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年关之战。(2/4)
作为理论课程,杨鹏并没有什么发明创造。
他讲授的战术课程,就是师傅的“三三制”
。
也就是一点两面,一组两队。
不过,杨鹏重点强调的,就是“一点两面”
,这是队长们必须过关的内容,阵地战、攻击战都必不可少。
至于一组两队,杨鹏简单讲了一下,并没有过多强调。
按照他的说法:“老子又不占地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无事找事,我攻城、攻坚干什么?
就老子这三四十人来,几十支长弓箭,顶个屁用啊!
打个伏击,摸个老窝还行,真要摆开阵势和契丹的大部队较劲,老子还没有这个本钱。
能和杨家军相提并论吗,他手下可有十万大军!”
居于这种指导思想,杨鹏针对当前形势下的对敌斗争,重点强调了两个“十六字方针”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再加上“让开正面,占领两厢;诱敌深入,各个歼灭。”
这是游击战最经典的描述,简直就是兵法圣典!
讲解现代兵法,如果离开了后世的军人队,那基本上都是放屁,还属于臭不可闻的那种。
有的时候杨鹏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懂得那么多,还有就是自己究竟是谁,杨鹏在想这个一定要搞清楚。
就这样一来二去,新年也就就已经为时不远。
为了密营的安全起见,杨鹏让三个战斗班都出去活动活动,适应一下林海雪原的气候。
借此机会也了解一下外面的动静,看看敌人是不是都在准备过大年。
一连半个月,三十几个弟兄都在外面四处乱窜。
想当初,这些人刚刚逃出来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还有这么威风的一天,竟然能够“提着快箭满山跑,兔子野鸡抓不少!”
从此,密营之中海味没见着,山珍可是层出不穷。
一帮混蛋吃得满嘴流油,自然就会无事生非。
这一天,杨鹏正在洞里烤火,张翔一阵风似的刮了进来。
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兄弟,报仇的机会来了!”
杨鹏端起茶缸说道:“大哥不着急,喝口开水,坐下慢慢说也来得及。”
“来不及了!”
张翔灌了一口水,这才说道:“我带着两个兄弟,七转八转,就转到金寨新区那边去了。
据说普金义后天要去给契丹人送的什么,哦,对了,给幽州的契丹大官送年货!”
“消息可靠吗?”
杨鹏闻言大吃一惊:“你快详细说说。”
“是这样的,普金义的三姨太就在新屯,他在那里筹集了一批年货,要送到幽州的契丹人不知道是那个大官。”
张翔低声说道:“我昨天晚上溜进金寨新区去看过,普金义一共两张爬犁,四匹快马,都已经准备好了。”
“连城,通知副队长以上都过来开会!”
杨鹏也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成不成功都无所谓,失败了就当一次长途拉练,半根鸡毛都不会损失。
兄弟们到齐以后,杨鹏直接入题:“兄弟们,刚才张翔带回来一个特殊消息,这需要他来具体和大家说说。”
张翔很干脆:“大工头头普金义竟然提前给幽州的契丹狗拜年,而且准备了很多年货。
可惜的是,这个该死的杂种竟然不和商队的人一起走,而是采用爬犁运过去。
他这样招摇过市,就是为了显示自己和契丹人亲密,抬高自己的身价。
我认为这是一个报仇的大好机会,应该出去干他一家伙!”
战金国率先站起来吼道:“干,干死这个王八羔子!”
一时间群情激奋:“干!
必须干!”
“那好,既然大家一致同意,那我就决定大家都不要过年了,普金义和契丹人也别过年!”
杨鹏一挥右手:“我命令,张翔、战金国的一班打头阵,两个小时以后出发探路。
强弩组和二队随我行动,三队负责留守密营。
第一站就到金家沟一带集中。”
“我不同意!”
段志贤立即反对:“凭什么我们三队留下看家?
我段志贤和该死的普金义乃是生死血仇,必须参加行动。”
“行行行,反正我们这个家也没啥看头,大家都去,炊事班看家。
大家反穿皮袄,入夜出发。
炊事班赶制干粮,确保三日份。”
杨鹏也觉得没有必要过分看重这个山洞,还不如都拉出去适应一下冬天的山林行军作战。
杨鹏一声令下,整个密营都立即行动起来。
所有的人都兴高采烈,现在真的就要和大仇人开仗了,世界上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
所有的弓箭都重新上油擦拭干净,防止被冻住,到时候拉不开弓箭,那就成了笑话。
看到兄弟们的热情,杨鹏觉得自己决定全体出动真是最正确的决定。
所谓“气可鼓不可泄”
,兄弟们都身负血海深仇,如果不能适当发泄一下,也不利于今后的发展。
转眼就是四个小时过去,张翔的一队已经出发两个小时了。
现在暮霭四合,一切准备就绪,大部队都已经集中在操场上。
杨鹏做最后的动员:“兄弟们,我们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战士,不是一群乌合之众。
虽然这一次面对的是我们的大仇人,但我希望大家能够冷静,再冷静。
一定要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然的话,到时候报不了仇,还把自己搭进去就不合算。
现在我命令:全体都有,出发!”
话说兄弟们一听说要去干掉大仇人普金义,顿时群情激奋。
杨鹏可不敢让这股热血冲昏了大家的头脑,所以训诫了一番才下令出发。
杨鹏对这片林海雪原并不陌生,过去的四年,他跟随林青儿师傅修练轻功,大雪封山的时候,还专门出来练功。
不过,他并没有所谓“踏雪无痕”
的本事,他师父林青儿也做不到。
所以,在这种齐腰深的积雪密林行军,其中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不过半个小时,所有的人都开始气喘吁吁。
下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走路,大家都是把枪长弓抱在怀里,然后直接滚下去了。
经过一夜的艰难跋涉,第二天凌晨终于赶到了金家沟东南面的一个小山冲。
这里有两个一队的战士蹲在雪窖里躲避风寒,看见大部队到来,这才爬出来迎接。
杨鹏安排兄弟们立即整顿装备,然后才问那两个战士:“兄弟,这里的情况怎么样了?”
“队长刚才还派人来说,他们目前守在普金义的必经之路上,因为那个地方是一个三叉路口。”
“那好,趁着现在天色还没有大亮,老百姓都还没有起床。
你前面带路,我们立即赶过去。”
白书杰没有让弟兄们休息,一定要在隐蔽的状态下接近伏击地点,否则就前功尽弃。
所谓慈不掌兵,杨鹏也知道这个时候不是讲什么仁慈的时候,因此老着脸吩咐:“二队跟上,全体加速前进,三队留下两个兄弟把脚印全部扫掉。”
天色大亮的时候,所有人都埋伏在三岔路口。
好在大伙儿都是反穿皮袄,挖出雪窝子往里面一趴,另外一个兄弟用雪一盖,除了留下两只眼睛向外看的小洞,其他的啥也分不出来。
一张大网就这么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