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287章 战略合作

“战略合作!”

这么大气的词把杨威光弄得有点澎湃,得亏陈奇还没说“对其颗粒度”

“打通底层逻辑”

“矩阵”

“生态化反”

呢,不然得抽抽了。

“怎么个合作法?”

“我们在电视剧上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生态关系,我想进一步开发,在新闻评论、综艺、动画等方面,全方位的与央视合作。”

嗯?

杨威光一听,反倒冷静下来,用一种怀疑的眼神看着这家伙。

没办法,北影厂还在那棵老歪脖子树上挂着呢。

“你这是什么眼神?

难道我会鸠占鹊巢,抢班夺权么?”

陈奇不满。

“你以为你不会?”

“噢哟~央视不一样,就算我想要,组织上会给么?”

这倒是实话,不可能把央视给东方集团,那集团成什么了?

喉舌中的喉舌,宣传战线上的DF-5C,打击范围覆盖全球。

“咱们这位领导新官三把火,扩大会议上不是讲了么?

要加强评论性工作,你们肯定在策划新节目,我有些粗浅的想法……”

陈奇道:“拿美国来说,CNN是24小时播出,ABC、CBS的早间节目都是从六点开始。

央视却没有,每天开播时间是八点,那不如就搞一个早间节目。

早间节目的观众群其实很大,上班的一般在这时候起床吃早点,往往会打开电视扫那么几眼,不上班的老头老太太更会看电视了。

可以搞一个综合性节目,分几个子版块,有人物访谈、社会新闻、百姓生活、歌曲娱乐等等,名字可以叫《东方时空》。

我没什么要求,只想承包一年的冠名权,为我的电脑打打广告。”

“你不是做代理电脑生意么?”

杨威光道。

“那是以前,我们现在有总工、副总工,班子搭建起来了,明年会推出自主品牌电脑。

一年的冠名权,300万如何?”

《东方时空》如果真做,那就是一档全新类型的节目,谁也不清楚前途怎样。

陈奇直接给300万,是很有诚意的。

历史上,《东方时空》最早的广告费是30秒1500元,5分钟广告只卖出去3分钟。

而一个月后,广告费就涨到了30秒5000元;一年后,30秒3万元。

这节目可是每天都播的。

那便是:“欢迎收看由东方电脑冠名的《东方时空》栏目!”

杨威光颇为心动,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反正可以先试试,道:“你说的战略合作,不会就这一个栏目吧?”

“当然不是!”

陈奇喝了口茶,继续道:“《东方时空》是个模板,节目品牌化的模板。

你们该出一些定位精准、在行业影响力大、观众印象深刻的节目了。

比如《东方时空》设个关注社会热点的子版块,大胆揭露问题,敢拍敢说。

让老百姓形成一种反应,碰到政府不作为、社会不良现象,就会想到给《东方时空》打电话,让他们曝光!

形成这种效果,品牌就算做成了。

那以此类推,少儿节目也可以搞,弄一个综合性的栏目,有动画片、短剧、儿童游戏、亲子教育等等。

刚好我们集团出了一部《宠物小精灵》,可以拿来放放。”

这自然是《大风车》了。

央视目前是《七巧板》,还没有《大风车》。

《大风车》的影响力显然更高:“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啦啦啦……”

陈奇索性一口气说完: “再弄个晚间的脱口秀类型节目,可以叫《实话实说》,通过现场群体交谈形式,围绕社会生活和人生体验话题展开讨论。”

“再有综艺。”

“法国有一档节目叫《Intervilles》,以城市代表队为单位,通过各种趣味游戏来比赛……94年是中法建交30周年,我们可以与法国电视台合作,联合推出《Intervilles》国际版,中、法几座城市的代表队参加。

还可以引进版权,咱们自己来做,想做国内城市就国内城市,想与国外合作就国外合作。”

这档节目被央视引进后,取名叫《城市之间》。

一度非常受欢迎,但随着成本提高、游戏模式单调、收视率下滑等因素,后来取消了。

“综艺是海外交流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还可以搞《厨王争霸战》,各国厨子来比赛。

或者《中餐厅》,咱们去美国开个餐馆,推广美食文化,不仅要面对繁忙的餐厅运营,还要应对各式各样的客人。

镜头实时追踪,这叫真人秀。

或者再弄个……”

“你先等等,我缓一会儿!”

杨威光连忙打断,信息量太大了。

陈奇要在国内开辟意识形态战场,最好的平台不是电影、报纸,而是电视,那只好借用央视的。

既然借人家平台,就得给点好处。

他说的这些,实际是央视节目未来的整体规划方向。

而东方集团要深度参与其中,所以叫战略合作。

杨威光也想明白了这点,他不介意陈奇帮忙策划,但肯定不能让陈奇有太大的话语权。

“具体合作模式呢?”

“我不参与内容制作的节目,创意就当友情赠送了;我们联合制作的节目,按照投入占比进行广告分成;我独自制作的节目,在央视播出,广告收入五五分。

另有一点,如果我想做某个话题,比如放在《实话实说》中讨论,节目组必须配合。

这是组织下达的政治任务!”

思想是这样:强调新闻的真实性、评论性,喜欢找专家、学者、工人、农民、干部各群体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引导社会舆论。

所以他在任期间,出现了一大批此类型节目。

《实话实说》的话题设置,有些尺度非常惊人,后世都想象不到。

《焦点访谈》虽然免不了各种限制,但90年代那会是真曝光问题——《焦点访谈》就是从《东方时空》的一个子版块《焦点时刻》,衍生出来的。

最红火那会,记者采访取材都十分困难。

因为一旦曝光,就代表有官员被处分,所以记者拍到关键证据都得争分夺秒的赶回来。

杨威光甚至养成一个习惯,每到《焦点访谈》播出的时候就出来散步,为的是躲开各地打来的求情电话。

“老杨!”

陈奇换了个称呼,认真道:“我们可以先把《东方时空》搞起来,《实话实说》可以作为《东方时空》的晚间特别节目,每周出一期,做熟了再独立。

再把法国《Intervilles》的合作搞起来。

有这仨节目,我们也好交差。”

“……”

杨威光沉吟片刻,点点头:“我马上组织台里开会研究!”

一个是官方新闻和评论性质、一个是各群体思想碰撞的舞台、一个是外宣——中法建交30周年。

所以他也觉得这仨节目要优先。

而他又忽地想起一事,道:“对了,田部长跟我提过一嘴电影频道?”

“哦,那是小事情!

我们干的才是大事。”

“好了,我也不打扰了,尽快给我消息。”

(本章完)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