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四章,胜利果实。(2/3)

然后在两个山头上,再立两个军寨。

那样的话,辽人就算是插翅也难飞进来。”

王行闻言,大赞道:“将军睿智。”

杨德政翻了个白眼,说道:“不是我睿智,是我爹睿智。”

杨德政所说的这种筑城扎寨的办法,就是杨延昭在雁门关用过的办法。

杨延昭在雁门关镇守了十年,沿着山脉筑了近二十里的城墙,建立了三座军寨。

所谓的三关寨,指的就是杨延昭在雁门关筑造的三座军寨。

王行听到杨德政这话,震惊道:“令尊莫非就是雁门关守将,传说中的杨延昭,杨六郎?”

杨德政瘪了瘪嘴,并没有回答王行这个问题。

显然,杨德政不希望在自己麾下的眼里,自己戴上一顶杨六郎儿子的帽子。

杨德政在城墙上巡视了一圈,最后走到城墙边上的时候,又提出了给城墙外筑造一道护城河的建议以后,就带着人回应了。

对于筑城的情况,杨德政心里虽然急,却也催不得。

他心里知道,自己一旦一催,就很容易产生豆腐渣工程。

杨德政回到了军营的时候,就发现了一群流民队伍,浩浩荡荡的汇聚到了军营附近的空地上落脚。

同时,还有几万匹的战马,在奔腾嘶鸣。

一看到这些,杨德政脸上闪过一道喜色,脚下的步子也轻快了许多。

杨德政进入到自己的中军大帐以后,就看到了杨贵、杨新在里面等待他。

杨新是杨八姐身边的人,这次杨八姐冷痛割爱调给杨德政,那次杨八姐在雁门关的事情回去给杨鹏骂的一摊糊涂,到现在还在消息。

兄弟三人见面,难免寒暄一番。

三人坐定以后,杨德政感慨道:“我的哥哥幺,你们可终于来了。

你们到了,我可就放心了。”

杨新的眼神一直频向帐篷外,似乎没有跟杨德政说话的心思,他的魂儿已经被外面正准备去砍树的大军给勾走了。

杨贵瞥了杨新一眼,摇头一笑,对杨德政道:“接到了你的信以后,我和你哥杨新紧赶慢赶的往这里走。

可是麾下带着大批的流民,根本走不快。”

杨德政激动的道:“来了就好,来了就好……”

杨贵莞尔一笑,感慨道:“如今我和杨新,都快成了你麾下的将士了,处处都要听你这个大将军调遣。

你这一封信,比军令还好使。”

杨德政咧嘴笑道:“杨贵您拿我开涮?

你我兄弟,还要分个尊卑吗?”

杨贵摆了摆手,笑道:“就知道跟你这个探花郎耍嘴皮子,讨不到好。

哥哥我也不跟你开玩笑了,谈正事。”

杨德政立马作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杨贵正色道:“在来胜州之前,爹给我送来了一封信。

让我劝你不要攻打丰州。”

杨德政沉吟了片刻,立马就明白了杨延昭心里的顾虑。

杨德政乐呵呵笑道:“从我到代州的那一刻起,胜州就已经被我划进了代州的版图。

如今胜州已经拿下来了,总不可能再交出去吧?”

杨德政打趣道:“这种事儿我可不敢干,我怕被人戳脊梁骨。”

杨贵哭笑不得的指着杨德政,“你啊你……”

杨贵作为长兄,杨延昭递过来的信件,他有责任有义务执行。

不过执行归执行。

杨贵对于杨德政拿下胜州这件事儿,举双手赞成。

他把杨延昭的话传达到了以后,就不再谈胜州去留的问题了。

杨贵正经危坐,沉声道:“来的路上,我听人说你正在陈家口筑城?”

杨贵点了点头,“此番拿下了胜州,辽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必定会大举来犯。

目前咱们兵力有限,不可能跟辽人正面对敌。

只能加紧筑造城墙,借城墙之力,抵御辽人。”

杨贵点了点头,说道:“你的想法和作法都没错。

你这么拼命,我这个当大哥的也不能给你拖后腿。

这一次我和你杨新,一共收拢到了十二万流民。

这可都是劳力,全部派上去筑城。”

杨德政拱了拱手道:“筑城的事儿就有劳哥哥了。”

杨贵摆手笑道:“你我兄弟,不必这么客气。”

杨新在这个时候,突然转过了头,说道:“那我呢?”

杨德政郑重道:“野乞干泊屯兵在胜州边境,大有进攻胜州的意思。

此后我会带两万兵马前往胜州边境,和野乞干泊一决雌雄。

杨新您就负责和大哥坐镇陈家口。

我会余下一万复兴军游骑兵归五哥您掌管。

除此之外,筹建重甲骑兵的事儿,也该做了。

杨新您可以在训练这一万复兴军游骑兵的同时,挑选出合格的重甲骑兵战士。”

杨新是一个执着的人,他对训练兵马和统兵作战的事儿都比较痴迷。

因此,杨德政对杨新的这个安排,杨新很满意。

杨贵和杨新的到来,彻底解决了杨德政的后顾之忧。

他把陈家口的事宜交托给了杨大,又交给了杨新一万游骑兵。

他自己带着两万复兴军步卒,赶往胜州的边境驰援。

胜州、丰州交界。

樊龙设立的临时营地。

杨德政率领着两万的复兴军步卒进入到了营地,却不见樊龙前来迎接,迎接杨德政的是复兴游骑兵的第二团团正。

“属下格朗泰参见将军。”

复兴军游骑兵第二团团正格朗泰,是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由于他的武艺和马术在军中都颇有威名,所以他在复兴游骑兵中的威望很高。

他也是最早跟随樊龙身边的副将之一,因功给擢升为第二团团正。

这是一个典型的党项人,说话直来直去的的,不懂绕弯子。

杨德政坐在马背上,环顾营地内的兵马,问道:“樊龙将军呢?”

格朗泰生硬的拱手道:“今日上午,野乞干泊从党项内地调遣的兵马到了,总共有五万人。

樊龙将军怕敌人趁机发难,所以带上了复兴游骑兵第一团的人马,前去增援了。”

杨德政挑了挑眉毛,沉声道:“野乞干泊居然调遣了五万人马前来增援,看来是很想啃一啃胜州啊。”

杨德政感慨了一声,感慨之余,他对格朗泰下令道:“格朗泰,命令下去,让复兴游骑兵第二团全体戒备。

随时准备进入战场。”

格朗泰拱手道:“属下遵命。”

下完了命令,杨德政也就没有继续在营地里待下去的意思,他也没有让复兴军步卒进入到战场。

而是率领着两万的复兴军步卒出了营地,直接奔赴战场。

战争到了今日这个局面上,杨德政只能选择跟野乞干泊硬碰硬。

整个战局发展到了今天,已经没有留下一丁点儿耍阴谋诡计的地方了。

一切还得凭借实力说话。

就实力对比而言,虽然双方的兵力相差只有一万人。

但是,中间的战斗力差距却是巨大的。

目前杨七麾下,一万折家军的将士们,算是精兵强将。

半路出家的党项人,只能算得上是勉强合格的战士。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