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 ai诊断竟然是对的(2/4)
看表情,迟主任已经害怕了,害怕自己会被ai取代。
“害,医疗ai需要搜集大量数据啊。”
方晓道,“和其他产品多少有些不同,要跑数据,充实数据库。
我听说帝都那面也在跑,我这儿只是负责一小块。”
说着,方晓的胸脯不知不觉挺起来,趾高气昂。
这才是真正的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自己也算是科学家…之一了,方晓心中得意。
人生么,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才行。
总接触那些蝇营狗苟的事情,一点格局都没有。
“寄生虫导致的肠梗阻是ai给的?”
迟主任问道。
“嗯,是ai给的,我和老张大哥想要看看ai的准确性到底怎么样。
好奇么,迟主任你就帮着看一眼镜下,和最终诊断没关系。”
迟主任有些谨慎,取了切片标本后开始在镜下看。
他看了很久,眼睛几乎贴在显微镜上。
方晓和ct室张主任耐心的等着。
大约半个小时后,迟主任才叹了口气,“的确是粪类圆线虫,ai诊断的没错。”
ct室张主任愣住。
Ai诊断的竟然没错!
方晓却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老张大哥,你看我说什么来着。”
“呃…”
张主任欲言又止。
“可ai是怎么用影像资料就判定的呢?”
迟主任有些不解。
方晓也没想多事儿,罗教授虽然愿意讲课,但人家都是给自己医疗组内部的医生讲课,再有就是给学生们讲课。
大老远的给迟主任和ct室张主任讲课?
方晓可没那个闲心。
“谁知道呢,我估计应该是咱们这面见的少,帝都那面见得多,协和病历库里有相关的资料。”
方晓含含糊糊的解释道。
“不对。”
迟主任迟疑,“咱们这面见的的确少,可帝都也肯定不多。
小方啊,你问问,你问问。”
迟主任提出要求,方晓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犹豫了一下,“迟主任,你有什么疑问?”
“粪类圆线虫是一种兼性寄生虫,成虫主要在宿主小肠内寄生,幼虫可侵入肺、脑、肝、肾等组织器官,引起粪类圆线虫病。”
“虫卵在温暖、潮湿的土壤中,数小时内即可孵化出杆状蚴,并在3648小时内,经4次蜕皮后发育为自生世代的雌虫和雄虫。
在外界环境适宜时,自生世代可继续多次,此过程称为间接发育。
经多次的循环发育后,雄虫逐次减少,以致消失,雌虫则进行孤雌生殖,但不能持久,虫体最终趋于死亡。”
“我在东北,很少见有粪类圆线虫的患者,按说协和病历库里也不会有很多类似的患者。
毕竟帝都也是北方,寄生虫病相对比较少。”
“国内,类似的疾病一般都在云贵川那面。”
原来是这样,问题问出来,方晓也有些好奇。
他拿起手机,把电话打给罗浩。
“罗教授,刚刚远程手术,病理科主任镜下看初步诊断是粪类圆线虫,是前几天安装的ai外挂出报告的时候直接诊断的。”
方晓说话也有点没有逻辑,他对于ai这种诊断算是第一次接触,所以说起来有些含糊不清。
“数据库里有很多相关的病历,不算难。”
罗浩回答道。
“协和数据库?
这病北方少见啊。”
“东北的确很少。”
罗浩的声音传来。
“协和病历库里也没多少相关病历,但病历库又不是只有协和的。”
“???”
方晓怔住。
协和病历库在方晓看来已经属于神仙一般的资源,可罗教授竟然说ai数据库里不仅仅是协和病历库的病历,还有别的!
这句话把方晓一下子打愣住。
“罗教授,那这是出自哪的病历库?”
方晓问道。
“华西的。”
“毕竟这病在云贵川和两广地区发病比较多,北方比较少。
很多病都有地方特色的,我记得跟方主任你说过啊。”
罗浩道。
“说过,说过,我记得罗教授您在协和遇到过一次蘑菇中毒,当时直接把电话打给南云蘑菇中毒治疗中心。”
“当时娄师兄不算那面的,但毕竟经验丰富,现在好像是中毒急救中心主任了。”
罗浩道。
方晓的眼皮子一阵乱跳。
他听陈勇讲过这件事,那时候罗教授刚从印度回来,在帝都落脚,刚好遇到一起蘑菇中毒的事件。
当时罗教授口中的娄师兄应该很不得志,还是小医生。
一次跨地区、跨医院的急诊会诊,事情解决的很圆满。
事后好像协和医务处还给当地发了一封感谢函。
就着这封感谢函,那位娄师兄青云直上。
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不但成了科里的代理主任,还要分管急性中毒治疗中心。
虽然都是干活的地儿,可当主任和不当主任是俩概念。
只一次视频会诊,一封感谢函,就能青云直上。
搞医疗的谁想到类似的事情不心驰神往。
“类似寄生虫的疾病,南方比较多。”
罗浩解释道,“ai诊断、出报告这一块总不能只在北方用,南方也要用的。”
“哦哦哦,那我知道了罗教授。”
方晓嘴上说着,心里叹了口气。
没想到ai诊断的这一块竟然汇聚了这么多医院的数据。
“要没事的话我先挂了。”
罗浩笑道,“再有什么事儿联系我。”
“好的罗教授,您忙着。”
方晓根本不管旁边ct室张主任对自己使眼色,直接挂断电话。
“方主任,你问问是怎么诊断的啊。”
ct室张主任不高兴的抱怨到。
“害,老张大哥你啥时候对临床这么感兴趣了。”
方晓问道。
“…”
ct室张主任一时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