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163、托孤(1/2)

安西街的青石板路上,陈迹孤零零的挑著扁担往回走。

两只盛满水的木桶压著扁担上下摇晃,却没有洒出一点水来。

他思索著金猪提供的信息,只觉得洛城上方笼罩著一层阴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刘家如果真的反了,恐怕第一件事便是要拿司礼监的「阉党」祭旗,而他这个司礼监麾下的小小密谍,必然首当其冲。

这一次,会死很多人。

刚回到医馆,他便看到白鲤郡主换了一身白净衣服骑在墙头,笑著对他招手:「陈迹陈迹,帮忙递一下梯子。

」陈迹弯腰放下扁担,搬了梯子过去。

白鲤一边顺著梯子下来,一边好奇道:「是你帮忙擦了这面墙上的瓦片吗?

一点灰尘都没了。

」陈迹扶著梯子嗯了一声:「我看你翻墙的时候白衣服老蹭到灰尘,就擦了擦。

」 白鲤低头瞧了一眼自己干净的裤子,抬头笑吟吟道:「谢谢!

」 待到世子脑袋冒出墙头时,陈迹好奇道:「许久没见小和尚了,他人呢?

」 世子得意洋洋道:「父亲说他待在洛城会跟我学坏,于是就将他送去京城钦天监,跟随副监正徐术一起修行。

」陈迹无奈道:「世子究竟在得意什么啊..

世子与郡主怎么这么早便来了?

」 。。。。。。。

世子顺著梯子滑下来:「来找你学刀术啊,陈迹,教我刀术吧?

」 话音落,靖王一副虚弱模样掀开门帘:「他不过是个小小学徒,跟他学有什么用。

」 陈迹疑惑,昨天听戏的时候靖王还好好的,今天一大早便对自己怀著一股浓烈的怨气与恨意。

奇怪,这怨气从何而来?

此时,白鲤瞪大眼睛:「爹,您干嘛这么说陈迹?

」靖王也瞪大眼睛:「我就想这么说,不行吗?

」 白鲤纳闷道:「父亲,您怎么突然看陈迹不顺眼了?

先前您还夸他来著。

」 靖王没好气道:「此一时彼一时。

今日我儿子闺女来了不先探望我,反而先跟他聊起来。

你怕是都忘了,你爹还病著呢!

」 白鲤赶忙从屋里搬出竹椅,讪讪的扶著靖王坐下:「爹,我们这不是一大早就赶过来看望您了。

」靖王慢悠悠道:「你来看谁你心里清楚..

」 白鲤赶忙用白净的手掌捂住靖王嘴巴,压低了声音说道:「爹,您快别说了,我当然是来看您的啊。

」 她偷偷看了陈迹一眼,而陈迹似是没听到他们方才的对话,看向靖王好奇问道:「王爷,徐术是钦天监副监正,监正是谁?

」 白鲤解释道:「我知道,钦天监的少年监正叫胡钧焰,老君山道庭的小师叔。

」 「这名字有些熟悉,」陈迹努力回忆著:「等等....

先前有人给我说过,嘉宁八年冬,胡阁老的嫡孙曾在上元节被丐帮掠走,后来又被胡家给寻回去了,是他吗?

」 白鲤站在竹椅旁边给靖王捏著肩膀:「是他是他,听母亲说,当年闹得很轰动呢。

他被胡家寻回去之后,老君山道庭的掌教岑云子亲自去京城代师收徒,将胡钧焰收入道门。

所以,这位胡钧焰算是岑云子的师弟,张黎道长的师叔。

」 陈迹忽然有些疑惑,岑云子为何突然登门收徒,使胡钧焰摇身一变成为道庭小师叔。

难道丐帮拐走对方时,还发生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

又或者,此人与徐术一样,来自四十九重天?

陈迹好奇道:「他多大岁数?

」 白鲤掰著手指算了算:「二十七岁?

」 陈迹感慨道:「二十七岁便已是正四品的钦天监监正了啊。

」白鲤笑著说道:「你一定也可以的。

」 靖王换了个姿势,撒撒嘴道:「他?

做梦呢!

」陈迹默默听著,也不还嘴。

说话间,医馆门前侍卫恭敬声传来:「静妃夫人,冯大伴交代过,除医馆太医、学徒,外人不得随意进出医馆。

」啪的一记清脆耳光声响起。

春容嬷嬷狰狞道:「说我家夫人是外人?

谁教你们这么做事的,滚开。

」 静妃在一旁温声劝慰道:「春容,他们也是奉命行事,莫要怪罪他们。

不过还是烦请几位将军让开吧,我乃是王爷侧妃,尔等岂有拦著我的道理?

」 院子里,靖王听到静妃的声音,赶忙起身回了正屋,他进屋前朝陈迹交代道:「你等会儿拦她一下,我今日不想见人。

」陈迹迟疑一下:「静妃夫人来势汹汹,我怕是挡不住。

」 靖王无情道:「挡不住也要挡。

」 进屋后,他贴在窗户上,静静听著门外的动静。

一边听,一边小声问姚老头:「你说,你这徒弟会不会也挨一巴掌?

」 姚老头慢条斯理的反问:「王爷是希望他挨这一巴掌,还是不希望他挨这一巴掌?

」靖王想了想笑著说道:「还挺希望的。

」 话音落,只听陈迹在屋外说道:「夫人,我师父正在给王爷施针,很快就好,您稍等一下即可。

」靖王顿时黑了脸。

他缓缓看向姚老头,却见姚老头已默默拿出一套银针,示意他躺在床榻上。

靖王不情不愿的躺下,一边任由姚老头施针,一边压低了声音抱怨道:「这小子怎么如此记仇?

」姚老头乐呵呵笑道:「王爷不也一样?

」 片刻后,姚老头掀开门帘对外面说道:「静妃请进。

」 陈迹凑在窗户旁,默默偷听著屋内的交谈声。

然而声音太小,他们只能断断续续听见静妃说:「刘阁老与岑云子道长是旧相识,他们曾一起...

只要王爷肯帮助刘家,刘家一定帮王爷取来生羽丹..

」 不到一炷香时间,静妃红著眼眶匆匆离去。

屋内久久的宁静,宛如一个棋手捏著棋子枯坐,面对错综复杂的棋局,陷入长考。

忽然,靖王轻声道:「是时候了。

」 下一刻,他在屋内平静道:「陈迹,进来一下。

」 陈迹看了一眼院中的世子与白鲤,这才掀开门帘进去,却见靖王从床榻上坐起身来,黑著脸一根根拔掉银针:「我要出去一趟,你跟我走。

」 陈迹一怔:「王爷白天便要出门?

万一云妃与冯大伴过来探望您怎么办?

」「放心,他们现在正有忙不完的事,顾不上我了。

」 洛城,东市,安乐街。

这里是洛城晌午最热闹的地方,长长的街上茶馆林立 城里游手好闲的老爷们喜欢坐在茶馆里点一壶网络异常,刷新重试豆,听著评书,从白天到晚上。

福楼茶馆门前,靖王背著双手,抬头确认了一眼招牌,这才抬脚迈过门槛,领著陈迹寻了个角落坐下。

茶馆里的小伙计肩上搭著一条白毛巾,正清扫著地上的瓜子皮,他见两人登门,当即笑著迎了上来:「两位客官想喝什么茶水?

」 靖王随口道:「一壶毛尖,一碟瓜子、一碟茴香豆、一碟蜜饯、一碟酸角子。

对了,今天评书讲的什么?

」 小伙计眉开眼笑:「爷,方才周先生讲了一段夫子成圣的故事,算是老话新讲,精彩得紧。

接下来说是要讲点时兴的事儿,好像是陆浑山庄辩经的新话本,有关咱靖王的。

」 靖王眼睛一亮:「这个有趣,得听听!

」 待到伙计离开,陈迹坐在八仙桌旁,忍不住问道:「王爷,您说的正事,不会就是在茶馆里听评书吧?

」靖王反问道:「谁说只有家国大事才是正事?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