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人情债不好还
上辈子,王延光退休之后,没事儿也经常刷各种软件, 这些人根基深厚,关系网四通八达,只要不是捅破天的大事,都能控制得住。
王延光认识的人里面,或许只有朱文斌、贾超群算是这一阶层,其它的都够不着。
放到后世,可能还会有些生意做得大的,垄断了本地某些行业的商业大佬,他们的关系就不仅仅局限于本地了,依靠雄厚的实力也有资格跻身这一阶层。
现在么,政策才刚刚放开,丰阳县暂时还没有孕育出这种人。
接下来就是刹帝利了,内部也有分级,最上面的是某些实权单位的副手,某些重要行局、乡镇的二三把手,比如唐宝生,他现在就刚刚踏入这一阶层。
他们跟婆罗门相比,少的是一言而决的能力,单位的事情还要请示领导。
比他们稍微低一点的是某些弱势单位的一把手、二把手,核心单位的中层骨干,比如财政局管拨款的股长,公安局的队长,法院的庭长等等。
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影响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王延光现在勉强能跻身这一阶层,因为整个丰阳县,不管哪里,想建水电站,手续都得从他这儿过。
以后资产达几千万的老板也属于这一阶层,他们同样可以影响本地某些行业的发展,现在还没有这种人。
以前,王延光也经常接受邀请或者主动发起邀请,跟一群人吃吃喝喝但那时候酒桌上最常遇见的还是张涛、黄国顺、贾金银这种刚进单位没多久的年轻人。
张长学就算叫他,一起吃喝的也是张涛、李金锁这样的本单位职工,今天酒桌上就是各单位的中坚力量了,王延光也不是单纯过来蹭饭的,而是真正能和这些队长、主任有说有笑的。
这就说明,随着社会地位的提升,王延光已经进入了新的圈层,开始被本地刹帝利群体接纳,成为他们之中真正的一份子。
“来来来,我们先走一个。”
人到齐,菜也上来了,张长学便端起酒杯招呼大家喝酒。
众人一起举杯,王延光身边几个跟他碰杯的时候还刻意把杯沿放低了一些,王延光也不至于不懂事,赶紧放的比他们更低,他毕竟才刚当上股长,资历还浅,该谦虚的时候还是要谦虚的。
看他如此,在座的人纷纷露出欣慰的笑容,新人想要进入新的圈子,除了能力,地位等硬性要求之外,还得看能不能获得圈里老人的认可。
要是王延光是个愣头青,啥也不懂,就冒冒失失闯进来,那恐怕不会被第一时间接纳。
现在王延光表现出来的态度说明他愿意融入这个团体,也愿意遵守一些默契的潜规则,大家就可以放心了。
大家先喝了三杯,然后自由结合开始一对一划拳、玩游戏,王延光没有充大头主动找别人喝酒,就坐在这里,谁来找他接着就是。
酒桌上大家也没说啥要紧的事情,就是交换点无伤大雅的八卦,这种场合主要是认识下,混个脸熟,真要有啥事情,肯定私下里再聊。
既然在酒桌上遇到了,那就算熟人,有啥事情找上去,方便的顺手就给办了,不方便的也会提点两句,告诉他这事儿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解决,能的话又该找谁。
这就是圈子的作用了,只要能进来,很多事情都好办,当然也得承担相应的责任,总不能你天天找别人办事,别人找到你了,你就一推三六九啥都不给办吧?
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大家就会下意识排斥你,以后再喝酒就不喊你了。
王延光就一个原则,政策允许的事情,能办的不会拖着不办,不允许的那就两手一摊无能为力了,可不能因为追求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把自己陷进去。
他嘴皮子利落,见识又广,不管是谁找来都能说上几句,一顿酒喝下来,好多人都觉得王延光这年轻人不错,可以多打点交道。
吃饱喝足,大家心满意足的散去,离开前不少人都找到王延光握手告别,“延光,今天咱们就算认识了,以后来我单位办事,记得来找我。
“好好好,肯定少不了麻烦你。”
王延光自然是满口答应。
还有人直接发出邀请,“后天有时间的话,还是来这儿,我们再喝点,到时候我去水电局找你。”
“你看你这话说的,你请客吃饭,我还能没时间?
不用你来找我,电话里说一声就行,我肯定早早地过来。”
场面话么,谁都会说,他打电话或者上门找,王延光肯定来,不说那就当不知道了。
到了后天,还没下班,人家就把电话打到水电局了,王延光一下班,就早早地过去了,酒桌上有熟面孔,也有新面孔,又认识了几个刹帝利。
就这样,王延光的应酬突然多了起来,有时候是别人请他,有时候是他喊别人过来喝酒,酒桌上大家都不说啥正事儿,主要还是互相熟悉,增进感情。
得亏王延光酒量不错,不然还真不好熬过去,熬过最开始的频繁期,有些可去可不去的酒席,就可以找借口推一推了,王延光的生活又重新恢复正常。
这天,他下班来到店里,就看见白兴发正乐呵呵地和白秀云聊着什么,王延光赶紧打招呼,“叔,你今天有空来县里了?”
“啊,开个会,明天就回去,想着有段时间没见你了,就过来看看。”
“晚饭在我这儿吃,我陪你喝几杯。”
“那好么,我可不会跟你客气。”
酒过三巡,白兴发突然问道,“延光,水电局对我们大树梁乡的水电建设有计划没?”
啧,还债的时候到了,这人情债可不好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