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情感攻略(2/3)
王钦若出列道:“陛下不必过于忧虑,只要辽人攻入河南,燕云军就必须撤军了!”
此时宋庭方面还对于北方的战事懵懂不知呢!
众大臣听了王钦若的言语,纷纷附和,都说只要契丹人大胜,便可高枕无忧了。
真宗听大家这么说,原本惊慌的心情平静了不少,恢复了一些帝王的气度了。
王钦若道:“陛下,应当严令高虎不得擅自撤退,若再撤退军法处置!
同时派遣使者赶赴契丹人方面,求他们快快打垮燕云军!”
赵恒觉得靠契丹人是必须的,可是让高虎坚守淮南却是犹豫不决,他感觉高虎的大军肯定是抵挡不住燕云军的,不如早早退下来,还能减少损失。
王钦若见赵恒迟疑,还以为他是不想去向契丹人求救了,不禁感到奇怪,劝说道:“陛下,利用契丹人的力量解除我们眼前的危机,并不损伤陛下的威德啊!”
赵恒摇了摇头,“爱卿误会了,朕不是在想向契丹人求救的事情,这件事朕没有意见,只是觉得高虎大军不应该留在江北。”
脸上流露出恐惧的神情来,“那燕云军简直比契丹军还要可怕,高虎那几十万大军若不撤下来,只怕会全军覆没啊!
那时我们汴京的守备力量就不够了!”
王钦若现在一心想要撺掇宋军与燕云军交战好替契丹人牵制燕云,于是道:“陛下所言极是!
然而这一撤退只怕后果不堪设想!
如今我军形势虽然不利,但毕竟还在抵抗,斗志犹在,可一旦撤军,士气必然崩溃,那时燕云军顺势渡江,可就真的不可阻挡了,那时江南陆沉,陛下将如何自处?”
赵恒听到这话不禁变了颜色。
孙近、王忠、倪成谋等纷纷附和。
赵恒点了点头,“爱卿所言极是啊,朕险些铸成大错!”
抬头看了王钦若一眼,“就依爱卿所言!”
王钦若欣喜不已,抱拳道;“陛下英明!”
随即请求道:“陛下,如今形势万分紧迫,陛下当御驾亲征,坐镇徐州以鼓舞士气!
相信只要陛下抵达徐州,前线将士必然大受鼓舞,而与燕云军拼死血战,定可保我大宋半壁安然无恙!”
赵恒有些犹豫,让他亲临前线,这件事实在是让他心里打鼓啊。
“此事,容朕考虑考虑!”
皇帝明显是在敷衍。
王钦若哪容皇帝敷衍,急声道:“陛下,如今形势已经万分紧迫,若陛下不愿亲征,只怕前线将士无心战斗,真就被燕云军杀过江来了!”
赵恒心头一惊,支支吾吾十分勉强地道:“那,那寡人就御驾亲征吧!”
王钦若大喜,高呼陛下英明。
然而此时赵恒的神情,简直就像是要他上刑场似的,苦得不得了。
汴京的酒馆茶楼中,人们都是忧心忡忡的模样,忧心之外也十分愤怒,他们觉得,杨鹏身为臣子居然胆敢攻击朝廷军队,夺取朝廷的州县,分明就是公然造反,纷纷扬扬的言辞之中都十分激烈,有的人简直是恨不得食杨鹏的肉,寝杨鹏的皮了!
这些人的观点也基本上代表了整个汴京的人心,一种与之前抵抗契丹军时相若的同仇敌忾的气氛渐渐地形成了!
话说赵恒在万般无奈之下御驾亲征,十余万护驾亲军护着皇帝的銮驾往徐州府前进,一路上赵恒心里都是七上八下的,颇不安稳。
才离开汴京一天,队伍抵达了徐州,便有急报从北方传来。
急报上说,契丹军耶侓休哥大元帅已经大败,燕云军占领了整个山西,由于古代并不像现代,讯息的传达十分困难,因此赵宋方面此刻才得到这条讯息。
赵恒和满朝文武眼巴巴地期望契丹人打败燕云,他们好坐收渔人之利,却没想到居然来了这样一条噩耗!
一时间,皇帝和大臣们都慌乱得了不得,没了主意,就连王钦若也不例外。
“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啊?
本指望契丹人能打败燕云军,却没想到他们居然已经大败亏输丢掉整个山西了!
看来燕云军是不可战胜的!
我们,我们还是赶紧逃吧!”
皇帝惶惧失措地道。
王钦若也不知该如何接话,寻思:契丹人已经败了,如果继续与燕云对抗,只怕是鸡蛋碰石头自寻死路,不如向燕云求和?
如此一来,至少能保住我的富贵吧!
一念至此,便对皇帝道:“陛下,事到如今,不如求和吧!”
众大臣纷纷附和。
皇帝眼睛一亮,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急声道:“对对对,遣使求和,快快遣使求和!
只要燕王他愿意罢兵,朕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
朕的妹妹是他的王妃,说来还是亲家,想必他也不会过于为难于朕!”
连忙看向王钦若,“秦爱卿,你就快快挑选一个合适的人选出使燕京吧!”
王钦若想了想,抱拳道:“陛下,那寇准曾经是杨鹏的上司,是出使的最佳人选!”
皇帝想起这个人来,也觉得是最佳人选,点头道:“好好好,此人最合适,快将他召到行在来!”
王钦若应诺了一声。
视线转到江北,段志贤正准备和程世杰、呼延必显、陈杰、萧咄里分兵攻打无为军以、和州、真州,然而就在这时,杨鹏的命令却传到了,令他们即刻停止进击,就地休整,按兵不动,没有命令不可贸然出击。
杨鹏思忖道:“你说的也有道理!”
挥了挥手,“算了,这些就不去想了!
就算是真恨,那我也担下了,人这一辈子谁没人恨啊!”
站了起来,“走,回去!”
两人走下了台阶,一个女卫士和一个密卫卫士立刻牵着他们的马迎了上来。
两人翻身上马,其他密卫和飞凤卫也都跨上了战马,随即几十号人朝并州城飞驰而去。
一路上,原本荒芜的原野变成了绿油油的一片,全是不久前播下的麦苗,微风拂来,只见一道道绿色的涟漪,空气中弥漫着禾苗特有的馨香;耕牛、农民在田间地头劳作着,远处田边的草地上聚集着几个年轻的农人,正在掷骰子游戏,不时传来嬉笑声。
一行人进入城中,宽阔的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虽然还比不上大乱来临前的繁盛景象,却也已经恢复了不少元气了;两旁的店铺开了七八成,许多逃难到南方去的那些生意人又回来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希望的笑容;远处,那些在战乱中被破坏的房屋正在重建。
在阳光的映照下,这座历史名城焕发了新的生机。
杨鹏回到他的临时驻地,已经等候了有一会儿的李慕白、韩冰立刻迎上来拜见,韩冰娇颜上泛着微红,对于杨鹏的称呼显得有些不自然似的。
杨鹏看着韩冰笑了笑,对两人道:“不必多礼!”
随即随便走到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
李慕白首先将一份报告呈了上来,“燕王,这是山西目前的情况,请过目!”
杨鹏接过报告,仔细看了起来。
李慕白不愧是个处理内政事务的好手,所有的事项都明明白白条理清楚,而且时隔仅仅几个月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人口,由于社会安定了下来,经济开始恢复,原本逃难到南方的百姓纷纷回到了故乡,虽然人口还未恢复到宋真宗初时期的水平,但也已经恢复了六七成了,这是显而易见的,原本荒无人烟不闻鸡鸣犬吠的郊外如今也渐渐地都热闹了起来,街道上也渐渐变得熙熙攘攘了;其次是经济,由于契丹人入侵造成的连绵战乱,山西这个原本十分富庶的中原腹地,经济几近崩溃,不过自打燕云收复山西之后,各项政策出台加上燕云军用大量的缴获为山西输血,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如今的经济至少已经恢复到了宋太宗时期的五成左右,这是十分了不起的成绩。
杨鹏看完了报告,点了点头,将报告放到手边的小几上,微笑着对李慕白道:“这不是做得挺好吗?
之前却那样抗拒!”
李慕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杨鹏问道:“对于山西地区的发展,你有什么想法?”
李慕白立刻道:“属下正要禀报主公。”
杨鹏做倾听状。
李慕白继续道:“一地发展的基础在与农业,这方面如今已经回复的差不多了,然而要让民生富裕,就必须发展手工业和贸易。
山西这个地方,自古就有许多特产,那些山珍就不用说了,各种精美的瓷器更是天下驰名,比如钧窑出产的瓷器。
可是钧窑由于这些年战乱破坏,已经破败不堪了,原本星罗棋布的窑口如今已经所剩无几,这些应当尽快恢复起来,这对于发展当地经济的作用不可估量!”
杨鹏思忖着点了点头。
“另一方面就是活跃市场,发展贸易。
河南地处中原,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可以说是东来西往、南下北上的交通枢纽,因此发展贸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贸易要发展起来,没有许多诀窍,就一个字‘通’,因此属下认为应当在山西尽快取消战时那些管制措施,以便贸易能通畅起来!
除此之外,最好还能效仿河北、燕云十六州那边的做法,取消或者减免关税,以促进贸易!”
杨鹏抬起头来,笑道:“你的建议非常好,都说到了点子上!
具体的我也不干涉,就按照你自己的思路去做吧!”
李慕白十分欣喜,抱拳应诺。
他过去不愿进入仕途,固然是因为看不惯官场的腐朽,不过更重要的原因却是他觉得没有哪个君王会给他完全自主发挥的权力,不过如今他却不这么想了,杨鹏给了他想都不敢想的自由度,他有一种如鱼得水任意挥洒的快感。
“燕王,属下还有一个请求!”
李慕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