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麦穗喜欢李恒的事被父母发现(3/4)
“这个问题回头我帮爸爸问问,问到了打电话告诉你。”孙曼宁贼嗖嗖笑着回答。
孙父笑着摇了摇头,不再问。
没过多久,李恒来了。
都是老熟人,李恒给校长买条烟、又寒暄几句,就带着孙曼宁开溜。
恰在此时,英语老师提着一扇猪排从马路另一个方向过来,盯着李恒和孙曼宁的背影瞅一会,尔后当做不经意问校门口还没走的孙父:“老校长,李恒在和曼宁处对象?”
“润文,你这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喽,李恒是什么人?哪看得上曼宁哦。”孙父没太当回事,权以为王老师在开玩笑,所以语气非常轻松加愉快。
英语老师问:“那这个点了,他们大包小包去哪?”
“去邵东,去麦穗家里玩,说是早先约好的。”孙父觉得这很正常,以前李恒和女儿就去过邵东。
英语老师再次瞄眼两人离去的方向,心道:真是养了一条白眼狼,亏自己高中三年对他那么好,来了一中都不跟我打个招呼。
英语老师内心没来由有些烦闷,但面上却没表露出来,还微笑打趣:“校长,你看我这猪排,能不能去你家蹭个晚饭?”
孙父弯腰打量一番猪排,临了豪气道:“走,去我家,我亲自下厨,秀莲之前还说想跟你喝酒来着,正好不用去喊你了。”
英语老师在孙家蹭饭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没什么心理负担,以前一计划进校门。
…
从汽车西站出发,两人下午3点40到的邵东。
麦冬开着小面包,带女儿亲自在汽车站接的人。
“叔叔,又来打扰你了。”见面,李恒从兜里掏出一包白沙,散根烟过去。
虽说他自己不吸烟,但这边的习俗嘛,出门在外带包烟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麦冬接过烟,开心的点燃说:“穗穗还说你们要农历二十六才过来,害得我今天在山上挖笋,她找到我时,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匆匆过来了,没让你们久等吧。”
没等李恒说话,孙曼宁插嘴:“哎哟,我可是掐着表的,我们俩在寒风中等了18分钟,叔叔,你今晚可要做顿好吃的补偿我们哪,我看麦爷爷塘里的草鱼就不错。”
对于家大业大的麦冬来讲,吃个鱼还不容易?何况还是招呼李恒这样的牛人,脸上有光的紧,别说鱼,杀猪也不在话下啊。
麦冬热情表示:“要得要得!回去我就下塘。不是叔叔我吹,老爷子那鱼塘里,十四五斤一条的草鱼有30多条,今晚咱们搞条大鱼,来个一鱼三吃。”
孙曼宁在前面吸引火力,同麦冬扯得火热。
后排的李恒则偷偷摸摸抓住了麦穗的手。
麦穗吓了一大跳,慌忙瞄眼驾驶座的父亲,随后用另一只手撮了撮李恒手背,示意他松手。
李恒哪能的啊?哪舍得松啊?
他时不时跟前面的两人搭几句话,食指则在麦穗手心画了一个心形图案。
麦穗看懂了图案,抿了抿嘴,又抿了抿嘴,最后轻抿嘴偏头看向了车窗外,此时面上火辣辣的她根本不敢和李恒对视,更害怕被父亲发现端倪。
见车子没去县城中心,反而往郊外开,李恒忍不住问:“叔叔,这是回老家?”
麦穗回答:“对,回乡下老家。”
似乎知道他在疑虑什么,麦穗这时解释:“我们家的生意主要是集中在服装和五金建材这两块,现在要过年了,五金建材生意回落不少,一般要等到明年元宵前后才好起来。所以这期间我爸妈比较自由,时间比较充裕。”
原来如此,李恒没接触过这两行,对里面的门道也不太懂。
麦穗老家离县城有八九里路,算不上远,也绝对不近。面包车在坑坑洼洼的乡村泥土路上蹦蹦跳跳,屁股一巅一颠,他娘的要是有结石准保给震下来啊。
进到村里,路过水库的时候,李恒问麦穗:“我记得暑假的时候,你告诉我,这水库承包你们家也有份,什么时候放水捞鱼?”
麦穗回答:“听叔叔伯伯他们商量,定在腊月二十六。”
李恒听得郁闷:“合着是我来早了?没赶上趟?早知道就不改日子了。”
麦穗柔媚笑笑,差不多就是这意思。
回到麦家的时候,李恒发现晒谷坪里坐满了人,都在吹牛打屁,晒太阳。
见李恒下车,很多不知他身份的人登时跟麦冬开玩笑:“麦冬,你冬笋挖一半就跑了,这是接女婿回来噻?”
麦冬连忙掏出烟,不分男女一路散过去:“不要开这玩笑唷,这玩笑乐子可大了,这是李恒,穗穗的同学朋友,今天特意过来吃鱼的。”
麦冬这话条理分明,既把李恒和麦穗的好朋友关系炫耀给邻里听;又澄清女儿的清白。
麦冬可是知道李恒脚踏几条船的啊,可不敢把独生女儿往虎口送。咋说呢,他们两口子的心情现在特别矛盾。
既希望和李恒这样的牛逼人物交好,又希望女儿和对方不要产生男女感情。
总之就是一句话,麦家两口子非常慕强,有点儿崇拜李恒的意味,但又不想对方打自己女儿主意。
当然了,要是没见过人间天花板宋妤,要是不知道李恒的花花肠子,那麦冬想法肯定不一样喽,巴不得女儿和对方处对象。甚至结婚生子。
听不得“李恒”二字,晒谷坪上的人顿时炸了锅,纷纷询问:“这是哪门子李恒哟?不会是回县那位大作家吧?听说那文曲星在复旦读书,你女儿也在复旦咔?”
麦冬美滋滋喊话:“哈哈,可不就是那位大作家么?你们好好瞧瞧,今天我可是把文曲星带家里来了。”
有人眼尖:“我记得暑假他来过嘞?”
见大伙逮着自己一个劲猛瞧,李恒冲他们笑一笑。
“我个天!这还真是李恒,我看过春晚,我在电视里看到过他。”一个少妇辨认清楚后,顿时显得有些激动。
得到进一步确认,晒谷坪差点暴动了。
没过多久,附近的邻里好像都得到了消息,齐齐跑来麦家观望火出天际的大名人哇!
一时间这片地儿十分热闹,大伙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孙曼宁羡慕嫉妒恨,悄悄问他:“你可真是出名,被这么多人追捧,有什么感觉?”
“没感觉。假如你像猴一样被围观,能有感觉么?以后我走哪里都能引起注意,还咋和我麦穗老婆牵手了哎。”李恒虽是唉声叹气,但面色有些小小嘚瑟,把孙曼宁气得半死。
旁边的麦穗听到“老婆”二字,两颊瞬间生出了胭脂粉,不敢在晒谷坪再做停留,带着两人进了屋。
麦母在,麦穗爷爷奶奶也在。
李恒把从车站附近买来的礼品一一送给他们,稍后喝着热茶,和麦家人聊起了天。
聊到一半时,孙曼宁问麦冬:“叔,啥时候去捉鱼?”
“现在就去。”麦冬一拍脑袋,刚刚在外面只顾高兴吹牛,差点儿把这事给忘记了,立马起身去穿套靴。
麦穗问他:“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李恒点头,“我最喜欢这些东西了的。”
他在这方面可是一把好手啊,小学、初中的时候,天天在田里河里祸害鱼虾黄鳝泥鳅。
听说李恒和孙曼宁要吃鱼,外面晒谷坪有几个和麦家关系好的汉子不用招呼,自告奋勇来帮忙下塘。
李恒走到哪都是焦点。这不,他一动,晒谷坪几十号男女老少都跟着动了,都来到了麦家鱼塘边。
大伙高高矮矮像篱笆庄一样,把鱼塘围的水泄不通。
鱼塘很大,李恒问:“怎么弄?拖网?还是放水?”
麦穗说:“塘中央有十多个暗桩,不好拖网,过去都是放水捞鱼。”
暗桩是防止被人用网偷鱼。
其实不止暗桩,鱼塘周围明桩也不少,还有六七个竹子尖四散在水里。
李恒估摸:“放水的话,没得两小时这鱼塘怕是干不了?”
“口子比较大,一般要90分钟左右。”
麦穗说着,关心问:“你是不是饿了?怕晚饭太晚?”
李恒摆下手:“没事,还不太饿。”
话落,他用只有两个人听得到的声音说:“要是真饿了,我们就回家吧,你让我吃点儿口水。”
听闻,麦穗脑子嗡的一下炸开,呐呐地说不出话来,最后罕见得给了他一记白眼。
李恒笑着道:“人美就是不一样,翻个白眼都这么漂亮。”
“咦哟!你们两个不要脸的,我得离你们远一点。”单身狗孙曼宁有些受不了,一溜烟跑开了,跟在麦冬后面耀武扬威去了。
麦冬没撒谎,经过两小时的折腾,李恒终于鱼塘底部看到了好多鱼,其中上10斤的起码有三四十条。
他问:“这是喂养多久了?这么大?”
麦穗摇了摇头:“我也不太清楚,平素都是我爷爷奶奶在打理,有时候是我姑姑和堂大伯他们在帮忙割草喂鱼。应该有好些年了吧,吃不完就继续养着,一年一年养下来,大鱼比较多。”
接着她想到了什么,又说:“噢,这里面有些鱼是水库来的,每年水库卖鱼没卖完的,就按搭股的份子分鱼,我们分回来的鱼都扔鱼塘了。”
看到孙曼宁不顾脏跟着爸爸下了鱼塘,麦穗问:“你想不想体验一下捉鱼?”
李恒问:“你呢?”
麦穗像个媳妇一样说:“你想下去,我就陪你。”
李恒盯着污泥中四散开来的河蚌两眼放光:“河蚌田螺都是好东西啊,你快去拿个桶子来,我们下去弄些。”
麦穗说好,转身回家拿提桶去了,顺带还帮某人拿一双下水套靴,拿一身工作服。
把工作服递给他,她说:“把外套脱下来,穿上这个。”
李恒诶一声,听话的换上工作服,穿上套靴,随后两人也下了鱼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