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和麦穗在图书馆的日子,拜师巴老(4/5)
巴老先生虽然上了年纪,但精神头十分足,上下打量一番,稍后点了点头: “不错,这样貌比小廖描述的还要好上几分。”
李恒汗颜,咱们神交已久,第一句话竟然是品论样貌?
廖主编笑说:“老师,这幅好皮囊可是大青衣亲自认证过的。”
李小林给几人倒茶,跟着开起玩笑:“的确不错,要不然也迷不倒那位大青衣。”
李恒:“.”
巴老先生见他一脸懵圈,指指旁边的沙发,“坐。”
李恒依然坐下。
巴老先生调侃:“闻名已久,今日终得见面,你紧张?”
第一次见这种人物,他心里头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绪,有点紧张,还有点兴奋。
李恒摇头,自我打趣道:“倒不是紧张,而是没想到风流韵事没成,风流名声却已经传出来了。”
这话把三人逗得开怀大笑。
他想过很多见面的场景,但唯独没想过见面会被调侃,那就不能怪他了,为了附庸风雅,同流合污,只得跟着大环境走喽。
李小林陪坐在左侧,笑着解释,“他老人家比较喜欢京剧和川剧,那黄青衣在京剧界特别有名气,我们平常去戏院都是首选她的曲目。”
原来如此,加上廖主编和黄昭仪的关系,李恒稍稍动点脑子,瞬间就把前后脉络理清。
他揣测,巴老先生和这位小林姐,估计都是黄昭仪的戏迷,要不然也不会头回见面就提起。
就着京剧话题延伸,四人围坐着聊了20来分钟,巴老先生问:“你们还有几天考试?”
李恒回答:“还有3天。”
巴老先生看看日历,点了点头说:“今天叫你过来,也没有特别的事,就是想见见你真人。
你的《活着》和《文化苦旅》写得都非常好,很有水平。
人老了,还能看到你这样出类拔萃的后来者,我心甚慰。”
他老人家没有摆任何架子,语言也十分朴素,说话从心,想什么就说什么。
这点给李恒的感官比较好,很舒服。
李恒谦逊道:“那都是幸运,离不开老师您的帮衬。”
他一口一个老师,把廖主编叫得眼睛越来越亮,插话说:“老师,我觉得李恒不错。”
有些话一听就懂。
出人意料地,巴老先生没反对,或者两人其实在唱双簧,而是定定地看着李恒。
这是怎么回事?
要收自己做弟子?
虽然以前廖主编隐隐提过一嘴,暗示过,但他真没往这方面想啊。
李恒有点迷糊,感觉上天砸了个好大的金饼给他,当即顺杆子爬,伸手端过巴老先生面前的茶杯,恭敬送上,“老师,您请喝茶!”
巴老先生笑呵呵看着他,许久才接过茶杯:“我老了,可能教不了你什么,不过你这杯茶,我却想喝。”
一句话,意思明了:凭你的才华,我也教不了你什么,但我特别看好你,尽可能在有生之年助你一把。
这相当于护道者的意思。
还是怕他年纪轻轻有一天会忍不住骄傲自满,落入外界某些人的圈套。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不是简单说说的,一笔一画都能要人命,面对这棵难得的苗子,经历过很多风雨的巴老先生起了爱才之心。
在三人的注视下,巴老先生慢慢悠悠连着喝了三口茶。
此茶入口,代表李恒正式拜入巴老门下。
李小林和廖化对视一眼,再次看向李恒的目光变得不同了,要亲切了许多。
又交谈一会,李小林起身说:“你们仨先聊,我去做饭。”
文坛的人都知道,能在巴老先生家吃饭,算是一种认可,是一种荣耀。
不过话说回来,他老人家都认李恒做弟子了,这顿饭自然是吃得水到渠成。
巴老先生关心问:“听说你让小邹帮你买了很多书籍,下本小说又有了新思路?”
李恒没隐瞒,“确实有些想法,但还没最终确认下来.”
当下,迎着两人的好奇眼神,他把自己将要创作的故事概要简明说了一遍。
由于故事较长,他这一说就是10多分钟,中间还喝了两杯茶。
怕他中断,听得耳痒痒地廖主编还亲自给他把茶续上。
巴老先生听得很认真,听得出神,不时点点头,不时附和点点头,眼里全是赞誉之色。
廖主编看得出来,老师很满意这个故事和内在富含的意义。
当然,不止巴老先生满意,廖主编看李恒的眼神是一变再变,内心不由涌现出一个念头:什么叫天才?
这就是天才!
前后才多久啊,《活着》、《文化苦旅》,而现在这个故事听得他心生向往,心生羡慕和佩服。
良久,李恒讲完了,拿起茶杯喝两口。
巴老先生还沉浸在故事余韵之中,没回过神。
廖主编瞅瞅老师,又瞅瞅自顾自喝茶打口干的李恒,也没去打扰,呆在一旁静静等待。
3分钟后,脑海中满是刚才这故事的巴老先生抬起头,交口称赞道:“好!
好!
这故事不错。”
说完,他老人家偏过头嘱咐:“等你写出来,记得拿过来给我看看。”
“诶,好,到时候我亲自送老师家里来。”
连得两个好,一个不错,李恒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要多高兴有多高兴。
毕竟这可是巴老先生啊!
以前只能课本上仰望的存在,而今却映照到了现实生活中,映照到了跟前。
这份心情,难以言说。
下午1点20左右,李小林做好了饭菜,喊三人吃饭。
5荤一素一汤,尤为丰盛,堪比过年。
李小林拿出一瓶茅台,亲切问他:“小恒,能喝点酒吗?”
拜师以后,称呼都变了,变成了小恒。
李恒道:“能喝一些。”
“你难得来一次,那今天好好陪他老人家喝一杯。”
李小林给他一杯酒,随后对廖化说:“廖大哥,你我就不管你了,能喝多少是你的本事。”
廖主编笑笑:“也不能多喝,一杯吧,等会还得开车送他回去。”
有酒助兴,说着聊着,其乐融融,这顿饭吃了快一个小时。
饭后,几人又喝了小会茶才散。
临走前,巴老先生让女儿把墙壁上的骏马图拿下来,送给李恒。
这东西有些烫手,他一时不知道该不该接?
李小林笑说:“你收着吧,第一次见面,做老师的哪有让弟子空手而归的道理?”
听闻此言,廖主编也在旁边附和:“李恒,这是老师的心意。”
李恒看看巴老先生,看看小林姐,又看看廖主编,最终诶一声,收下了骏马图。
晕晕乎乎,他都不知道怎么离开的三层小洋楼,直到过去许久,李恒才说:“廖叔,这画太贵重了些。”
廖主编说:“巴老爷子虽然很喜欢这幅画,但宝马赠英雄,你当得起,不要自谦。”
李恒听得久久无言。
面包车驶离武康路后,他对廖主编说:“廖叔,到前面停一下。”
廖主编人老成精,立马明白过来:“你是想去一趟沪市医科大学?”
“对,马上就是寒假,我得去见见我对象。”
李恒道。
廖主编并没有停车,而是在前面十字路口左拐,往沪市医科大学行去,“我今天反正没事,陪你去一趟。”
见状,懒得换乘公交车的李恒也没瞎矫情:“行,麻烦廖叔了。”
都在徐汇,距离算不上特别远,没多久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