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丰州乱起。(3/3)
他们似乎也被偷袭怕了,所以入夜以后都变的很谨慎。”
杨德政乐呵呵的说道:“你也说过了,没有特殊情况,他们是不会动的。
那咱们就想办法,给他们制造一点儿特殊情况?”
樊龙闻言,有些意动,他问道:“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杨德政乐呵呵笑道:“他们追了咱们这么久了,他们进军的方式咱们也摸清了。
所以,我的意思是,挑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
你领一支人马,我也领一支人马。
咱们分别对他们的步卒和骑兵发起突袭。
然后,牵着他们的鼻子转一圈,把他们转晕了。
到时候,再把他们引至一处,咱们悄悄挑起战火。
然后快速的撤退。
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骑兵估计已经冲杀了一轮了。”
野乞部族的骑兵,大多都是轻骑兵,机动性很强。
所以杨德政说的这个战术,确实成立。
樊龙跟杨德政待在一起短短几天,也开始在杨德政的启发下,按照杨德政的思维模式开始思考了。
他虽然没有学习过什么兵法,但是他善于退到战局。
杨德政的说法,他推导了一下,觉得可行性极高。
“那就试试。”
樊龙也不喜欢被人追着跑。
两个人一拍即合以后,就凑在一起开始商量具体的细节。
…… 就在杨德政和樊龙开始合谋的时候。
远在丰州和胜州边界的郭达,也开始计划自己的阴谋。
郭达虽然是汉人,但是他的军帐,却充满了浓浓的辽人的风格。
郭达在丰州和胜州边界上,已经埋伏了近十几天了。
在此期间,他一直在探测着丰州的军情。
在郭达的帐篷里,有一张巨大的兽皮地图,地图上面的各地的方位,描绘的很细致。
花了十多天时间,郭达几乎把丰州境内的兵力部署情况,摸的七七八八了。
当杨德政麾下的复兴军,开始偷袭野乞部族的骑兵以后,整个丰州的战况,陷入到了胶着的状态。
几乎丰州境内所有的兵力都被杨德政麾下的复兴军所牵制了。
这让郭达看到了机会。
“打下丰州,收编复兴军。”
郭达瞅准了机会,就下了这样的断言。
郭达现在最担心的并不是能不能拿下丰州。
他最担心的是拿下了丰州以后,该怎么守住。
从他得到了线报看,丰州周边,除了野乞部族的六万骑兵外,在丰州、麟州和党项的交界处,还有李继迁的十万骑兵。
如果他拿下了丰州,李继迁放弃了攻打麟州,转攻丰州的话,他未必是李继迁的对手。
到时候,可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至于囤积在丰州、胜州和代州三州交界处附近的两万大同军,还有一万的禁军,郭达并不担心。
因为他心里很清楚。
依照如今大宋的军规,边将在没有得到朝廷命令的情况下,不得擅自出击,只能被动的防守。
一旦擅自出击,罪责相当的严重。
“将军。”
一位传令兵进入到了郭达的帐内,双手捧着一个信件。
“将军,这是您要的麟州的战报。”
听到是麟州的战报,郭达赶忙摆手,道:“快快呈上来。”
郭达从传令兵手里拿过了战报,仔细的观看了一番后,突然仰天大笑。
“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纵观杨延昭一生用兵,其实都逃不开这两个字。
在侵略的时候,杨延昭总是会以最少的兵马,迅速的扩大最大的战果。
在守城的时候,他就变成了一块硬骨头,谁也啃不动。
折惟正年少的时候,折杨两家曾经互换过孩子,互相学习对方的兵法,取长补短。
当然了,也有显示亲近的意思。
这在古代是常有的事儿。
也是唯一一个打破门户之见的办法。
只不过折惟正刚学会了一个‘山’字。
折杨两家的关系就破裂了。
他也被送回家了。
说来也好笑,折家把长子送到了杨家,杨家却送出的不是杨大,而是杨四。
这也是为何杨四在杨家众兄弟中,显得聪明了一点的缘故。
因为他身兼两家所长。
阎王岭的战事,折惟正准备了十五天,结果五个时辰就落幕了。
他也不想去看里面修罗场的场面,吩咐着麾下的兵马,把敌人的尸体草草掩埋了。
…… 李继迁大营。
李德明吃了一个闷亏,大败而归。
他拖着受伤的身体,进入到军营里以后,所有人都愣了。
闻讯赶来的李继迁,见到李德明的第一眼,心头一凸。
“你……你麾下的兵马呢?”
李继迁心头颤抖的问出了这句话。
李德明嚎啕大哭,哭诉道:“全没了……”
“逆子!”
李继迁爆喝了一声后,差点晕厥了过去。
要是是他亲兵眼疾手快,他都栽倒在地上了。
勉强站稳的李继迁,抡起了皮鞭,对着李德明就是一顿猛抽。
“轰隆隆~”
就在李继迁教训儿子的时候,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突然在军营外响起。
一骑单骑闯入到了营地内。
骑马的却是一个女子。
她跳下马背,跌跌撞撞的跑到了李继迁身前,声嘶力竭的喊道:“父亲,出事了……”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