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46章 洪爷与阿笙(1/2)

陈迹光着脚跟在百户身后,穿过一片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他好奇问道:“一只耳朵多少银子?”

百户头也不回道:“一只耳朵在崇礼关可换十两银子,卖你们一百两,大家都开心。

三只耳朵保你升总旗,十只耳朵保你升百户。”

陈迹若有所思:“千户呢?”

百户随口道:“想升千户,可遇不可求。

近来不会有大战,陷阵、夺旗、先登、斩将都没机会,得杀两个景朝‘捉生将’才可以。”

“捉生将?”

百户沉声道:“跟咱们宁朝的夜不收差不多,若是出去伐山砍木,你最好提前给菩萨磕几个头,保佑你千万别遇到他们。”

陈迹嗯了一声:“可如此直接的买军功,朝廷不管?”

百户嗤笑一声:“你们自去打点好朝廷派来的纪功官就好了,他们见我们立功就像死了娘一样核查大半年。

但你们立了功,他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他们也不想一辈子待在这人嫌狗厌的地方,得罪不起你们。”

陈迹试探道:“崇礼关内还有和我一样的人么?”

“有的,”

百户随口说道:“还有十来号人和你一样,他们都升了百户,等着军功升千户才走。

但洪祖二他们想杀个捉生将也不容易,只能慢慢排着。”

陈迹哦了一声:“那捉生将的首级得卖多少银子?”

百户忽然站定,回头看着陈迹:“这得看出价的人,上一颗捉生将的首级卖了两千两。

你若想买,我可以帮你搭个线。”

陈迹笑着说道:“不急,我先等等看。”

百户平静道:“你是第一次来崇礼关,有些事还得叮嘱你,暮鼓声尽便是宵禁,不得随意走动。

若是被朝廷派来的监军道捉住还好,反正你们这些官贵子弟多的是关系通融。

可若是被总兵大人的亲兵抓住,不死也得剥层皮。”

他扫了一眼陈迹光着的脚:“老子见你是个不跋扈的才与你说这么多,来我崇礼关捞军功的子弟多了去了,崇礼关不吃你们那一套,不想被自己的同僚莫名其妙的坑死,就把你们平日的做派收起来,不然这崇礼关的老卒有一百种办法弄死你……都是一条烂命,光脚不怕穿鞋的。”

陈迹客气拱手道:“多谢大人提醒。”

百户继续往前走去:“捞够军功就早点走,这里不是你们该待的地方。”

陈迹看见关内水井有专人把守,士兵推着独轮车往来穿梭,有运送粮草的,也有运送砖石横木的。

一排排砖房林立,却不见商铺与寻常百姓。

崇礼关与固原截然不同。

若说固原是一座边陲城镇,那崇礼关便是一座真正的战争要塞。

关内没有民户,皆是世世代代的军户,养马的祖祖辈辈都是马夫、打铁的祖祖辈辈都是铁匠。

陈迹跟着百户穿过街道时,临街有人投来好奇目光,看着他身上破破烂烂的衣裳,他却浑不在意。

就在此时,崇礼关北门洞开,远处传来欢呼声:“洪爷和阿笙回来了!”

陈迹抬头看去,正看见一个中年汉子头戴瓜皮帽,一身灰布衣袍,风尘仆仆策马而来,在他身后还跟着一名十三四岁的瘦削少年也骑着马。

汉子马背上拴着一连串的耳朵,少年还牵着两匹空马。

路边打铁的铁匠、正在推着独轮车运送砖石的步卒,一同丢了手里的活计围拢上去,宛如众星捧月。

有人高呼道:“洪爷这次出关的时间可不短,怕是有二十余天?”

“洪爷辛苦了!”

洪爷没有答话,他翻身下马,随手将缰绳丢给马夫:“喂点炒好的豆子,拌两个鸡蛋,这趟它也辛苦了,得给它长长膘。”

马夫眉开眼笑:“好嘞!”

洪爷忽然想到什么似的:“马掌也该换了。”

铁匠高声道:“洪爷放心,我明日就给它修修蹄子,换一副好马掌。”

有人高声问道:“洪爷这次出门有什么收获?”

洪爷沙哑道:“这次收成不行,遇到两个捉生将,与其周旋十余日,若不是阿笙机灵,只怕我也得交代在黄家窑。”

众人看向洪爷身后的阿笙,笑得有些宠溺:“阿笙立功了呀!”

阿笙有些腼腆:“洪爷教得好。”

此时,有人忽然疑惑:“黄家窑?

捉生将怎么离得这么近,他们往日里可是轻易不会来山里的。”

洪爷摇摇头:“那群景朝贼子像疯子一样,鬼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我先前远远看见他们马上也挂了耳朵,却不知又是哪一旗的兄弟遭了毒手。

对了,摆子和星星回来没?”

马夫回答道:“还没,不过万岁军的高原回来时,说在柳条沟见过他,没啥事。”

洪爷闻言却皱起眉头,猛然蹲在地上画起舆图来,似是计算着什么。

下一刻,他站起身来,扯过阿笙的缰绳翻身上马:“捉生将离他太近了,我去接应一下他们。”

说罢,刚刚回到关内的洪爷竟又策马出去了。

陈迹远远看着,好奇问身边百户:“那位就是洪祖二?”

百户艳羡道:“没错,这是我崇礼关内最有名的夜不收,连御前三大营的夜不收都比不得他,早先万岁军的都督高原还招揽过他,可洪爷哪也不去,就留在我崇礼关。”

陈迹好奇道:“那个阿笙年纪不大,怎么也能做夜不收?”

百户笑了笑:“阿笙还不是夜不收呢,只是跟着洪爷练练本事。

他是关里的军户,爹娘死的早,洪爷收养了他。”

陈迹试探道:“洪爷是什么行官境界?”

百户斜睨他一眼:“打听这个做什么。

走了,领你去军舍。”

…… …… 宁朝卫所,一卫五千六百人,一所一千一百二十人。

这崇礼关常驻的将士,也不过两卫人马,绝非先前商队汉子所说的三十万。

陈迹被派遣的宣前府千户所的军舍,在崇礼关东北角,走了半个时辰才到。

军舍是二十间大砖房,一间砖房的大通铺住着五十余名军中步卒,一名小旗官管十名步卒,一名总旗管五十名步卒,刚好住满一间砖房。

只有升到百户、千户才能分到自己独门独院的小宅子。

砖房屋顶晒着野菜和萝卜干,院子里晾着衣服。

陈迹原以为步卒们都去操训了,可刚进院子,却见九名步卒零零散散盘坐在院子的地上,正在编草鞋。

百户看了一眼院子:“其他人呢?”

一名步卒懒洋洋道:“回大人,他们被派出去修城墙了。

我们这一旗说是留下,近来会安排新的小旗官。”

百户指着陈迹:“这就是你们的小旗,都起来打招呼。”

步卒们一怔,上下打量陈迹后,面露失望神色,竟都没有站起来的意思。

百户去屋里取了花名册,点名道:“张铜狗。”

一名步卒一边编草鞋一边随意回答道:“在这呢。”

“李阿虎。”

“这呢。”

“李二宝。”

“这。”

百户依次点过九人,而后对陈迹交代道:“记住我说过的话。

你牵来的马就拴在你们院子里,可得看好了别被人偷去。

但记住,你只是个旗官,我崇礼关是不会管你这匹马的,想要草料得自己去马夫那里买,你给他一笔银子,他每日将草料给你送来。”

陈迹拱手道:“多谢大人。”

百户走了。

小院子里嘈杂起来,张铜狗说道:“我赌他是京城来的,谁与我赌?”

李二宝说道:“这些年京城官贵都去羽林军了,不来咱们这,我猜是从山州来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