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边关风云(1/2)
除了粉饰太平,提振士气之外,太子还希望适时提升自己在当朝大臣,天下人面前的威望。
所谓威望,分成威和望两大部分。
而威,则是权力所赋予的东西。
他是监国太子,手握皇权,这点毋庸置疑。
而望,则信也,这是发自内心的价值观认同。
要让天下人对你心悦诚服,这就需要上位者的自身修为,学识水平等诸方面足够出彩。
作为皇位继承者,德才兼备,文治武功,这是必要条件。
要学会造势,因势利导,需要有意识的宣传。
古代文治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文采。
像重阳节这种高端‘沙龙’,就是宣传自己的最佳时机。
现在,没人再认为太子爷是个纨绔废物,不学无术之徒, 更没有人怀疑他难以继承大统。
就是晋王元玄,现在也是对大皇兄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身边有天下最好的老师,自己也勤学好问,可文采远不及太子皇兄。
元玄都开始怀疑人生。
母后和外祖父先前给他制定的争储计划,是否正确。
是否真有这个必要,跟太子皇兄去争储,暗斗。
欢乐时光过得异常的快,不知不觉中已过午夜。
太子、皇后和诸大臣们,不可能像普通人那样,放纵得通宵达旦。
画舫靠岸,元智到达女眷们的码头,主动与自己的皇姐皇妹,以及曹府贵妇们见个面,问个安。
忽然,他发现一双狐媚眼光正摄向自己。
他猛然想起数月前传济桥粮市口,那一次美人的蓦然回眸,也是这样的摄人魂魄。
“太子,这位是家父的五夫人。”
曹飞燕介绍道。
“见过五夫人。”
元智没有端着太子架子,而是主动拱手微微施礼。
“太子殿下,臣妾这厢有礼了。”
萧玉茹没想到,太子竟先施礼,连忙欠身回礼,俏脸微微潮红。
其实不用介绍,她们彼此都心照不宣,十分清楚对方身份,只是不便公开表白而已。
元智与女眷们逐一别过,带上曹飞兰登上鸾驾,在千牛卫的护卫下,返回东宫。
…… 雁门关。
巍巍雄关,扼守着塞外到中原的咽喉。
自古就有‘得雁门关者,可直取中原’的说法。
这里对于郭威而言,并不陌生。
六年之前,他是这个关隘的主将。
巍巍雄关真如铁,将士百战卫家国。
马革裹尸终不悔,此生不负雁门关。
郭威站在关隘山上那棵高大的镇关松前,眺望长安,感慨万千。
前往玉门关的先锋部队,昨日已经出发。
他派出了先锋右冀大将军杨云羿,率三万精锐骑兵,轻装简从。
目前整个边疆形势,扑朔迷离。
位于晋阳城的并州道行营大将军曹其浩,是曹其昌的嫡亲二弟。
而位于敦煌城的瓜州道行营大将军叶荫廷,则是曹其昌的心腹亲信。
郭威西进玉门关的征途,可以说是十分凶险,真正就是前有虎后有狼。
一旦他率主力部队离开雁门关西进,从军事态势分析,他有可能陷入二大行营的前后夹击。
虽说曹府目前还没到狗急跳墙,举旗谋反的地步,但这也不得不防。
作为全军统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他与这支远征军,是太子的重要支撑,倘若有个闪失,局势危矣。
所以,他暂时坐镇雁门,派心腹大将杨云羿率三万精骑西进。
他要等待林玉倩返回去的情报,咄吉那边的反击准备工作,到底如何?
“大帅,铁勒公主的信使到了。”
雁门关镇守主将,威远大将军何承天过来禀报。
何承天曾是军神郭骧麾下战将,郭威镇守雁门关时,他是右副将。
他属于郭家军阵营里的人,郭威心腹。
“信使怎么说?”
郭威激动地站立起来。
“信使没说什么,只递上公主的亲笔密函。”
何承天呈上信函,“信上只说她已到达阴山,发现了咄吉的军营所在地,还没见到咄吉。”
郭威接过信函扫了一眼,交给何承天,“公主找到咄吉本人,至少两日,交谈结果如何,她会送出第二封密函,咱们必须等待,有了咄吉这边的明确消息,我们才可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是啊,大帅挥师西进玉门关的消息,恐怕早就传入阿史那-贺鲁的耳朵里,这已不是什么军事秘密了,多方都在见招拆招,包括曹府,咱们这边要么临时改变计划,要么明着硬打。”
何承天道。
“是啊,后面的战局变得更加复杂,扑朔迷离,需要咱们灵活多样,随机应变,咱们几个军事行动点,要步调一致才行,否则,一旦我们不能速战速决,战争将会无限制地继续拖延下去,我们是远征,又在草原荒漠上作战,机动灵活性和后勤补充,对我方不利。”
郭威一针见血指出。
“大帅请放心,您的主力一旦西出雁门,末将除了守好关隘,随时关注着晋阳方向的动静,保障您的后冀安全。”
何承天神色肃然地说道。
他非常清楚,郭大帅最为担心的是什么!
作为郭氏阵营里的心腹,他明白雁门关的重要性。
“很好,你届时只要派出一支万人精骑,远远跟在我大军的后尾,就能起到震慑作用,现在,本帅就静等铁勒公主的好消息了。”
郭威冷峻的脸上,显出一丝笑容。
…… 小阴山下。
午后的阳光正盛,成群的牛羊游荡在草原之上。
往日葱翠绿色的草原,在深秋季节里,正逐渐进入枯萎的深渊。
塞外气候比中原要寒冷得早,九月中旬,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已是寒风凛冽。
这并不妨碍牧人们骑在马上,引吭高歌。
栅栏里,有妇人老者熟练地挤着牛羊的奶水。
不时有族兵挎箭插刀地骑着马,快速穿过营寨。
偌大的牧场边上,是成片成行的帐篷,一望无际。
这里是东突厥的一个中央营寨。
在大片营寨的深处,一个金顶大帐赫然在目。
大帐内一位衣着华贵,年约三旬的彪悍男人,正坐在虎皮榻椅上聚神聆听。
在他面前的左右两侧,站着七八位将军和谋士。
似乎在讨论些什么。
“葛沙洛先生,你说说,眼下时局会有哪些变化?”
葛沙洛是位四十不到的西域男子。
他从小在西域寺庙里长大,非常聪慧,足智多谋,会多国多民族语言,精晓经文与天文地理。
现在,他是咄吉可几帐前首席智囊,军机大臣。
“可几殿下,据密报,终晋帝国大军已抵达雁门关,统帅是大司马郭威,作为军神之子的郭帅,他善于用兵,以微臣之见,他极有可能采取三面进攻的方式,而我方将承担东面的进攻主力。”
“但贺鲁岂会坐以待毙,他除了这次东进的十五万虎师,在天山大营尚秘密集聚有十万军队,再加上其他部落的族兵,总兵力不下四十万。”
“据说,曹府这边又给他提供了大地重型军械,主要是车弩,八牛弩,骑弩和大量弩箭,还有各种军盾和铠甲,这样一来,他们的战力将会得到极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