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你总算是来啦!(1/2)

 原本热闹欢乐的排练室里,仿佛瞬间被按下暂停键。



“凭什么呀?”赵鼓手使劲敲了一下,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就像大家此刻的心情一样。



乐团辛苦排练,难得遇到这么多好曲子,以后无论去哪里演奏,肯定都受欢迎,大伙也都跟着露脸。



可是突然间被叫停,这谁受得了?



“找我爸爸去,怎么越老越……”



小王同学也跟炸了毛的小猫似的,不过被黄钟给拉住,后面的话还是没说出口。



黄钟轻轻摆摆手,他知道事情肯定没这么简单。



今天的事情,只不过是一根导火索,记得在原本的时候,因为云宫迅音这首曲子采用的是西洋打击乐,还被人上纲上线,说是崇洋媚外,甚至都扯到路线之争。



后来还是杨导顶住压力,以撂挑子向台里表明态度,才使得这首经典被保留下来。



别看小老太太的肩膀比较瘦削,却真能扛。



现在被叫停,估计也是差不多,还是叫杨导和上边交涉吧。



“团长,咱们团里好像不归电视台管吧?”胡指挥也挺气愤。



赵副团长也叹了一口气:“电视台那边的电话,转达的是部里意思。”



这下就没法子了,赵鼓手把鼓槌一扔:“散了散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竟是这种破事,老子早晚撂挑子。”



大伙的心气儿一下子就散了,懒洋洋地收拾东西,全然没有了刚才的劲头。



黄钟也暗暗摇头,这就是他不喜欢在体制内厮混的原因,背后的婆婆太多。



于是他跟郁军舰和胡银寅他们打了个招呼,叫大伙先把歌谱拿回去练习:“不管最后结果如何,咱们也不能半途而废。”



三个人默默地点点头,满心的不甘。



吴静骑着自行车离开,直接就去找自己的老师,老师是团长,应该能知道一些内幕情况。



她好不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歌,就这么放弃,实在可惜了。



小王同学也气鼓鼓地走了,瞧她那架势,肯定回家找她老爸算账去了。



郁军舰和黄钟握手告别,然后也去赶公交,胡银寅却没走:“黄老师,我也骑自行车来的,咱们一起走吧。”



他是个挺性情的人,很重感情,后来也正是因为这种性格害了他。



既然胡银寅主动示好,黄钟也就没有拒绝,跟乐团的人告别之后,就驮着自个的闺女,跟胡银寅一起离开。



黄丁丁在临走的时候,还跟胡指挥要了一根指挥棒,说是要给邻居的小舟哥哥用。



胡指挥听小家伙说明原委之后,也啧啧称奇,直接把刚才用的指挥棒交给黄丁丁。



黄钟也真是服了自家的闺女:这事他都没想到,不到四岁的小丫头却惦记着。



出了乐团,胡银寅嘴里就开骂,被黄钟笑着阻止,这种牢骚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



现在思想领域里还存在陈旧的思潮,就需要这种事去不断地冲击,最后才能彻底把一些陈旧的东西冲走。



“黄老师,走,我请你们爷俩吃饭去。”胡银寅是真的挺感激黄钟,他实在太喜欢大圣歌了。



黄钟笑着拒绝,他还有正事要办,首要任务,就是献给杨导打个电话,汇报一下情况。



把黄钟爷俩送到家,胡银寅这才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跑了,他主要是认认家门儿,以后多和黄老师走动走动。



在当下来说,一位优秀的词曲作家,对于歌手来说,那就是爹,只是黄钟太年轻了点,那也是哥,大哥。



煮了点挂面,把昨天的剩菜热了热,爷俩随便对付了一口。



这个年代,剩菜只要没坏,就没有扔掉的道理。



乐团那边的工作暂停,黄钟正好想起来,自己还有一个任务呢:答应去谷健芬老师的声乐培训班帮忙的,结果他连个面儿都没照呢,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主要是这段时间又是回老家迁户口,又是买房子搬家的,实在腾不出时间。



倒是利用晚上的时间,整理出来一些提纲,包括流行音乐的创作和发展趋势等等,给学员们上课还是够用的。



毕竟黄钟掏出来的东西,那绝对不一般,很惊人的。



第二天早上,爷俩照例起来晨练,然后黄钟去附近的早市转了一圈,买了点青菜。



正好碰到一个老太太挎着小筐卖鸡蛋,叫黄钟都给包圆,连篮子都一起买回去。



早饭买了油条豆浆带回家,又煎了俩鸡蛋,可惜没有心形的模子,不然就成爱心鸡蛋了。



不过这种模子比较好做,用铁片就能弯出来,黄钟决定没事的时候弄两个。



虽然煎出来的鸡蛋还是那个味儿,但是感官不一样啊,吃着就格外香。



黄丁丁瞧见金灿灿的油条,小脸立刻乐开花,在乡下那会,过年能吃根麻花就不错了。



进城之后,这生活水平是噌噌提升呢。



黄钟还去居委会申请买牛奶,黄丁丁的年龄是符合条件的,不过得等上面审批。



手里有了点余钱,黄钟就肯定会琢磨提升生活水平。



混了这么多年,他做饭的手艺并不差,比不上专业的厨师,也算业余中的高手。



吃完饭,黄丁丁就乐颠颠地拿着指挥棒出门;回来的时候,胡小舟也跟了来,后边还跟着老胡同志。



“黄老弟,今天上班干脆就别领着丁丁了,让她在家和小舟小帆玩,中午你要是不回来,就在我家吃饭得了,你看行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胡现在都恨不得把黄丁丁当成自个亲闺女了。



黄钟征求了一下闺女的意见,小家伙歪着脑瓜想了想,然后点点头:“好哒,那爸爸你早点回来。”



一旁的胡小舟,则一个劲嘿嘿乐。



黄钟分别摸摸他们俩的小脑瓜,然后推着自行车出了家门。



声乐培训班的地址,谷老师都已经给了他,黄钟循着地址一路找过去。



地方还挺偏,都出了二环了,在三环边上,在这年头,这马上就算要出城了。



到了地方,瞧见一个孤零零的三间房,外面破破烂烂的,挂着一块简陋的木头牌子,写着谷健芬声乐学校几个字,整个就是一草台班子。



后世随便拎出来一个给小学生补课的辅导班,都比这个强百套。



站在门口,黄钟心中也颇多感慨:谁又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简陋的地方,能培养出那么多歌坛的大腕儿呢?



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黄钟嘴里也不由得念叨一声:“还真是何陋之有啊?”



“你是新来的?”身后传来一个好听的女声。



黄钟转过身,然后点点头,第一次来,当然是新来的。



他也打量一下面前的女生,身高估计超过一米七,二十出头的模样,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运动服。



长相嘛,比较一般,和风情万种的女王陛下当然没法比,只能说长相比较大器。



看到这姑娘,黄钟的心情有点复杂,于是伸出手:“你好,我叫黄钟。”



“我叫阿毛,走,进去吧,谷老师怎么没领你来?”阿毛在前面领路,以往有新学员,都是谷老师亲自送来。



她之所以认定黄钟是新学员,主要是黄钟背着一把二胡。



而且她也听到刚才那句何陋之有,所以对黄钟的印象不错。



“谷老师和我都说快一个月了,最近有点忙,所以刚来报到。”黄钟看到窗下停着几辆自行车,也就把他的自行车支在这里。



阿毛回头望了他一眼,大眼睛里带着责备:“小黄同学,你这样不行啊,能来这个培训班,机会难得,你怎么不知道珍惜?”



这姑娘,其实就是个直肠子。



黄钟也不辩解,一个劲点头称是。



或许是看他态度不错,阿毛也就没再说别的,只是强调一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要是自己不努力,再好的老师也领不动你。”



黄钟也只能点头,想不到第一天来授课,先叫别人给上了一课。



跟在阿毛后边进屋,教室也比较简陋,最显眼的就是前面摆着一架钢琴,呃,也是谷老师自己掏钱买的。



教室里已经来了几个人,正在那聊天,看到阿毛领着一个陌生人进来,便全都向这边张望。



“这是咱们的新同学黄钟。”阿毛先入为主,给大家介绍道。



黄钟笑着朝几个人点点头,心里琢磨着:这一个个的,瞧着可真年轻啊。



基本都是二十出头的年龄,那种勃勃的青春气息,似乎都能溢出来。



黄钟能认出来的有欢子,韦韦,成方园,万山洪,苏虹,解小东……这就是谷家班的底气。



正是天下英才出我辈,一入歌坛日月辉。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