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54章 朱雀帐(1/2)

听闻陈迹答应下来,洪祖二竟似松了口气:“那便是咱们五人前往白达旦城,我、陈家公子、张摆失、阿笙、星星。

星星,你师父得留在我这,你去收拾东西,申时前回来。

若申时前没见你,你知道后果。”

星星忙不迭应下来,转身出了门。

洪祖二又对阿笙叮嘱道:“你去寻商队时客气些,这群人门路广得很,到了景朝地界还得依仗他们。

他们若有想要的东西,别急着拒绝,我来想办法。”

阿笙应下:“晓得的。”

洪祖二挥挥手:“去吧……陈家公子若想去军市看看,可一同前往,你办事比阿笙更稳妥些。”

“慢着,”

张摆失看了陈迹一眼:“二哥你信得过他?

他方才还说去了白达旦城有去无回,结果就这么答应下来了,我觉得他有诈。”

洪祖二沉默片刻缓声道:“他比你还可信些,莫再多言,去吧。”

张摆失闻言一怔。

陈迹与阿笙出了门,往城外军市去。

一路上总有人笑着与阿笙打招呼,阿笙也总不厌其烦的回应,也能叫得出对方的名字。

十三四岁的少年就像是崇礼关砖石路上的青苔,他生下来就属于崇礼关,崇礼关也属于他。

陈迹好奇问道:“为何记得这么多人?”

阿笙笑着回答道:“因为洪爷说,想当夜不收就得懂的多一些。

需要扮山州人的时候就得像山州人,需要扮鲁州人的时候就得像鲁州人,所以我就常找天南地北的人聊天,聊他们家乡的事,久而久之也就熟络了。”

“洪爷还说,景朝军情司的谍探总想混进崇礼关,夜不收懂得多了,才有辨别他们的本事。”

陈迹不动声色:“那你能分辨出景朝谍探吗?”

阿笙摇摇头:“我不行,洪爷可以。

前年军市来了一队行商,说自己从山州来的,结果洪爷发现他们不睡午觉,当场就把他们抓进关里去审,果然都是景朝谍探。”

陈迹漫不经心道:“那你看我像哪里人?”

阿笙哈哈一笑:“公子虽然是从京城来的,却不像京城人。

没有京爷的架子,也没有京爷爱唠嗑,京爷爱说‘您’字,高兴的时候笑着说,不高兴的时候咬着牙说,您从没这样过。”

陈迹挑挑眉毛:“那你觉得我是哪里的?”

阿笙想了想:“您没有南方人的细腻与讲究,亦不像北方那般粗犷与豪放,想来是中原那几个州的,山州、鲁州、陕州、豫州。

但您身上没有山州人的精明,没有鲁州人身上的圣人书卷气,没有陕州的彪悍习性,想来是豫州人。”

陈迹挑挑眉毛:“我是鲁州人。”

阿笙挠了挠头:“哈,我就说我看不准吧,洪爷也说过,什么地方都有百种人,有些人心里背着事、亦或者城府极深,是瞧不出什么的。”

陈迹心中一动。

虽说原身是鲁州人,可他实打实在洛城土生土长,阿笙并未猜错。

可阿笙都能瞧出一些端倪,那洪爷呢?

洪祖二又为何放心带上自己?

是真的缺了人手,还是另有打算?

陈迹随口说道:“我倒是发现了,你说什么话都得先加一句‘洪爷说’。

对了,白达旦城里驻扎兵马有多少?”

阿笙领着陈迹经过崇礼关官署:“这个我们早先摸过了,常驻兵马和崇礼关差不多,有八千余人……您看这个就是官署,不过总兵平日都不在官署的,他喜欢在平安门上的关楼里,那有个很大的沙盘,看着很气派的。”

陈迹没去看官署,而是若有所思:“混进白达旦城容易么?”

阿笙解释道:“并不容易。

咱们得跟着行商队伍混进去,他们倒是有门路搞路引,可路引也得能对上号。”

陈迹不解:“什么意思?”

阿笙耐心道:“景朝路引写得极详细,一个人的年龄、籍贯、亲眷关系,从哪来、到哪去、做什么,同行者是谁、什么关系,都写得明明白白。

混进去之前,咱得准备的滴水不漏,不然一盘查就露馅了。”

陈迹问道:“若是露馅了怎么办?”

阿笙肃然:“自然是抓走,审到死为止。”

…… …… 两人来到崇礼关南门前,阿笙笑着与守城将士打了个招呼,守城将士便放行了。

陈迹好奇道:“崇礼关步卒可以随意出来吗?”

阿笙笑着说道:“自然不是,寻常步卒想出来,得去官署批了条子,一个月才能出来一次,唯有夜不收才能随意进出。”

陈迹回头望向城门洞上方。

南门有个正式的名字,叫做“肃慎门”



可因为步卒多不认识字,又觉得拗口,所以干脆只叫它南门,肃慎二字被抛诸脑后。

城外营帐林立,商贾们见阿笙,立马围了上来,反倒将陈迹挤到一旁去。

一名商贾低声问道:“阿笙,可有鹰爪的物件?”

阿笙摇头:“没有。”

又一名商贾低声问道:“可有门子?”

阿笙被围在当中,挣扎着喊道:“没有没有,你们要的一概没有……谷子叔,昌平的商队到了吗?”

商贾们听闻阿笙没东西卖,顿时一哄而散,只留下被称作谷子叔的商贾指着远处回应道:“到了到了,昨日傍晚便到了,就在朱雀帐里呢。”

阿笙抚了抚身上被扯歪的衣裳,松了松领子:“陈家公子,走吧,咱们去会一会昌平来的行商。”

陈迹在一旁好奇道:“刚才说得什么黑话?”

阿笙深呼吸几口:“鹰爪的物件便是问,有没有从景朝贼子身上缴来的战利品,刀剑都可以卖,寻常步卒身上证明身份的木牌也可以卖,但最好卖的还是捉生将的刀甲。”

陈迹一怔:“甲也敢买?

不怕掉脑袋?”

阿笙领着他往前走去:“敢买这东西的都是皇商,本身就是给朝廷制作甲胄的,买回去也是为了从景朝甲胄上学东西。

他们买了之后也不会整甲带走,是拆开了桐油麻线,拆成散的带回关内。

一具捉生将的甲,他们能开到三千两银子,可总兵和洪爷都不许卖甲,发现谁卖甲一律押入大牢,准备吃一辈子牢饭。”

陈迹笑了笑:“你没说实话。

若真是完全不许卖,他们也不会问你了。”

阿笙见瞒不住,小声道:“其实可以拆些甲片偷偷卖他们了,一片甲一百两,但他们也不会买太多,一次也就买几片。”

陈迹好奇问道:“门子又是什么意思?”

阿笙解释道:“门子就是消息。

夜不收永远是最先知道消息的,若是发现景朝在调动粮草兵马,告诉军市的商贾,他们能提前运来打仗时所需的货物,还能提前筹措银钱,准备打完仗从将士们手里买战利品。”

陈迹想了想:“什么东西卖去景朝最值钱?”

阿笙压低了声音神秘道:“自然是火器。

白达旦城里有商贾叫价一千两银子,买宁军一两火药。

若能带去一支火铳,给一万两。

但所有行商出关前都要被搜个底儿掉,谁也不许带火器去景朝,若被搜出来,格杀勿论……到了。”

陈迹抬头看去,这所谓朱雀帐,竟是军市里最大的那一顶,硕大的像是一栋房子。

帐篷上绣着红色朱雀,尾翼拖曳着长长的火焰。

帐篷前插着一面幡,幡上绣着一个‘庆’字。

营帐旁有数十名汉子收拢着货物,目光有意无意打量两人,手都按在了腰间刀柄上,戒备森严,不像是商贾。

阿笙立于账前,整理着装束叮嘱陈迹:“公子,这朱雀帐是咱们崇礼关搭的,供行商落脚用,只有大行商才租得起,也是行商们的脸面。

每年都会有行商为了抢这顶帐篷大打出手,只有这打着庆字幡的行商出现,大家才会默契的把朱雀帐让出来。”

陈迹看着阿笙整理衣物,少年脸上多了几分郑重:“他们背后是谁?

为何如此豪横?”

阿笙继续叮嘱道:“倒也不是豪横。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