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15章 ,一山不容二虎,前奏(2/3)

或许,冥冥之中两女都清楚,保持适当距离才是她们最好的相处方式。

讨论着讨论着,又出现分歧了,听她们各自阐述对曲谱的理解,李恒心头骤然蹦出一个念头:若是在古代皇宫,两女会不会拉帮结派,把后宫搅得天翻地覆?

“李恒,你觉得谁的和旋更好?”

就在他思绪飘飞之际,正为《夜莺》编曲而出现分歧的余淑恒抬起头,问她和诗禾的哪个想法更适合?

周诗禾也恬静地看向他。

哪个和旋更好?

李恒要求两女前后连贯地演奏一遍,等到内心听完,他凭感觉说:“诗禾的和旋有种大自然的声音,具有平衡之美,可能更匹配《夜莺》这首曲子。”

闻言,周诗禾低头看着钢琴,灵巧的小嘴儿微微嘟起,不过持续时间非常短暂,下一瞬又悄无声息地收敛不见。

其实关于《夜莺》的和旋,她和余老师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意见不合了,今天是第5次。

前面6首曲谱,两人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争论,但都在争论中达成了统一观点。

可唯独这首《夜莺》,两女各自坚持己见,一时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只得暂时搁置,余淑恒干脆开车去浦东,把正儿八经的主角李恒给接了回来。

两女尽管没有相商,却在此事上很有默契,由他做选择。

他偏向谁的,就用谁的和旋。

而事先李恒不知道周诗禾和余老师在暗暗较劲,听完后,他只是很客观地表达了他自身的感受。

余淑恒看了看他,又隐晦地瞥眼周诗禾,“曲子是你创作的,你更有发言权,那就用诗禾的。”

余淑恒没有小肚鸡肠,而是“愿赌服输”

,大大方方地妥协。

有了李恒的拍板,横在两女之间的石头消失不见,进度再次加快,从下午到晚上,《夜莺》这首曲谱的初步编曲总算完成。

晚上9点过,余淑恒看下手表说:“不早了,忙的晚餐都没吃,都有些饿了。

家里有面条,李恒你去下三碗面条吧,老师去洗个澡。”

见余老师站起身,李恒跟着站起身:“成,老师你洗漱完就过来,我先炒个哨子。”

余淑恒微笑点头,离开了27号小楼。

等到脚步声走远,李恒转身对静坐在钢琴面前的周诗禾说:“诗禾同志你呢?

是洗个澡?

还是跟我去隔壁?”

周诗禾把琴谱合拢,想了想说:“我等会过来。”

李恒问:“一个人不怕吧?”

周诗禾会心一笑,缓缓站了起来。

回到26号小楼,李恒从水桶里捉出一条斤把重的桂鱼杀掉。

听余老师说这鱼是假道士钓回来的,拢共钓了5条,送了两条给她们。

杀完一条鱼,李恒思虑一阵,又把水桶中另一条桂鱼也捉了出来。

一并杀掉,打算做一个酸辣片片鱼吃。

刚好鱼汤用来做面汤,一举两得。

酸辣片片鱼用的时间相对较多,等他做好时,两女一前一后来到了26号小楼。

见状,他没再等,直接烧水下面条。

四五分钟后,三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端上了桌。

李恒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余老师和周姑娘每次在餐桌上的座位从不相邻,似乎更喜欢隔桌而坐。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也许在京城期间就有了,只是这个暑假相对表现的更加明显。

不过为了接下来的合作,李恒也好,两女也罢,三人对此心照不宣,都没有往这方面延伸的念头。

晚饭过后,呃,应该也算是夜宵了。

余老师提议出去走走,消消食。

李恒答应下来。

周诗禾没反对,默默跟着离开了院子。

不知何时,斜对面的24号小楼亮起了灯,且不止亮一盏,而是一楼二楼都亮了。

暑假这条巷子的人家基本空了,没什么心理负担的李恒站在巷子中央嚎一嗓子,“老付!

在家没?”

“你小子,鬼吼鬼吼的!

大晚上你们还要出门?”

闻声,假道士从二楼阳台探头出来。

不一会儿,陈思雅也挺个大孕肚出现在阳台上。

经过短暂交谈,李恒才知晓这两口子从老家搬了过来,以后基本就常住这了。

李恒仰头问:“陈姐,预产期还有多久?”

陈思雅回答:“9月中旬。”

她问:“你们要不要进来坐会?

喝杯茶?

这两天老付搞了一包好茶叶回来。”

李恒看看两女,拒绝道:“改天吧,我们刚吃完东西有点撑,得走走。”

陈思雅笑着说行。

就在三人要离开之时,假道士在背后喊:“李恒,改天有时候一起去钓鱼啊。”

关于钓鱼之事,去年因为闹水鬼事件,老付曾停歇过一段时间,显然现在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又上瘾了。

考虑到老付喊过好多回了,他一次都没去过,当下给面子说:“可以,你有时间来叫我。”

同两口子告别,三人出庐山村,围绕校园走了大半圈。

可能是放暑假的关系,也可能是太晚了,路上一个人竟然一个人都没碰到。

直到路过燕园,才在小桥流水处见到了两对教授夫妻坐在桥上摇着蒲扇聊天。

余老师貌似跟对方很熟悉,自发停住脚步跟教授夫妻聊了起来。

李恒有礼貌地喊一声老师后,则带着周诗禾去不远处的草地上,挑一块干净的地方席地而坐。

一开始两人相对无言,听着鸟叫声,吹拂晚风,静静地享受着这难得的静谧。

过去好会,李恒才打破僵局,问:“暑假你大概在这边待多久?”

周诗禾想了想说,“还不知道。”

稍后她温润地补充一句:“等这张专辑录完吧。”

李恒有些歉意道,“哎,感觉对不住你,为我的事耽误了你这么多时间。”

周诗禾轻摇头:“别这么说,以这些曲子的质量,我还是占了你好处的。”

李恒听懂了她的话,笑道:“其实以你的钢琴水平,大家都清楚,一飞冲天只是时间问题,迟早的事。”

周诗禾浅浅地笑了笑,没就这问题多说,反而问起了麦穗:“暑假你和麦穗有见过面没?”

“嗯,有,一个礼拜前我还去了她老家。”

李恒讲。

周诗禾意外,偏头看向他。

眼神相接,李恒读懂了她的心思:在自己感情不明朗的情况下,怎么好去麦穗家?

以后怎么给麦穗父母交代?

这年头的风气不比后世,相对还是要保守很多,带男同学回家就意味着是奔结婚去的。

李恒讲:“曼宁也一块去了。”

周诗禾恍然,随后温温地问:“是麦穗叫她去的?”

李恒叹口气:“能不能不要这么聪明?

凭咱们的关系,有些事情就睁眼只闭只眼哎。”

周诗禾古怪地瞧他眼,挪开了视线。

目光不经意在余老师身上停留一会,她忽然问:“余老师去你老家了?”

李恒反问:“麦穗告诉你的?”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