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701 肠道里的二极管(3/4)

什么礼物。”

罗浩对患者给自己的礼物还是很上心。

“兔子!”

“???”

方晓一怔。

“那次不是寄生虫皮下游走么,好像是叫这个病,他以后光脚踩沙滩就被我禁止了,也不让他去河边玩。

后来这小子就养了两只兔子,一只是买的,我听说兔子这玩意特能生,所以只让买了一只。”

卫老板有话痨属性,加上看见罗浩后心中有了底,话也渐渐多了起来。

“后来这小子自己上山捉了一只,想要生一窝小兔子送给您。”

“嗯?”

罗浩皱眉,“生了?”

看见罗浩皱眉,方晓愣了下,“罗教授,这不是什么大事吧。”

“要是能生…教科书都得改写。”

罗浩道。

“啊?

兔子不是特别能生么,我听说澳大利亚那面兔子都泛滥成灾。

应该空投一批川四人过去,两年就能把澳大利亚的兔子吃光。”

方晓玩笑道。

“不不不,生了没?”

罗浩没理会方晓,而是追问卫老板。

卫老板愣神,看罗浩的眼神都带着崇拜。

“罗教授,您还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

“生了么?

没有吧。”

罗浩道。

“是啊,没生,他养了一段时间准备送您一只。”

卫老板笑了笑,“这玩意不好养,都是味儿,我也没直接送到您家里。”

“害,我就说么。”

罗浩笑道。

“罗教授,兔子不是一窝一窝生,一年能生好多窝么。”

方晓问。

“家兔和野兔不能杂交。”

“啥?”

“啥?”

方晓和王佳妮都愣了下。

“说起来都是兔子,但它们都不是同一个物种,差距就像是人和猴子。”

“全世界所有的家兔,包括食用兔、毛用兔,祖先都是欧洲的穴兔,是兔科穴兔属下面的物种,唯一物种,只有这么一支。

这种兔子会挖洞,繁殖期间挖洞做窝,平时咱说的狡兔三窟说的就是穴兔。”

“等等,罗教授。”

方晓打断罗浩的话,疑惑的问,“您不是说祖先是欧洲的穴兔么,可我记得狡兔三窟是成语,还挺早的。”

罗浩无奈摇头:“生物学体系是他们构建的,非说穴兔源自欧洲,我也无从反驳。

可'

狡兔三窟'

的典故明明出自《战国策·齐策四》,讲的是孟尝君的故事。

“ “那可是公元前的事儿,欧洲当时有没有兔子都两说。

“阳光透过车窗,将罗浩的侧脸映得半明半暗,“夏老板当年就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必须掌握学术话语权,否则那群白皮永远信口雌黄。

“ “我国的野兔,包括草兔、云南兔、东北兔都是兔属,穴兔属和兔属是两个大分支,这些野兔全都没有挖洞的习惯。”

“也就是说挖洞和不挖洞的兔子是两个类别,还有生殖隔离?”

方晓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

“是,所以刚才我听卫老板说起来,就觉得好奇。”

罗浩笑笑,“兔子我可以拿去哈动,跟大黑它们一起玩。”

卫老板脸上浮现出释然的神色。

他何尝不明白,送只兔子给罗教授非但不是礼物,反倒是个麻烦——这种帮不上忙还添乱的事儿,做了反倒不如不做。

可儿子死活要表达谢意,甚至执意把自己最要好的“小伙伴“送给罗教授。

想起小家伙抱着兔子眼眶通红的样子,卫老板就狠不下心拒绝。

阳光透过车窗,将卫老板纠结的眉头照得格外明显。

他偷瞄了眼后视镜里罗浩的侧脸,心想这位大专家应该不会跟孩子计较吧。

“帮我谢谢小胖子。”

罗浩笑眯眯的说道,“我经常去哈动,大妮子帮我看一下。”

“嗯!”

王佳妮应了一声,但想到一件事,“卫老板,您儿子送的兔子是穴兔属的那只还是兔属的那只?”

“…”

卫老板瞠目结舌,他哪知道这么多。

“没事,什么都好。”

罗浩无所谓,“小朋友送的礼物,先在哈动养着,交给大黑照顾。”

“大黑是谁?”

卫老板问。

“我家的功勋警犬。”

罗浩说起功勋一词的时候,眼睛都亮了下。

他给卫老板简单讲了一下大黑的履历,尤其是被歹徒砍掉半张脸都不肯松口的那件事,把卫老板吓的够呛。

“对了卫老板,您爱人有假牙么?”

“没有。”

“做过肠道手术么?”

罗浩继续询问既往史。

虽然卫老板人比较糙,但这都是大事,他应该不会忘。

卫老板一一回答。

方晓开车,他知道罗教授询问的都是直肠异物的可能,比如说假牙脱落被吃进去。

就像是相声里说的假眼睛,肛肠科医生看一眼,吓一跳,这辈子竟然被它看了一眼。

类似的段子很多,但在临床上却不仅仅是段子。

而肠道手术则是吻合钉脱落,黏连在一起,可能看起来有些怪异。

一路询问,来到长南人民医院,上楼后罗浩先看了一眼患者,打开ai诊断,和自己判断没什么不一样,罗浩这才让方晓送患者。

罗浩亲自和卫老板交代病情,考虑是节育环戳破肠道,出现在肠道里。

至于发热,是因为粪便逆行感染,炎症导致的。

要是肠镜能取出来,就少遭一些罪;要是肠镜取不出来的话,就要开刀做手术。

卫老板对罗浩极为信服,几乎罗浩说什么他应什么。

交代完,罗浩来到内镜室,给患者基础麻醉,罗浩穿衣服、戴手套开始操作。

“罗教授,这种情况我见过两次,但节育环是怎么进入腹腔或者肠道的?”

方晓虚心请教。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