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 ai预测的局限性(2/4)
哪怕是在国内,也并不安全,这个级别的人必须严格遵守保密条例。
但即便如此小心谨慎,依旧有零星的暗杀事件发生,比如说前几天的车祸。
那年57空战后,顾主任对战场的形态改变没有什么想法,他只是惋惜战颅项目的主持专家之一,年纪轻轻在帝都遭遇“车祸”
。
不说远的,前几天的那场车祸,要不是无人医院里ai机器人的丝滑抢救,怕是人就没了。
这孩子也是被耽误了,顾怀明又叹了口气。
周老坐在孩子身边,没和他聊天,孩子根本没力气说话,现在连呼吸似乎都是一种奢望,要拼尽全力才能做到。
车来到庞各庄的无人医院门口,“小孟”
带着6名ai机器人早已经待命。
人被“小孟”
从120急救车上接下来,平车已经调整好角度,患者半坐位,是最舒适的一个角度,不用力却能半躺着。
周老心里点了点头,这种妙到毫巅的角度也就ai机器人经过计算才能得出来。
至于人类,哪怕是自己这种临床经验丰富到了极点的老医生都做不到“小孟”
的这种程度。
平车在平整的地面上滑行,没有一丝震颤,丝滑无比。
先把患者送到ct室,做增强ct。
因为患者的病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程度,甚至连躺下都是奢望,所以最近两个月以来根本没有机会做检查,也没人知道他现在的具体情况。
周老只是冷静的“旁观”
着,他发现无人医院的一点好处——那就是ai机器人能把很多事情做到极致。
经过周密计算后的极致,已非人力所能及。
这在人类世界几乎不存在,每出现一例都是奇迹,但在ai机器人这算是日常。
而且ai机器人不怕辐射,各种射线对“小孟”
来讲连毛毛雨都算不上。
检查做完,周老坐在电脑前,“小孟”
站在周老身后。
影像越看越是让人心惊胆战,周老摇摇头,但最后还是问道,“小孟,你觉得手术能做么。”
“做不了,建议和患者家属交代病情,等待死亡。”
“小孟”
给了最冷酷也是最中肯的意见。
周老板叹了口气,也不强求,“行,那就这样吧。”
“小孟”
微微躬身,对周老板表达了自己的尊重。
这行为,简直和罗浩一模一样,一点细节都没有被落下,周老板猛然想起了罗浩。
他下意识的拿起手机。
“小螺号,我在庞各庄。”
周老板也不寒暄,对面罗浩接通电话后就直接说道。
“老板,有事?”
罗浩了解周老板,马上询问道。
“有个永存动脉干的患者影像资料,你看一眼。”
周老板道。
“好咧!”
罗浩干脆的应道,随后挂断电话。
周老板静静的看着片子,患者从小被叮嘱得最多的就是:不可以跑,不可以跳,有任何不舒服都要及时说。
在悉心照顾之下,他成为了极少数的幸存者,顽强地迎来了他的20岁。
活下来的代价是日益严重的症状。
因为长期的慢性缺氧,李华的身高只有1米6几,体重只有110斤,发育落后于其他的同龄人,还出现了杵状指等体征。
他的心脏犹如一台年久失修的老爷车,早已濒临报废边缘。
更准确地说——根据ai机器人的诊断评估,这颗心脏的功能已完全衰竭。
若要进行手术修复,必须将黏连的动脉血管逐一分离,且精度需控制在0.
1毫米以内。
周老板也是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才让“小孟“参与会诊。
但“小孟”
得答案给的也干脆,符合自己的认知,话是这么说,周老板依旧有些遗憾。
手机响起,打断了周老板的思绪。
“老板,可以试试做手术。”
罗浩道。
本来就是走个流程,没想到罗浩竟然给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小螺号,你再说一遍。”
周老板沉声道。
“在5年前,还做不了,但现在能做。”
罗浩的话很简单,胜似千言万语。
5年前不能做,是某项科技不达标!
周老板忽然意识到罗浩话语里的重点含义。
要是这样的话,“小孟”
的数据库里存的各种病历也没什么用,它只能得出和自己一样的结论。
但小螺号一直在科研前沿,身后还有哈工大的技术支持,想来应该有什么特殊科技进步让这种疾病的治疗难度大幅度降低。
“怎么讲?
你详细说说。”
周老板心里一边琢磨,一边询问罗浩。
“血管需要订制,3d打印,5年前的技术达不到标准,材料也够呛。
现在应该能行,我先打个电话问一下。”
“好。”
电话那面忽然沉默,过了2秒钟,罗浩的声音才传过来,“老板,就算是有合适的血管材料,手术成功率最多有20。
您觉得?”
“患者的父亲涉及保密工作,现在还是一串编号,我没见过人。
但他母亲在,有什么事儿我跟她说。”
“嗯,那我去忙,您等我电话。”
罗浩挂断电话。
周老板心情略有复杂,他仿佛看见了一丝希望,但又怕最后空欢喜一场。
“小孟。”
周老轻声招呼。
“老板,我在。”
“小孟”
像罗浩一样,微微躬身,站在周老板的身边。
“你说,患者的手术真的能做么?”
周老板和“小孟”
闲聊了起来。
“按说是不能的,我的数据库里有346个类似病历,都是勉强上台,死亡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