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儒生百态。(2/3)
儒生们突然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众矢之的了,惊慌失措,不知该如何是好,四书五经根本就没教导啊!
杨鹏扬声道:“好了!
你们都回去吧。
这一次我就法外施恩不治你等聚众闹事之罪!
好好读书,学点有用的知识,别总想着不劳而获!”
韩冰喝道:“散了!”
儒生们纷纷抱头鼠窜,孔子的塑像和牌位也顾不上了,在百姓们的哄笑声中逃走了。
杨鹏摇了摇头,对韩冰、杨九妹和李艳明道:“好了,你们回军营吧。”
三女将抱拳应诺,率领各自麾下离去了。
百姓们看着她们骑着骏马英姿飒爽,都惊叹不已,男的一脸崇慕,心里不由的升起了从军的冲动,女的非常艳羡,也渴望像她们那样受万众的瞩目。
杨鹏回到大厅。
钱乐天笑道:“主公那一席话真是大快人心啊!”
随即皱眉道:“不过主公千万不可低估了这些读书人散播谣言的能耐!
我担心要不了多久天下儒生就会把主公描绘得如同魔王一般!”
杨鹏摆了摆手,“让他们说去好了!
这持续了一千多年的规矩必须改一改了,否则咱们就没有前途。
至于那些人的憎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那些儒生果然没有收手,继续串联,又推出一人进京告状。
皇帝和朝廷听说杨鹏并没有恢复儒家教育,非常震惊。
就在这时,曹彬的调查报告也呈到了朝堂之上,言之凿凿说杨鹏确实阴蓄异谋企图不轨,并且拿出了许多书信作为证据,还有人证。
王钦若怎么这么大本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弄到了这么多的证据?
原来这些所谓的证据都是庞太师一手炮制出来的。
皇帝大为震怒,采纳庞太师的建议,以询问燕云情况为由下诏召杨鹏进京。
事情的发展果然与耶律余睹的预料完全一样。
朝廷的钦差大臣火速赶往燕京,传达了皇帝的诏命,令杨鹏即刻进京,就燕云十六州的诸项问题向陛下朝廷报告。
杨鹏以燕云匪患未平金人大军压境为由给回绝了,钦差说了一番狠话,愤然而去。
“主公这一次算是公然抗旨了,只怕朝不会善罢甘休的!”
左谋忧心忡忡地道。
韩冰冷笑道:“朝廷这几年剿匪、北伐,花费无数,又损失无数,有什么力量来对付我们?”
钱乐天道:“韩将军说的对,朝廷虽然依旧架子粗大,可是里面已经空了。
即便如此,那皇帝还在四处筹钱修他的艮岳。
哪里还有资源来对付我们?
这些暂且不说,就算他们有资源,只怕也没人啊!
这些年的征伐,宋庭白白损失了无数的将士,如今的军队只是空有其表罢了,就是剩下的这些军队,也因为朝廷扣发抚恤和粮饷的原因而战力低下,根本不堪一战。
咱们完全没必要担心朝廷。
朝廷唯一能对我们造成损害的就是停发十几万军队的粮饷而已。”
杨鹏道:“钱乐天说的很好!
不过我们也不能就听任事态就这么发展下去,我们还是要想办法把朝廷行动引导到我们希望的方向上去。”
看向寇炎,“寇炎,你秘密去一趟京城,找寇准好好谈一谈,把宋人的威胁说清楚,请他理解我们的苦衷,还要告诉他,宋人的威胁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了,请朝廷整军备战以应对不测!”
寇炎站起来,抱拳应诺,随即皱眉道:“寇准的话恐怕在朝堂上和皇帝面前不管用啊!”
“聊胜于无,尽人事听天命吧。
与此同时,你还要去拜见一下王钦若、林特等人,这些贪官虽然可恨,可是这个时候却是很有用的。”
“是。”
钱乐天抱拳道:“主公,属下认为可以派人去一趟辽国。”
“哦?”
“咱们可以假意表达结盟的意愿,以便将压在我们边境的辽国大军支开,然后我们再图谋北伐。”
杨鹏思忖起来,皱眉摇头道:“不行,这种事情我可干不出来。
再则,辽人不是笨蛋,他们不会那么容易上当的。”
散会后,杨鹏来到赵金喜的房间中。
赵金喜见杨鹏进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绣品起身相迎。
杨鹏抱住赵金喜,把脑袋埋在的颈项上,“哎,真是好辛苦啊!”
赵金喜不由的心疼起来,柔声道:“大哥是大英雄,自然难得清闲咯。
大哥若是觉得辛苦,小妹为你抚琴一曲如何?”
杨鹏放开赵金喜,笑着点了点头。
赵金喜立刻走到琴架后跪坐下来,抬头看了杨鹏一眼,两人相视一笑。
赵金喜轻轻地拨动琴弦,清幽的琴声荡漾开来,红唇轻启,贝齿若隐若现,《青玉案·元夕》》那优美的旋律让人如痴如醉。
杨鹏在对面的圆桌旁坐下,看着赵金喜那绝色的姿容,听着那宛转悠扬的琴声歌声,只感到这真是人生一大快事啊!
钦差大臣匆匆赶回朝廷,回复说:“杨鹏抗旨不遵,不肯来京!”
听到这话,皇帝、群臣都不由得震惊变色,而且还不知所措。
文臣就是如此,阴谋手段没有用处,他们就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孔一达出列,愤然道:“陛下,此贼的逆行已经暴露无遗,当立刻调派大军征讨!”
一些大臣纷纷附和。
寇准立刻出列,“陛下,我朝这些年战事不断,国库早已空虚,百姓穷困不堪,而且各地将士伤亡惨重,且都颇有怨言。
如此情况如何讨伐?”
孔一达没好气地道:“我****幅员辽阔带甲百万,怎可能连平定叛乱的军队都派不出去?”
寇准眼中流露出厌恶的神情,“孔大人,国家大事可不是翻翻嘴皮子那么简单的!
我朝虽然幅员辽阔,可是很多地方因为之前的匪患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而穷困不堪,根本无法输出钱粮来支持国家征战,若强行征收钱粮,只会激起民变;我朝虽有带甲百万,可是相当数量的军队却已经耗损在了之前的征战中,如今的军队士气低落难以依靠,而且粮饷匮乏,如何去调动军队?”
孔一达不禁语塞。
寇准朝皇帝抱拳道:“陛下,臣以为上将军之所以未遵旨来京,也是有苦衷的。
据微臣所知,如今辽国以五十五万大军压在燕云十六州北线之上,且燕云十六州内部匪患未息,如此情况之下,上将军怎敢离开?”
看向那位钦差大臣,质问道:“我所言可是实情?
上将军是否请你将这些话转告陛下?”
那个钦差大臣这个时候却支支吾吾起来了。
寇准大怒,喝道:“若不实话实说,待真相大白之时,你便是欺君之罪!”
钦差大臣大惊,慌忙朝皇帝抱拳道:“陛下,确实,确实是这样的!”
皇帝有些懊恼地道:“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
“微臣,微臣以为那只是杨鹏的搪塞之词。”
寇准抱拳道:“陛下,张大人隐匿实情,欺君罔上,还请陛下治他应得之罪以儆效尤!”
钦差大臣连忙道:“陛下,微臣绝非有意欺瞒陛下,实在是无心的啊!”
“罢了,以后不要再犯了!”
“谢陛下!
谢陛下!”
寇准道:“陛下,契丹人如今屯兵百万在我北疆,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应当即刻罢黜花石纲及内外制造局,罢免各种不必要的苛捐杂税,犒赏三军,以提升民心士气,同时整军备战以备不虞!”
林特没好气地道:“寇大人这话危言耸听了吧!
辽人是我们的盟友,怎么可能会威胁我们?
至于提升民心士气所言,更是无稽之谈!
如今天下太平,万民称颂,谈何提升民心士气啊!”
王钦若也道:“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