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我元婴呢?(1/3)
孟周的这番行动,看似所得不多,但他的初衷,却已经全部达成。
其一,自己拥有了一个相对平静的、不会动辄被烦扰的外部环境; 其二,这几位元婴真君乃至星宿宫的存在本身,于他而言,也有着类似于“保险丝”
、“晴雨表”
的作用。
对孟周而言,这一层意义,远比多几个元婴初期的“下属”
更加重要。
最初,孟周也曾考虑过,是否要将这几位星宿宫的元婴战力完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为己所用。
但只是稍微思忖了一番,孟周就发现,并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不需要,也不划算。
不管他们忠心耿耿也好,心怀鬼胎也罢。
事实上,从自己渡劫成功的那一刻开始,现在处于,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元婴初期的他们,就开始变得无足轻重起来。
这听起来有些伤人,可事实就是如此。
与其在他们身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和心思,还不如将同样的时间和心思用在修炼之上更加划算。
用最快的时间,最简单明了的方式,理清楚和他们的关系,于他而言,才是最有利的选择。
所以,对于此番行动的结果,孟周是非常满意的。
更让孟周满意的是,真正的行动者,不是他本人,而是由一千二百只全部拥有四阶“不灭”
血脉的金甲灵虫“合抱”
而成的“光头孟周”
。
他本人只在关键时刻才分了大半念头过去,予以特别的关注。
此番成功的行动,也验证了某种心中的想法,并决定以后都将这“光头孟周”
顶在最前面。
这样一来,在把几位元婴真君乃至整个星宿宫布置成“保险丝”
“晴雨表”
之后,又多了一面“盾牌”
。
——渡劫临近结束之时的特殊变故,如同一朵阴云一般始终覆在孟周的心头。
也正是那一次的异常变故,让孟周心中打定主意。
以后,他的真身都要尽可能的呆在能让他的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能给他最大安全保障的“星宿天池”
之内。
一切对外之事,都尽可能由“光头孟周”
出面。
…… “光头孟周”
在“大师兄”
、“寇冲”
等人的目视之下消失得了无痕迹。
他们甚至没有看见他们从现实界遁入真实界的过程,并据此推知出一些大概的信息。
他就这么明明白白的在他们面前凭空消失了。
这让众人心头凛然,对这位神秘存在的能力也有了更多的想象。
而对孟周来说,他不过是稍稍撬动了一下“星宿天池”
更改之后的新规则而已。
从多位元婴齐聚的灵明岛大殿消失的“光头孟周”
,再出现时,便已身在“星宿天池”
之内。
下一刻,“光头孟周”
散作一千二百只金甲灵虫,没入下方天池之中。
下方如镜面一般的天池水域,与周边水域没有任何不同。
无论从任何一种层面看去,都是真的不能再真的天池水域。
可这些金甲灵虫没入这片如镜面一般的天池水域之后,并没有真个进入“星宿天池”
之中,反而进入到了一处完全独立的水域空间。
在这片独立的水域空间内,隐约之间,似有一片片礁石、一座座海岛的虚影存在。
这些虚影就像是海市蜃楼一般,投影在这片独立的水域空间之内。
散发着或淡或浓,性质各异的法则气息。
而这一千两百只进入这片水域空间的金甲灵虫,很自然的团团依附于其中一片“礁石”
投影之上。
因为这片“礁石”
之上,散发着与金甲灵虫相同的法则气息。
而得益这些金甲灵虫的依附,这片“礁石”
的法则气息强盛了许多,原本如海市蜃楼一般的投影,也变得真实起来。
本来完全没于水域之下的“礁石”
,也因此有很大一部分显露在了水域之上,变成了“海岛”
。
渐渐地,在相同的法则气息的作用下,在充满奇妙生机的水域的浸润下,一千二百只金甲灵虫,作为一千二百个独立生命的“隔膜”
仿佛消失了,好似被“泡化了”
,一千二百个独立的“不灭血脉”
融汇成了一个整体。
就像是一千二百点火星融汇成为一大朵熊熊燃烧的火炬。
与那同质同源的、由不灭法则投影而成的“礁石”
更紧密的交融在一起。
在这般奇妙的共同作用下,孟周清晰的感觉出,那朵属于“不灭法则”
的火炬正在越来越旺。
虽然变化过程很缓慢,但变化的方向却又是如此的清晰明了。
而这样的变化,让孟周很自然的想到了结丹之时,自己通过识海魂潭同化本命活毒的情景。
这两者当然不能简单的相提并论,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
但就孟周自身的主观感受而言,相似的地方却更多。
本命活毒,被同化于魂力层面。
而生命层次更加高级、生命形态更加完整的金甲灵虫则被同化于法则层面。
孟周心中同时生出这样一层明悟: 金甲灵虫个体并没有因这同化而消失。
一旦有需要,这些金甲灵虫结束这种依附共存的状态,从这片水域消失。
彼时,一整团“火炬”
也将再次散作点点“火星”
,现出一只只各自独立的金甲灵虫的本相。
与此同时,孟周很自然的便明白,从今以后,他不再需要给金甲灵虫喂食心头精血,喂了也没用。
金甲灵虫的进步成长,依靠的也不再是这个。
金甲灵虫的成长进步,与他自身的进步成长,二合为一了。
他的进步成长,会带动金甲灵虫的成长进步,无论规模数量还是个体实力。
反过来,金甲灵虫的成长进步,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他的进步提升。
…… 对于金甲灵虫回归后带来的种种变化和感悟,孟周只是大略关注了一下,便没再往深里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