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04章 一大妈生日(2/3)

“五一式这种枪的纪念意义要高于它的实用性,毕竟是建国后的第一代制式手枪。

自从朝鲜志愿军在战场上使用后,可谓是受到了一系列的差评。

卡壳、走火率太高。

有些军人宁愿使用民国时期的武器,也不使用它。

更有不少的军人怀念起来了驳壳枪,大容量弹夹20发子弹,比这个8发的手枪强的多,准度也更高。

就这还是从苏联直接搬过来的生产线呢,结果前前后后只制造出了20万支,然后就马上宣布停止生产。

它的存在意义主要是…”

周文忠上身前倾,从后腰位置抽出1把五四式手枪。

“主要就是为这把枪打基础。”

周文忠卸下五四弹匣,拉动几下套筒卡出1颗子弹,验枪完毕后用弹匣底部顶着手枪上的叉状簧推到后边,从左侧抽出套筒阻铁,再取下套筒,开始给这把枪做保养。

最后拿出家里的菜刀放在一截复弹簧上,抄起地砖用力砸在菜刀背上,复弹簧被周文忠用刀砍下一截。

全部再组装完毕,周文忠单手持54式手枪站起身,胳膊的突然发力使手枪惯性上膛。

“单手上膛,这不就完成了嘛。”

之前桌子上的2把五一式手枪,周文忠连看都没看,直接丢进空间中。

次日清晨,周文忠穿好衣服拿着牙刷来到中院里洗漱。

“你在里头都干些啥活儿?”

“那干的可就多了,白天要学习文化知识。

下午要进行理论实践,时不时的和别的农场里犯人搞技术大比武,晚上时候看看苏联文工团的慰问演出。

有时候是他们天津市的曲艺团来表演。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苏联文工团。”

“真的?”

“我能骗你吗?

不信的话你就犯个法进去试试呗。”

周文忠咕噜噜漱口结束,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脸走进易中海家。

“一大妈做啥好吃的?

来让我瞅瞅。”

周文忠用屁股把一大妈挤到旁边,同时掀开大锅盖。

“不错啊,大早晨起来喝疙瘩汤。”

一大妈拿着勺子嚷嚷道:“这是给老太太准备的!”

周文忠把她手里的铁勺夺过来,顺手拿起1个大瓷碗。

蒯了满满1勺疙瘩汤停在锅边,斜着勺子把汤水避出来,然后扣进碗中。

如此反复3次,锅里稠的东西都被捞了个干净。

“谢了啊一大妈,我吃或者老太太吃都一样。

明儿早晨我还来。

如果方便的话,不要把饭做的这么烂糊。

尽量做些有嚼劲的东西,明儿早晨吃葱花烙饼吧?

或者做锅盔也行,老太太肯定爱吃。

您掰给她一块,就凭她的牙口估计能含上1年。

您瞧我这个一劳永逸主意怎么样?

您也没必要整天围着锅台转,女人嘛!

总要走出家门见见世面,我听说百货公司来了一批呢子大衣。

您要是穿上肯定能迷死我一大爷,有这个意向的话记得来找我,我有熟人。”

周文忠端着碗走出家门,一大妈在屋里蹦着骂街。

“呦!

这不是我慧玲妹子吗?

吃了吗?”

11岁的许慧玲揪着两条大辫子,看着周文忠碗里的疙瘩汤摇摇头。

“没吃啊?

正好这碗疙瘩汤给你了,但是你得大声喊1句谢谢一大妈。”

“真的?”

“哥哥能骗你吗?

快点喊!”

许大茂的妹妹对着易家大声喊了1句,然后双手捧着碗跑开。

“小周你挺阔气啊,你刚才碗里的疙瘩汤可是够瓷实,立棍不倒。”

“嗐,今天是一大妈生日。

只要对她说两句恭贺的话,她就给碗疙瘩汤喝。

我刚才就是这样换来的。”

“不可能吧?”

“你试试呗,试试又不要钱。

我先走了啊。”

周文忠摆摆手返回自己家中接着睡觉,这是在劳改农场里养成的习惯。

许慧玲端着碗回到家里,许富贵瞅瞅自己手里的窝头,又看看闺女碗里的疙瘩汤。

“哪儿来的疙瘩汤?”

“周文忠给我的。”

许大茂把筷子插在她碗里说道:“爸,这是疙瘩汤吗?

她碗里没一点汤,她这是炒疙瘩。

我这碗才叫汤!”

许大茂又把筷子放回自己碗中搅和,碗里只有几个米粒。

“吃吧吃吧。”

“给哥吃一口你的炒疙瘩,回头哥给你买饴糖。”

“不给!

不给!”

许大茂拿起勺子就往妹妹碗里伸去,许慧玲端着碗满屋子乱跑。

与此同时的张家餐桌前坐着5个人,张宏义面前的汤碗冒着热气。

眼睛看着张秀芳和10岁的张秀英用筷子打架。

一位50来岁的妇人乐呵呵的看着桌上的饭菜,笑得眯起了双眼,张母放下馒头筐坐在椅子上。

“三丫,你那个朋友应该快回来了吧?

咱们家的厕所还等着盖呢。”

“我什么朋友?

我哪个朋友会盖厕所?

我怎么不知道?”

张秀芳看着自己老妈,张母转脸看着张宏义。

张宏义又露出招牌式笑容道:“就是小周师傅,想起来没?”

“哪个小周?

我怎么听不懂?”

“呵呵周文忠啊,你忘了那天我还给你10块钱呢,这是他盖厕所的工钱。”

“他还会盖厕所吗?

他不是做大席的吗?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