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地七十五章,外科医生(2/3)

那年轻男人正用手在田地上划拉着,侃侃而谈。

杨鹏一时好奇,走过去听了听。

“这种芦草地下面有草根,不把草根除掉杂草会很多,会抢麦子的肥料。

开垦前一般先割除野草或放火烧毁,然后用梭式犁进行深耕!

然后用之字耙耙地,最后马扒搜集草根!

这样还不能除干净,还要配合灌溉!

犁耙草根后不等地下根茎发芽就要灌水一次,把剩余的草根淹烂。”

那个年轻男子似乎都开荒很有经验,在人群中指导着其他农民。

那些农民也十分服他,一个个立在旁边仔细听着。

那个年轻男子说完,就站起来往另外一片田走去。

他身边的农民们像是跟着老师的学生,一个个跟着他往另外一处走。

杨鹏也跟着走了过去。

“这种长着多年老草的土地,就更要注意除掉草根。

耙耕的重点是让土壤处于疏松状态,让草根能在土下面烂掉。

耙耕时候要把草根土翻入土壤下层,让草根烂得更快。

播种前要用圆片耙浅耕,要是播种小麦时候混种一些苜蓿,收成会更好!”

杨鹏见这个年轻男子说得头头是道,其他的农户又那么信任他,心里好奇。

朝围在人群外围的一个农民问道:“这人是谁,怎么大家都围着听他讲?”

那个农民看了杨鹏一眼,说道:“这是柳家村的好把式王雀王小哥,他识字看过农书,种田种得比我们好多了,我们这是在听他教我们哩!

杨鹏看了看那个年轻人,问道:“他种的小麦产量高么?”

那个农民点头说道:“王小哥种的旱田一亩能产一石五斗麦子,夏天还会种绿豆,一年收成十分可观。

以前他种十五亩旱田,每年交一半的粮食做地租,就能养活一家三口。

如今王小哥和他媳妇得了四十亩旱田,这旱田城主大人只收三成地租,恐怕王小哥要富裕起来了!”

杨鹏点了点头,又打量了地头的年轻人一眼。

那年轻人王雀不但懂得多,而且还耐心指导其他人,看上去是个好老师。

杨鹏走上去说道:“王雀,你是哪里学来的这些种田本事?”

那王雀正在指导其他农民,却看到杨鹏走上来问自己。

他不知道杨鹏是谁,只是不解地打量着杨鹏。

“本官是天京新城杨鹏!”

听到这话,旁边的农民反应过来了。

不少人此前就见过穿官袍的杨鹏,此时再见杨鹏认出来了,赶紧跪在了地上。

有人带头,其他人也跟着跪下,顿时呼啦啦跪了一片。

杨鹏朝这些农民说道:“免礼!”

便又朝王雀问道:“王雀,你哪里学来的种田本事?”

那王雀见杨鹏反复问他,有些紧张说道:“小民识字,这些知识是从《王桢农书》、《齐民要术》和《氾胜之书》上面学来,再结合自己种田的实际,总结下来的。”

杨鹏点了点头,说道:“按你的知识,这开荒后第一年最重要的是什么?”

王雀答道:“荒地贫瘠,开荒后第一年地力不足,关键在于肥田。

不但要施好肥,而且要把陇上沟上的地力都用上方能有好收成。

若是种得好,第一年冬小麦一石四斗也是能收的。”

听到王雀一石四斗的话,杨鹏愣了愣,暗道这可比普通收成多四斗。

如果把王雀作为管理人员指导其他人种田,十九万亩旱田每亩多四斗的话,那就是七万多石的粮食。

光算杨鹏收取的地租,也能多收二万多石的地租,等于让杨鹏多赚四万多两银子。

当然,王雀也指导不了那么多人。

他一个人分身乏术,能指导一百户就不错了。

不过杨鹏可以给他配人,最大限度提高王雀的指导范围。

杨鹏问道:“王雀,你以前佃租的旱田能收多少粮食?”

“大人,若是寻常年份,我的田能收一石五斗粮食!

还能种一季绿豆!”

杨鹏转头看向周围的庄稼汉,问道:“这王雀说的是真的么?”

周围的庄稼汉纷纷答道:“城主,王雀说得没错,我们以前在宝坻都是看着他种的田。

本来他家佃租的是十几亩薄田,给他种了五年后那田肥的不得了。”

“王雀说的是真的,我和他一个村的,他种的地就是比我们能多收几斗!”

杨鹏点了点头,大声说道:“王雀,我看你不要种田了,你来我的幕府做农事厅的指导员,每个月月钱六两。

这指导员每日在田头奔波,我就不管你饭了。

我让你带领十个手下,专门教其他人怎么种好田!

你愿意么?”

虽然雇佣十个手下需要花费杨鹏一年四百两银子,但比起农业增产的收入,这点银子就不显得多了。

只要天京新城和庆云县大沟,盐山的农民的亩产提高一斗,杨鹏就能增加几万两银子的地租收入。

杨鹏准备让王雀先试一年,确实有效来年再扩大队伍。

而且第一年王雀指导农民时候农民也不会太相信,需要多费些口舌。

等第一年收成出来了,他的指导被证明确实有用,第二年才能真正大规模指导农民。

所以杨鹏第一年只给王雀配十个人。

王雀愣了愣,看着杨鹏有些发呆,一下子没有反应过来。

六两月钱一年可以拿七十二两银子。

王雀再会种田,收入也有限,一年哪里能赚到七十二两银子?

杨鹏一下子给他这么好的事情做,还管十个人,让他有种跃入龙门的感觉。

好久,他才大声说道:“大人,愿意的,我愿意的!”

杨鹏说道:“好,我回头就给你雇十个识字机灵的人来,作为幕府农事厅办事员,听你指挥。

今年天京新城和庆云县冬小麦的丰收,就靠你了!

如果经你指导的农户收成好,我给你奖金!”

杨鹏准备将一些有用的传统装备配置到部队中。

首先是铁蒺藜,铁蒺藜是一种军用的铁质尖刺的撒布障碍物,一般用生铁铸成。

成品有四根伸出的铁刺,长数寸。

不管铁蒺藜如何着地,总有一根刺朝上,刺尖如草本植物“蒺藜”

,因此得来这个名字。

杨鹏准备做的铁蒺藜每根刺长二厘米,铺在地上如一片针芒。

在地上铺设一些铁蒺藜后,敌人根本没法近身。

敌人想要靠近必须慢慢清理地上的铁蒺藜,清理完才能冲阵,这就给杨鹏的步枪手更多的射击时间。

主意打定,杨鹏就让铁匠们开始制作。

如今杨鹏用镗床膛制枪管,一个工匠七天就能生产一把步枪,五百步枪工匠一个月能生产两千多把步枪,完全能满足杨鹏士兵的步枪需求。

现在杨鹏除了让士兵人手一把枪外,还有库存步枪四千把。

再生产库存步枪已经是浪费了,杨鹏四月份就让铁匠们停止了生产,如今这些铁匠刚好可以来生产铁蒺藜。

铁蒺藜很小,铁匠们一天能铸造一百个。

每个铁蒺藜中间还有个孔,每五个串成一串方便铺设和收起。

杨鹏计划让一个士兵携带二十串,打仗时候往阵前一铺,让阵前的二十米变成敌人的地狱。

可以想象契丹军或者流贼在杨鹏的火枪阵前被铁蒺藜拦住,进退不得,不断在步枪射击中倒下的情况。

除了铁蒺藜,杨鹏还造了一辆望杆车。

望杆车是一辆大型战车,上面设置高大的望杆,望杆足足有十五米。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