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建设新城。(1/3)
招募了两千名身体健康的士兵,杨鹏让他们下个月来报道。
这个月,杨鹏要抓紧时间修建士兵营房。
杨鹏准备让士兵们八人一间房,那就要造二百五十间房子。
一个月内造这么多房子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杨鹏几乎把瀛洲和沧州附近的泥瓦匠和木匠搜罗一空。
得知杨鹏要造的建筑是士兵营房,泥瓦匠的匠头陶有茂十分惊讶,诧异问道:“管队大人,你竟要造这么大的兵营啊?
那得容纳多少兵丁?”
这陶有茂是个瘦削的中年人,嘴唇上留着两道长长的八字胡。
他说起话来,两道胡子一抖一抖的,十分滑稽。
雇佣多少士兵虽然算不上秘密,但杨鹏也不愿意让太多人知道。
至少以后对阵契丹军队或者山贼时候,不能让敌人对自己的底细一清二楚。
看了陶有茂一眼,杨鹏说道:“你莫要多问,赶紧组织人手搭建起来就是!”
陶有茂连声答应,却又感叹道:“管队大人的军士,比仓州城的守备还要多哩!
乱了,真是乱了!”
杨鹏瞪了陶有茂一眼,骂道:“你莫要出去乱说,你要是乱传,我一定把你舌头割下来!”
听到官爷的喝骂,匠头缩了缩脑袋,笑道:“官爷,我哪里会乱说,我实在是吃惊不过,自言自语几句罢了。
到外面我绝对不说!”
想了想,那个陶有茂又说道:“官爷你好大的气魄,养这么多兵,将来一定立下战功平步青云!
做参总,不,做将军!”
杨鹏这几个月经历了许多事情,感觉在大宋没有官身不行,倒是对当大官有些期待了,笑了笑答道:“那便托你吉言了!”
那陶有茂看着杨鹏的脸色,见杨鹏脸上没有不高兴,这才又问道:“官爷的营房怎么不修在城里,以后契丹人来了岂不是无险可守?”
杨鹏笑了笑,说道:“庄子北面这一片,以后都要修成城池。
我要修一座周长五千步的城池,城墙包砖,开四个门!”
那匠头愣了愣,喃喃说道:“官爷好大的气魄,官爷的意思,是要修一座沧州城那么大的城池哩!”
杨鹏有些得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过几个月你就能看到这座新城了!”
“不愧是杨家的家主啊!
凭空建出一座县城来!”
那陶有茂呐呐地感慨了一句,突然有些着急了,他眼珠子转了转,噗通一声跪在了杨鹏面前,匍匐在地讨好地说道:“官爷,这修城墙包砖的活计,你可要分些给我做。
我手底下两百多工匠日日等着活计开张,赚饭吃呢!”
杨鹏正色说道:“那要看你们修的这营房的质量了,营房的质量好,我便把修城墙的活计分给你们!”
陶有茂在地上磕头说道:“官爷放心,我们一定十二分用心,做好这些营房!”
既然准备开建城墙,要大规模地使用胶凝材料,杨鹏就要开始制造水泥了。
大宋的粘合砖石用的是三合土。
一书中记载:“用以襄墓及贮水池则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用糯米、羊桃藤汁和匀...
名曰三合土”
。
这种三合土需要糯米,成本高昂,直接导致中国古代土木工程的造价昂贵。
而且比起水泥来,这种三合土的质量远远不如。
杨鹏修建保命用的城墙,当然要用最好的材料。
杨鹏选择生产的是波特兰水泥,这种水泥是现在最好早期的水泥生产简单,坚固耐用。
波特兰水泥成本上比三合土低许多,效果却比三合土还要好。
不仅是修建城墙要用水泥,随着杨鹏事业的铺开,以后各处土木工程的量一定不会小,这种水泥处处都要用。
烧制波特兰水泥需要石灰石和粘土,烧好后配上少量石膏作为缓凝剂。
石灰石和粘土都是极便宜的东西,得来容易,杨鹏找到沧州矿商订购了十万斤石灰石和三万斤粘土,所花费不过几十两银子。
石膏在大宋也有矿产,是作为一种药材使用的,也不怎么贵。
杨鹏在沧州城里找到一家大药行,讨价还价,以三文钱一斤的价格订下一千斤石膏。
水泥生产讲究的是两磨一烧。
煅烧前石灰石和粘土要磨细成粉末,在立窖中使用一千三百度高温煅烧,煅烧后要将得到的水泥再磨成粉末。
杨鹏在希望庄南门外盖了几间厂房,外面围上围墙,用做生产波特兰水泥的工厂。
工厂里有三十个大石磨,由驴子拉动,专门用来磨细材料和成品。
李植又用三两银子月钱雇来四个烧制生石灰的的石灰匠人,让他们在工厂内竖起立窖,烧制水泥。
杨鹏把以前的水泥窑堆掉从新做,杨鹏感觉前面的水泥窑还是不够好。
杨鹏指挥匠人将材料磨成粉末后,按照三比一的比例配好石灰石,送入立窖中煅烧。
立窖逐渐升温,在最高温度煅烧三个小时后熄火,得到大小石块状的熟料。
杨鹏让石灰匠们将这些熟料倒上石磨磨成粉末,又加入一些石膏做缓凝剂。
四个石灰匠按照杨鹏的要求操作,得到了第一炉试验品。
杨鹏取来试了试:水泥粉加水搅成糊状,涂在砖上用以粘合另一块砖。
等水泥干后,李植抓着一块砖将两块砖举起来。
第二块砖开始还能粘在第一块砖上,但稍一晃动,第二块砖就掉了下来。
第一炉水泥实验失败,不合格。
杨鹏有些懊恼,他想了想,又检查了一遍自己记忆中波特兰水泥的配方。
确认无误后,杨鹏觉得可能还是立窖温度不够。
杨鹏走到那个两人高的立窖面前,前后看了看,转头对最有经验的一个工匠说道:“梁老大,现在温度不够,你这窖子的温度还能提高么?”
杨鹏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师,了解波特兰水泥的配方,但对烧石灰的立窖却没有研究,只能依赖这个时代的匠师。
说完这话,李植就稍有些紧张地看着梁老大。
梁老大恭敬地答道:“官爷,还可以提高,不过立窖要改造一下。”
杨鹏脸上一喜,拍了拍梁老大的肩膀,笑道:“那就赶紧改造一下吧!
抓紧时间!”
那些石灰匠人也是老把式了,对立窖的控制颇有心得。
花费了三天他们就改好了立窖,把温度提升上去了。
杨鹏又拿两块砖块来试,这次无论杨鹏如何甩,第二块砖都牢牢地黏在第一块砖上。
杨鹏拿刀来砍两块砖的接口处,发现那硬化的水泥坚硬如石,钢刀用力砍下去竟溅起一片火花,只在水泥上留下一道小口子。
这样的强度,做城墙是足够了。
几个工匠看到水泥的效果,一个个都十分惊讶。
他们见过的最厉害的粘合剂就是三合土了,哪里见过水泥这样坚硬的粘合剂?
四个工匠围着那两块黏在一起的砖头看了半天,拉敲打砸,硬是没能把两块砖头分开。
最后冯老大摇着头走到杨鹏面前,说道:“官爷的手段太厉害了,这水泥用来修城墙那是固若金汤啊!”
做出了水泥,杨鹏心里也十分高兴,大声说道:“你们四人做出了水泥,有功,每人奖白银五两。”
五两银子,足够三口之家两三个月的花销了。
四个工匠也是过惯了苦日子的,在杨鹏这里干活一个月有三两银子已经让他们十分感激了,此时杨鹏再发赏银,顿时把四个工匠乐得眉开眼笑。
“哪里是我们做出来的?
都是按大人的指点做的!”
“大人太豪爽了,多谢大人!”
“谢谢大人!”
杨鹏笑着听着工匠的感谢,又说道:“不过你们可不能把这水泥的配方泄露出去啊!
一旦有人泄密,军法处置!”
四个工匠赶紧答案道:“知道的!”
“我们晓得的!”
试验性做出了水泥,杨鹏就开始批量生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