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634 踩一脚答题卡分数都比你高(3/4)

“嗯。”

罗浩点了点头。

庄嫣总觉得有问题,她疑惑的问道,“师兄,这种急诊患者要是换我的话,直接推去循环内科,先用上药再说。”

“哦,然后呢?”

罗浩笑吟吟的问道。

“完善相关检查后看看需不需要急诊手术治疗。

要是需要的话,还是要尽快。

小苗…好像不这么认为。”

“嗯,咱们看着。”

罗浩微笑,没有多说什么。

很快,循环内科的住院老总出现在急诊科的走廊里,她脸色有些不好看,显然觉得被折腾下来特别不高兴。

苗有方凑过去和循环内科的住院老总耳语几句,她的神情有些变化,开始和苗有方交流。

庄嫣注意到这一幕,跟着一起进去。

“罗教授,这是?”

沈卿尘没看懂,他完全没看懂是怎么回事。

“这么说吧,我高度怀疑苗有方发现有其他问题。”

“其他问题?”

沈卿尘奇怪,“不是说肌钙蛋白高,心电图st段抬高么。”

“是啊,可也不只是只有急性心梗会导致这两样出问题。”

“!!!”

沈卿尘愣住。

按他的想法,这种患者直接收去循环内科,简单省心。

循环科肯定会收,不用多事。

眼前这些都属于无用功,甚至可以说是多事儿。

但罗教授却隐隐对那位新学生很赞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沈卿尘也搞不懂,静静的看着,随后他凑到抢救室门口听里面的说话声。

很快,他听清楚患者的情况。

患者严重呼吸急促,呼吸频率接近40次/分,氧饱和度在8085之间。

心率为120次/分.

,血压为120/80mmHg,左侧下肺和中肺的呼吸音减弱。

循环内科住院老总下医嘱,先挂着点滴,预防性的用了药物,随后带着患者去做检查。

“喏,我先回科里,你跟着看。”

罗浩和沈卿尘说道。

“师兄,你回去吧,我带他看。”

庄嫣也好奇。

“庄师姐,怎么回事?”

等罗浩走了,沈卿尘这才客气的问道。

“可能真有问题。”

庄嫣皱眉跟着去ct室,“听诊左侧呼吸音弱,很弱。”

“呃,那是什么?”

“胸腔积液,或者心肌炎之类的,现在看倒不像是急性心梗。”

庄嫣微微皱眉,一边说一边思考着。

“可…”

“心电图不正常、心肌酶升高,也可能是心脏受刺激导致的。”

“!!!”

沈卿尘怔住。

患者去ct急诊检查,左侧胸腔大量积液,纵膈向右侧偏移,并食管壁增厚。

最后患者收入ccu,心胸外科会诊,来下了一个胸腔闭式引流。

沈卿尘以为到此为止,但ccu的医生让患者口服美蓝溶液,很快胸腔闭式引流引出蓝色液体。

检查,还是没做完,引出蓝色液体高度怀疑是食管破裂。

直到天色将黑,做了食管造影,发现是造影剂流到胸腔里,确诊了食管破裂。

又请介入科、内镜室会诊,最后在内镜下先行用钛夹夹住,并予以禁食水等等,等待水肿缓解后下食管支架。

所幸是发现的比较早,一切还有回旋余地。

折腾了将近15个小时,沈卿尘彻底懵了,当患者从内镜室出来,送回ccu的时候,他整个人都觉得麻木,无法思考。

一个“简单”

病例的处置竟然会这么复杂,沈卿尘两眼空洞,怔怔的看着前方。

这是沈卿尘从没想到过的。

之前对苗有方的种种腹诽变成了佩服,以及茫然。

“喂,吃口饭去吧。”

庄嫣邀请到。

毕竟沈卿尘是师兄的“熟人”

,折腾了一天,也不好让人饿着肚子走。

庄嫣还是很有礼貌的。

“师姐,到底怎么回事?

患者胸痛,心电图不正常…”

沈卿尘有些迷茫。

“胸痛是成人急诊就诊的第二大常见原因,医生必须考虑这些患者的危及生命的情况,包括主动脉夹层、气胸、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食管破裂和肺栓塞,以防止诊断和治疗延误。

鉴于冠状动脉疾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快速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诊医学中至关重要。”

“但是呢,还需要鉴别诊断啊。”

庄嫣甩着高马尾,感觉自己又进步了,她有些高兴。

庄嫣随后说了一大堆专业的内容,把沈卿尘说的云里雾里。

他基础极其一般,就是普通的本科生,还在印度耽搁了一年多的那种半吊子。

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他不在行,沈卿尘关注的是其他事儿——最开始罗教授的那个学生的种种离奇举动。

不过沈卿尘还是耐心、礼貌的等庄嫣说完,没有打断这位师姐的兴致。

“师姐,最开始的时候,那位师兄为什么要说心梗,住院,后来住院老总却出现在急诊科了呢?”

沈卿尘等庄嫣说完,问道。

“因为最早的检查符合,这是初步诊断,作为对自己的保护,肯定要把人先送走。

烫手的山芋,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吧。

鉴别诊断只是鉴别诊断,大概率还是有问题。

至于折腾住院老总下来,那是不想出意外,我这么说你能动么。”

沈卿尘想了想,大概能想懂。

“可为什么要和住院老总说那么多?

我看住院老总下来的时候挺不高兴。”

沈卿尘还是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小苗发现问题,但他就是个实习生。

不对,连实习生都不算,现在还没名分。

没名没分的,老师说什么是什么,这是医院的规矩。

但是吧,凡事要将原则,也不能只讲原则。”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