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巡视琉球,(2/3)
因此运到台湾的商品都卖得很好。
新竹的批发市场叫作“燕王大市场”
,杨鹏在批发市场看了看,发现上个月运来的货物已经全部卖完,市场里面此时没有人。
人都在市场门口站着。
急着进货的零售商人们穿着干净体面的衣服,全部挤在批发市场门口,焦急地等待着从码头运过来的新货物。
郑晖说到:“王爷,我们上半年主要用货轮运开荒农民和开荒物资,所以消费品的运输就比较紧张了。
货物运到新竹城里,往往不要三天就能全部卖空。
每次船队载着货物进港,对于商人们来都是大事。”
杨鹏站在批发市场门口看了一会。
没多久,一辆装着精布的马车就开进了批发市场,那些商人们就像是看见河鱼的狸花猫,挥舞着银子围了上去。
马车上坐着的两个小童忙得手忙脚乱,在商人们塞过来的银子中间拼命记账收钱。
马车还没开进批发市场的纺织品区域,马车上的精布就被抢购一空。
没多久,一车精铁又开了过来,另一批商人冲了上去抢购。
那场面就像是后世春运时候买火车票。
杨鹏笑了笑,离开了批发市场,往城中其他地方去逛逛。
在城里走了一圈,杨鹏发现新竹城内不仅有批发生意,而且零售业也十分发达。
城里有三纵三横六条大街,其中被杨鹏命名为凤凰街的街道上开满了装修华丽的大商店。
这些商店往往都是两层楼高,店面有两、三间屋子宽。
商店的货架上商品玲琅满目:绸缎、瓷器、镜子、茶叶、名酒、烟草等等,都是富裕的新竹农民买得起的高档消费品。
凤凰街上人来人往,穿着体面的农民在各家商店进出,手上提着大包小包。
韩金信说道:“虽然各乡镇也有零售商店,但是种类有限。
买高档商品,农民们还是宁愿多花几十文钱车费入城来买,可选择的品种多一些。”
杨鹏点了点头,又往城北走。
城北的镇北街也是杨鹏命名的,如今开满了十几家戏楼茶馆,家家都是人满为患。
拥挤的戏楼里时不时响起震天的叫好声,显然富裕起来的农民们对戏曲娱乐的需求十分大。
茶馆里有人在读报,读的是随船队来的《大理寺公告》。
虽然那些抵纸都是十几天前的,但茶馆里的百姓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不过杨鹏走了一圈,却没有发现有青楼妓院。
杨鹏想了想,知道这是因为自己招募开荒农民时候大多是招募成对的年轻夫妇,所以没有妇女出来做粉头,青楼开不起来。
韩金信等人跟在杨鹏后面,一路观察新竹城的繁华,赞道:“这新竹城短短四年就有这样的繁华,着实不错。
若是被刘祥龙抢去了,就实在是太可惜了。”
杨鹏笑道:“刘祥龙不但抢不了我们,我们还要抢刘祥龙的。
在新竹修整两天,我们便去把刘祥龙的北港夺下。”
两天后,杨鹏的庞大舰队开出新竹港,往刘祥龙的北港攻去。
北港是大海商王虎早年在台湾开拓的,又名笨港,位于台湾岛西中部,在北港溪下游右岸。
如今这个港口是杨氏在台湾岛的据点。
北港距离新竹四百里,杨鹏的舰队晚上出发,开了一个晚上,于四月十五日清晨开到了北港。
北港港口里停泊着三艘福船,大概刘祥龙用来沟通大陆的商船。
杨鹏用望远镜观察港口,发现港里并没有太多防御设施,只在港口附近的小河边建了几座凹入地面的炮台,架了十几门红夷炮。
港口里有几百水兵,这些水兵看到杨鹏的庞大舰队大兵压境,急急跑到了码头上。
杨鹏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些刘家私兵三分之一装备了弓弩,其他人则使用长矛。
港口炮台里的炮兵首先向杨鹏的船队开火了。
不过距离有两里多,刘家十三门大炮准头欠缺,打了一轮没有一发命中目标。
杨鹏下令用十艘商船和十艘铁甲舰半圆形包围北港,把炮台打垮。
很快二十条轮船就各就各位,二百四十门大炮对准了北港的炮台。
炮长们拉响了点火绳,炸弹像雨点一样朝港口里的炮台飞去,在炮台的里外轰然炸响。
刘家炮台的设计是凹入地面的,炸弹很难击中目标,但一旦落进去就是大屠杀。
二百四十颗炮弹大概有十几颗在炮台内部爆炸,把操作火炮的刘家私兵炸得血肉模糊。
只一轮射击,刘家的炮手就受不了了。
一半的炮手被炸死,还活着的一半被死者伤者的血液和碎肉溅了一身,也失去了斗志,慌张逃出了炮台。
杨鹏让大炮们改变目标,开始轰炸守在码头上的六百多刘家私兵。
不过刚才两百多门大炮轰炸炮台的场景吓到这六百私兵了。
若是两百多门大炮对着暴露在港口的六百士卒射击,那场面得有多血腥?
不等杨鹏的大炮开炮,六百私兵就轰一声溃了。
士兵们丢掉了武器,慌张往港口外面的乡野里逃去。
杨鹏笑了笑,挥手说道:“轮船靠岸,北港也是我们的了!”
船队进入北港码头,杨鹏发现港口市镇不大。
码头上有几十间屋子,还有几十个货舱,储藏着刘家福船从大陆运来的物资,以及准备贩往大陆的稻谷。
那稻谷倒是不少,杨鹏的水兵们粗粗统计了一下,发现十几个粮仓里储存着十多万石的稻谷。
这十多万石的粮食大概是北港农民一年的田赋或者地租,价值四十多万两银子,此时全部成为了杨鹏的囊中物。
刘家自认为控制了东南海面,不怕别人来抢劫,甚至要抢杨鹏的新竹,却没想到杨鹏敢来抢他的北港。
码头北面有一所华丽的五进大院子,是刘祥龙在北港居住的“行宫”
。
此时看见杨鹏攻打过来,大院子里面的刘家人全撒腿逃了,也不知道逃到哪里去了,杨鹏的士兵入院搜查了一会,只在一个库房里搜出二万多两银子。
看来刘祥龙并没有在北港储存大量钱财的习惯。
码头往东走三里路是一个市镇,大概有一千多商贩匠人居住在市镇里。
此时看见有人攻打码头,市镇上的百姓都躲进家里,市镇上的道路冷冷清清的。
杨鹏又骑马行到乡村里,发现北港的乡村破破烂烂的。
百姓们都躲在茅草屋顶的土屋里,偶尔有个把消息不灵通的农民在田间耕作,也都是面黄肌瘦。
杨鹏准备接手北港,准备好好管理经营这个地方,自然不能让百姓们害怕自己。
杨鹏让士兵们十人一组深入市镇和乡村,宣传自己的政策: “燕王讨伐不义,只惩元凶不伤百姓,百姓们莫要惊慌!”
“燕王已经占领全港,城镇秩序已经恢复,百姓放心出来经营,大兵秋毫不犯。”
士兵们沿街喊了半个小时,北港的百姓渐渐不再慌张。
杨鹏找来了十个有威望的乡老,借用市镇上的酒铺招待这些乡老,试图了解整个北港的基本情况。
“诸位乡老,我便是燕王杨鹏!
以后这北港就归王爷管辖了。”
北港里面忠于刘祥龙的官吏早就跑了,市镇上留下来的人都是和刘家没有瓜葛的。
这些乡老们听见杨鹏这话,便要离座跪下去,被杨鹏虚虚一抬手制止了。
“免礼,我想知道,这北港有多少人口,多少田地,刘氏以往怎么收税?”
乡老们互相看了一眼,由一个胡须花白的老人站出来答道:“王爷在上,恕荒岛老夫无礼,据老夫所知,北港有民户四千多户,人丁三万二千人。
具体田地多少老夫也不知道,但以前的刘家大管家有一次请我们喝酒时候说过,说北港二千顷田地如何如何,想来二千顷田地是有的。”
那老人虽然说的是官话,但福建口音很重。
杨鹏费了好大劲才听明白,点了点头。
“刘家是如何收税,如何收地租的呢?”
老人说道:“北港百姓的这些田地还是在‘东洋船老’王虎手上自发开垦的,都是老百姓的私田,所以就没有地租的说法。
不过刘家人来了以后收我们六成田赋,百姓收一石粮食要缴六斗给刘家,百姓们都很穷苦。”
原来刘家把田赋定得这么高,虽说是田赋,实际上和地租没有区别。
“本王爷在新竹也收百姓六成地租,百姓都很富裕,为何北港的百姓缴纳六成田赋会穷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