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414章 ,大丰收,一切向好(求订阅!)(4/4)

李望欣喜表示:“拿下了。不仅拿下央视,还拿下了沪市电视台和粤省电视台的广告,时间段都位于中央新闻联播后面。”

李恒暗赞一声,嚯!这不就是后世俗称的黄金广告位嘛。这年头商业广告的竞争对手有、但都不太强,各行各业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让他们捡了个大便宜。

不过李恒清楚,这种便宜捡不了几回,等其他商人看到广告带来的巨大收益后,高价竞争会随之而来。

李恒多问了一句:“怎么没拿下京城电视台的?”

粤省、沪市和京城一向是国内三大经济龙头,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广告投放当然首选这三个地方。

李望摊手,“没钱了。”

接着她补充一句:“央视就在北方,所以钱不足的情况下,我权衡一番,先投放沪市和粤省。”

李恒赞成这主意,问:“要不要我再支援点钱?算借。”

李望迟疑片刻,稍后拒绝:“暂时还不用,我们现在规模较小,投放太多产能也跟不上,我还寄希望于这次大爆,把我们的品牌名气打出去,这样就有更多资金用于扩大生产和拓展经销渠道。”

见她坚持,李恒没再说借钱的事,反而就经销渠道这块跟她商议了个把小时。

由于受时间和资金限制,目前除了沪市开门店直营外,其他地方只能通过招募代理商的方式占领全国市场。

等将来机会成熟了,安踏鞋业最终的目的是采取直营和经销并行的模式,旨在深耕渠道并兼顾灵活性和控制力。

未来对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津地区的核心城市和各省市首府、以及高端品牌Li-heng上,将直接采取直营模式,增加企业对市场的控制力,以保证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

而对于三四线城市,则通过经销商网络扩大市场覆盖面积并降低成本。

三个消息给李恒带了巨大惊喜,两人商谈过后,李恒跟随李望去了浦东。

忙活了几个月,投资了几十万,还厚脸皮借用了黄昭仪的关系才搞定体委,同体委签订了中国奥运会全面合作伙伴的协议。趁着暑假有时间,李恒终于像个大老板一样出现在了自己的工厂,参与厂房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

兴致大好,充满干劲的李恒几天都没回庐山村,把写作的事和纯音乐专辑暂时放到一边,白天里里外外的观察、指挥、开会和提建议,下班后则跟鞋厂员工吃吃饭,聊聊天,给他们画大饼,灌输心灵鸡汤。

还别说,从没有接触过“成功学”的员工们,对于这位吹牛皮不打草稿的大老板,那是真的热血上头啊,李恒利用后世的经验没费多大力就给他们吃了定心丸,彻底稳固了军心。

望着与之前截然不同的厂区风貌,李望笑着感慨:

“李恒,你要是生活在美国,靠你这张嘴都完全可以竞选议员和总统了。我都不知道你是跟谁学的?我在台下都听得上脑。”

呸!议员和总统哪有文人香啊!

人各有志,李恒对这些一点都不向往,只想挣几个钱、挣几个名气,将来昂首睡几个觉,不受任何人约束就满足了。

7月17号。

早上9点过,李恒刚开完生产规划会议,一秘书就过来告诉他:“老板,外面有人找您。”

这秘书姓郭,一身白衬衫、西裤和高跟凉鞋,这是李望从香江带过来的人,能力很强。

按李望的说辞,郭秘书将来是安踏鞋业集团的董秘人选,只是现在生意才起步,先委屈她做个秘书。

李恒问:“是谁?”

郭秘书汇报:“是一位姓余的小姐,开一辆奔驰。”

余老师么?

李恒指指桌上的会议资料,“你帮我收拾一下。”

郭秘书点头,侧身让到一边,等他匆匆离去后,进门把资料分门别类一一整理好。

快速来到一楼厂房,李恒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四处张望的余淑恒。

他过去打招呼:“老师。”

余淑恒转过身来,目光在他身上来回扫两遍,问:“你这里忙完了没?”

“该做的分配都部署下去了,差不多了。”李恒道。

余淑恒再次瞅眼在生产线上忙碌的几十个工人,随后朝门外走去,“忙完了,就跟我回学校,专辑的事我和诗禾都在等着你。”

“诶,好。”

李恒应一声,随后找到李望,交代一些事情后,也走了出去。

路上,余淑恒专心致志开车。

李恒则还沉浸在工厂事宜中,过滤哪些地方有瑕疵?哪些地方可以再做改善?

离开浦东,进到杨浦地界时,余淑恒说了上车后的第一句话:“你以后想挣多少钱?”

这句话有些突兀,但李恒却听懂了她的话中话,“这个不好讲,时代一直在变,今天的100万也许很值钱,可说不定再过个5年10年就不值一提了,我要挣多少钱?我没想过,能保证我自由就行。”

一句“自由”,直接击打在了余淑恒心坎上。

她明白,就是因为两人家庭不对等,才造成他迟迟不愿和自己突破最后的门槛和界线。

沉默半晌,她问:“要不要老师帮你?”

她用了“老师”,而不是用“我”,旨在表达她公平公正的立场,不干涉他的自由。

李恒没做多想,委婉拒绝道:“老师,你若是掺和进来,就是平行线赛跑了。”

余淑恒若有所思,尔后面上露出和煦的笑容,“好,小男生,老师尊重你。”

Ps:求订阅!求月票!

先更后改。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