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杨延昭中招(3/3)
因为辽人大军一旦想要突破胜州,就只能从丰州借道。
这首当其冲的就和党项人先对上了。
辽人想要对付党项人,也得花一些手段。
等到他们消灭了党项人,再侵入大宋的时候,大宋早已在代州布置好防线了。
所以从胜州入侵,等于同时挑起了大宋和党项两国的战争,有点得不偿失。
但是,郭达拿下了丰州以后就不一样了。
丰州地势平坦。
一旦辽人拿下了丰州,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屯兵的地方,也相当于有了一块缓冲的地方。
辽人不仅可以不断的向丰州屯兵,也可以借着丰州,不断的侵入到大宋境内,对大宋造成破坏。
一旦让他们找到了机会,丰州的辽兵,就会长驱直入的攻入大宋。
可以说,在西北,丰州是一个兵家必争的地方。
而如今,要不要丰州,这个两难的选择就摆在老杨的面前。
杨延昭很犹豫,他既不想成为一家之贼,也不想成为民族大贼。
陷入到了犹豫中的杨延昭,皱着眉头瘫坐在了椅子上。
王贵见到杨延昭如此忧心困惑,他也有些于心不忍。
王贵出声道:“老哥哥,你不能钻牛角尖。
拿下丰州这块地方,对大宋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并不影响老哥哥你依旧是宋臣的事实。
杨家虽然不能像以前那么做了一个纯粹的将门。
但是杨家可以成为像折家那样的蕃兵。”
王贵一语点醒了杨延昭。
杨延昭缓缓的站起身,郑重的点头,说道:“你说的有道理。
老夫确实钻牛角尖了。
不论陛下会不会问责,先拿下丰州再说。
只要把丰州拿在手里。
老夫也算对得起天下百姓了。
如果陛下真的要问责,老夫大可交出代州和丰州,由其他人去掌管。
只要这两地在我大宋手里。
老夫就对得起天下百姓,对得起陛下。”
王贵扯了扯嘴角,他觉得自己这位老哥哥想的有点美好了。
一旦拿下了丰州,再想交出去,只怕由不得杨延昭了。
毕竟丰州是大少爷打下的,真正能决定丰州去留的只有杨德政。
而且,杨德政现在羽翼丰满,手里貌似握着三万兵马,再加上杨德政似乎已经和幽州的杨鹏搅和在了一起。
有幽州帮衬,杨德政根本不需要动用杨延昭手里的这一群战斗力薄弱的大同军,就能掌控整个丰州。
到时候,丰州上上下下都掌控在杨德政手里。
丰州的去留,只有杨德政一个人能决定。
就像是现在的代州政务一样。
王贵旁观者清,看的清楚,但是他并没有说穿此事。
隐隐约约中,王贵猜测到,幽州在布很大的一个局应该是在布一个大局。
很明显,这个大局是对杨家极其有利的。
王家作为和杨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家族。
自然也向往着杨家能往更好的一面发展。
如今,王贵也帮不上杨德政什么忙,他只能尽可能的说服顽固的杨延昭,不去给杨德政捣乱。
在王贵的劝说下,杨延昭想通了其中的‘关节’,心中的困惑也就没那么深了。
当即,他板起脸,朗声道:“派人密切的关注着丰州的动向,一旦找到战机,老夫就率领大同军进入丰州,给他们一个迎头痛击。”
王贵果断的领命,退下去了。
今日在杨延昭帐篷里这件事要是传出去,恐怕很多人都会怀疑,杨延昭这么利害的一个人物,为何会没有副将王贵看的透彻?
其实这件事很容易解释。
杨延昭是一个当局者,王贵是一个旁观者。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这件事最重要的关节是杨德政。
杨延昭一直以一个封建家族大家长的眼光看待杨德政。
在他眼里,杨德政是孙猴子,他是如来佛。
任凭杨德政有通天的本领,也逃不出他的手掌心。
当然了,这也不是杨延昭一个人有这种想法。
几乎封建家庭内,大部分的大家长,都有这种心态。
王贵不同,王贵虽然是老杨的副将,和杨家的关系不一样,可是他始终不姓杨。
所以,王贵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杨德政。
从最初接触,到如今。
杨德政给王贵的感觉,就是一天一个变化,而且每一次见面,杨德政都会比以前更利害。
甚至,王贵觉得。
杨德政这一只已经成为了斗战胜佛的猴子,杨延昭这个如来佛未必压得住。
而且,杨延昭手里,目前只有一支还没有成型的大同军。
而杨德政,不仅拥有一支已经经过了磨练的复兴军,甚至还有幽州这个天然的盟友在。
因此,以后的杨德政,注定不是杨延昭能够压得住的。
从而,在这件事上,并不牵扯到个人的智慧。
只是因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风景不同而已。
杨延昭这边既然已经决定了随时参与到丰州的战事里,那就没有退缩的意思。
为了能够让大同军继续驻扎在外。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