。

呸呸……还有铁锈渣子呢!”

易中海满意的拍了拍周文忠的肩膀。

“行了,别在这儿咂摸味道了,大家伙都赶紧着吧,上学上班的人先用水龙头。

没事儿的人回家继续烧烧水,其他的水龙头也得浇开上冻的地方。”

周文忠沾了些牙粉,右手拿着牙刷,放在嘴里搅动着,走到傻柱家门口。

双腿用力一蹦,左手举起一抓。

从傻柱房檐上掰下一根长达1米3的冰溜子。

拿在手里满意的挥舞着。

一番洗漱之后,周文忠刚才手里的“冰晶剑”

送给了一位随机小朋友。

回到自家堂屋餐桌前,把稀汤寡水的棒子面粥喝光,走进卧室里默念:“签到。”

“叮…签到成功!

今日奖励6号折叠小圆镜一面。

现已存入储物空间。”

“嗯?

好宝贝啊!

穿越过来这么久,自己长的样子还保存在前身的记忆中,今天可算能瞅瞅自己长啥样了。”

6号是尺寸单位,这年头的镜子和锅、碗、盆,都是按照几号来区分的,最大的就是44号搪瓷面盆,再大的话就是白铁材质的婴儿洗澡浴盆,最大的是类似于硬塑料的褐色盆。

再往上就得定做了。

手中出现一面直径8厘米左右的精钢镜子,还是折叠开启!

整体样子跟怀表的方式差不多,镜子外壳上印着文字:桂林山水甲天下!

图画也是桂林山山水水,还是彩绘,打开后就是普通的小圆镜子,盖子的内侧印着:不爱红妆爱…… “这……这两句话的意思不是前后矛盾嘛!”

把额头上的刘海拨在一旁,周文忠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样貌。

家里头的镜子在马桂红那屋里放着呢。

之前周文忠想过利用窗户玻璃的反射原理,实际结论是:根本看不清。

“眉宇开阔,嘴唇略厚。

耳门较宽,眼神柔和并且呆滞。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