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百 三十二章,欢乐天京(3/3)

杨鹏转向高立功问道:“高先生,如今台湾具体的情况,你这里有账么?”

高立功为杨鹏联络海洋事务,颇有功劳,杨鹏这次叙功时候没有忘记他。

他前几天刚升为都头,如今已经是个武官了。

到了如今这咸平四年的时候,文贵武贱的传统已经被烽火连天的局面打败了。

如今文官根本控制不了武官,文官比武官高贵的优越感自然也就消失殆尽。

比起做生员,高立功觉得还是做千户武官更有地位。

他十分欣喜于自己这次升迁,做事也更加勤谨。

高立功朝杨鹏拱手一礼,说道:“王爷,下官这里有账。

台湾到目前为止运去七万五千四百四十一人,其中有一百一十九人患疟疾身亡。”

听到高立功的话,杨鹏沉吟不语。

疟疾确实是台湾的一大害,想不到第一年就死了一百多人。

不过杨鹏对关山反复强调环境卫生,想来随着居住环境的成熟和改善,以后患病的人会越来越少。

高立功接着说道:“刨去泥瓦匠人等杂工,如今台湾有农民七万人,二月份已经开垦出水田四十四万亩,分给了二万二千农民。

农民在三月插了秧,预计六月可以收获四十多万石粮食。

届时大人可得二十多万石的稻谷作为地租。”

杨鹏听到二十多万石这个数字,点了点头。

开发台湾的收益实在是高。

按现在平价粮店二两一石的粮价,这二十多万石稻谷就是四、五十万两银子的收益。

而这还只是半年的地租。

随着后续农民陆续开出更多的水田,台湾的发展会给杨鹏带来更大的利润。

高立功又说道:“伯爷,雇佣这些农民开荒同样耗资巨大,如今五万农民还在开荒,我们给这些农民包食住的待遇,每个月还要发二两月钱,这一个月的开销就有十六万两银子。

接下来船队继续运农民去新竹的话,开销会更大。”

听到十六万两银子这样惊人的月开支数字,杨鹏愣了愣。

杨鹏雇佣农民开荒,开出的田地是杨鹏的私田,按道理当然要给开荒农民工钱、食宿和衣物。

但这些开荒农民的开支,实在是巨大。

每个农民每个月花李植三两银子,五万多人就是十六万银子。

杨鹏朝张翔问道:“如今账上赤字大么?”

张翔说道:“原先账上有五万两盈余,加上纺织工厂扩张后的六万两利润,去年船队跑平户贸易三个半月赚得的四十万两利润,以及台湾去年晚稻的九万两地租收入,账目上整体上是略有盈余。”

听到账上没有赤字杨鹏这才放下心来。

张翔说道:“大哥,如果船队规模继续扩大下去,如果新竹开荒人数继续扩大,赤字就会出现,而且会越来越大。

如今我们沧州和平户之间的贸易已经饱和,利润很难提高了。

我建议不再建设新船。”

杨鹏沉吟说道:“新船还是要建的。

这些尖头大船只能用七、八年,如果不建新船,到时候旧船报废时候就没船用了。

不过速度不需要这么快了,保留两个造船点开工吧。”

高立功点了点头,说道:“那我去通知登州、莱州的造船点不再造新船了。

只留登州和沧州的两个造船点吧。”

杨鹏点了点头。

张翔突然说道:“大哥,前几个月从河南来了三万逃荒农民,在天京新城找到了田种!”

杨鹏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张翔说道:“大哥,我们这些年在天京新城和五个县开垦了六十万亩旱田,雇佣了六万农民,又往小琉球运了七万多农民,加上招募的两万士兵和两万工人,再加上天京新城城中的两万商贩,我们在沧州附近吸收了近二十万的人,而且其中绝大多数还是年轻人。”

“沧州一府二州十县,也不过二百多万人丁。

因为这些年被我们抽走了这么多人,沧州附近不少佃田,如今都空了出来。

原先佃种田地较少的农户往往可以多佃种一些。

因为我们的发展,沧州农民们耕作的土地充足,都比以前略微富裕了一些。”

“加上我们这些年守卫沧州,契丹不曾在沧州掠夺。

沧州农民未遭兵灾,境况就比其他地方要好得多。”

“去年河南大旱,吃人的地方都有。

和河南比起来,沧州就富庶多了。

几万河南难民听说沧州有饭吃,都往沧州逃。

有一些空出来的佃田,被地主们佃给了河南来的逃荒农民。

有三万多人在沧州找到了活路。”

杨鹏听着张翔的话,不断点头。

到后来,杨鹏大笑起来,说道:“想不到我们在天京新城的发展,还能造福河南的农民。”

毕竟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