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623 行家一出手(1/4)

“小孟”

微笑,笑容和老孟一样一样的,宽厚、没有一丝尖锐,让人放心。

“真是这样么?”

“小孟”

自言自语的说道。

“小孟,你直接说就行。”

方晓问。

“维生素又名抗坏血酸,分子中含有酮烯醇结构,因此抗坏血酸的水溶液是强酸性,其50mg/mL溶液的PH为2.

5。

但为了避免注射液酸性对血管的刺激,中国药典规定注射液PH为57,故配制注射液时已加入计算量的碳酸氢钠,中和了部分分子中的醇羟基,使抗坏血酸部分变成了抗坏血酸纳。

在临床应用时把它加入输液后,反而使5或10葡萄糖注射液PH值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所以我们不应把维生素注射液作为强酸性药来对待。”

方晓听懵了,这也太专业了,自己听起来极其困难。

不过ai机器人内部肯定输入了所有相关的资料,能说的这么专业并不意外。

“目前临床使用的胰岛素注射液呈中性(pH为6.

68),稳定性较好,偏酸性和偏碱性溶液可以加快胰岛素的降解,不宜作为胰岛素的溶媒。

如5碳酸氢钠注射液,pH为7.

58.

5,偏碱性,如果和胰岛素配伍,会影响胰岛素的稳定性,存在配伍禁忌。

从PH对药物的影响来讲,维生素注射液PH57,胰岛素注射液PH6.

68,二者PH基本在一个水平,加上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后均稀释了几百倍,所以PH差异对二者稳定性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医大一院也接到了配伍禁忌的通知,罗教授对此并不认可,但最近比较忙,只是向上反馈了一下,没做更多的处理。”

方晓的脑子差点没炸开。

“小孟”

说的内容他都懂,但就像是一阵风吹过脑子,风过了无痕。

“呃,主任,这位是?”

护士凑到方晓身边,小声询问。

“我带的规培生。”

方晓顺口胡说八道。

“小孟”

并没否认方晓的话,他向方晓投来疑问的眼神。

“小孟,你看你的病历。”

方晓道。

“嗯。”

“啊,对了,罗教授说这种怎么办?”

方晓问道。

“没办法,上面的文件有问题,就算是知道他们说的不对,也要照着办。

不过我们介入科就没太多相关的患者可以用,罗教授的意思也是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罗教授还真是一点闲事都不管啊,方晓心里腹诽。

但ai机器人的牛逼,已经让方晓刮目相看。

“小孟”

开始看病历,第一份病历看了将近半个小时,打印出来的病历中用红笔画了无数的错误内容。

刚开始的时候方晓还不以为然,觉得“小孟”

找到病历里有错误是好事,自己可以鞭策一下下面的医生。

总不能没什么理由指着手下医生就骂吧,总得有点把柄才行。

但一份病历,在“小孟”

的批改下变成了丙级病历,这让方晓的脸儿有点挂不住。

他不是要脸的人,可病历竟然写成这个熊样,方晓还是很生气。

只是。

不光是一份病历,其他的病历也一样。

虽然“小孟”

没说别的,但不堪入目四个字还是出现在方晓的脑海里。

“大夫”

门外传来平车声和患者家属焦急的喊声。

方晓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攥着,心脏已经开始停止泵血。

急诊急救就这样,导致人肾上腺素飙升。

不过方晓没动,护士去找值班医生,方晓静静的看着“小孟”



果然,“小孟”

转过头看自己。

“小孟,你是要看看急诊患者么?”

方晓问道。

“听方主任的。”

“那就去看一眼。”

方晓感觉眼前这货就是披了一张年轻时候老孟皮的罗教授。

他眼前的“小孟”

形象有些模糊。

“小孟”

却站起身,走到方晓身边,等方晓带自己去看患者。

不越雷池一步,它还真是有家教,方晓心里想到。

患者哀嚎声不断传来,不过声音很遥远,估计已经被推到处置室去了。

方晓带着“小孟”

去看患者。

其实方晓最关心的是——诊断。

方晓还记得第一次听说AI诊断时的震撼。

那是某一年的初春,手机的视频里正播放着hatGPT通过美国医师执照考试的新闻,隔壁桌的实习医生们激动得差点把饭粒喷到他脸上。

“这下好了,“当时的方晓敲着餐盘说,“以后咱们都得给AI打下手。

“ 但真正让方晓失眠的,是三个月后接诊的一个18岁患者。

男孩带着整整三十页的hatGPT诊断报告来就诊,A4纸上密密麻麻列着从嗜铬细胞瘤到卟啉症的各种罕见病可能——而最终方晓在病历本上写下的诊断是“慢性胃炎“。

方晓也从海外代购过hatGPTPlus账号。

只是他用起来觉得并没有想象中好用。

眼前的“小孟”

很明显接的是deepseek,方晓很好奇“小孟”

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

因为罗教授一直在搜集罕见病与急危重症的病历,充实协和病历库。

方晓自己最近这小半年来也给罗浩送了十几份病历。

要是真能诊断明确的话,那可真是… 想到这里,方晓怔了下,可真是什么?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