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57章 清北大学派(1/2)

见人,深聊,然后说服———

报告会完结之后这些天乔喻几乎所有时间跟精力都放在这件事上。

乔喻专门定了一个挖人的清单。单子上主要是那些年纪在五十五岁以下,的确有真材实料且接触过人工智能研究,并依然具备极强研发能力的数学家这些人大都也是在限定时间内解决了七月那道题目。

挖人墙角这种事情,乔喻做的完全没有半点心理负担。

反正他挖的大都是西边那些超级高校里的教授跟研究员。

至于华夏这边的,压根就不用挖。被列入国家计划的项目到时候直接以项目组的名义征用就好了。

也没谁会拒绝。

全华夏都知道跟着乔喻做事情,不但能出成果,而且钱给的很足。

毕竟乔喻的项目从来都不缺钱的。天知道多少企业挥舞着支票本想要乔喻从他们那里拿钱—·

而且做挖西方那些高校墙角这件事情,乔喻做起来没有半点心理压力。

当年天知道西边虹吸走了多少华夏这边的劳动力。现在他这么做无非就是收点利息而已。

而且他已经很克制,很有底线了。

来参加这次报告会的知名数学家总计一千多位。他的名单上才一百八十七位。

那些经验丰富还身居高位的老人家们,乔喻都没碰。这些火种必须留给对面。

虽然他们大都已经不在研究第一线了,但他们能拉到资源,而且懂教育,还能教学生啊·.·

等他们把学生都给带出来了,以后再挖学生好了。

反正人才流动机制总是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

不说再过几年了,就现在哪里更发达都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不要说什么华夏在全球援建,让全球城市都变新了。

实际情况是,华夏正在用基建带动看全球区域性消费习惯改变。

这对于一个纯粹的工业国来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说白了,就是另一套全球化贸易体系。

当全世界主要的地区街头跟广告牌都是华夏知名厂家的牌子,未来会发生什么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更别提华夏在玩网络带货这块更是有着其他国家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的优势。

抛开西方文明那块面纱其实人性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皮肤颜色不同而不一样。

更别提越是在快乐教育下长大的人,越容易被洗脑。

总之乔喻随便想想都能看到五年甚至十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

只能说很多人都不自觉的小看了儒家思想的侵略性,更高看了建立在海盗文明体系下的影响力。

毕竟海盗文明是建立在远超其他国家武力基础的前提之下的,一旦没了这个优势,以掠夺为基础建立起的文明很快就会土崩瓦解,然后被同化。

一切的一切历史早已经给出过答案。毕竟海盗文明其实跟华夏历史那些在荒漠跟草原上诞生的文明都差不多。

所有边疆靠掠夺为生的文明,只要融入了中原地区,大都会被快速同化。

对于这一点,乔喻的总结就是人类文明种地才是王道。

无非是以前的种地真就是在地里刨食。现代化的农业则是让各种现代化工业制品从工厂里「长」出来。

当然现阶段养喻其实定的计划并不高。

一百八十多人的名单,他觉得只需要挖来五十人就差不多够了。

其中只有十二人的重点名单,乔喻定的目标是能够挖来一半就行。

不过在他辛苦两周之后,收获非常喜人。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同意来华夏加入元数学项目的数学家达到了九十三人十二人的重点名单则来了十个人。

包括陶轩之跟彼得·舒尔茨在经过考虑之后,都决定暂时移居华夏,加入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除了这两位之外,乔喻还从普林斯顿高等数学研究院跟数学院挖来了总计七位教授。

其中三位曾经获得过菲尔兹奖。

如果人真的泉下有知,很难想象洛特·杜根教授此时是个什么想法。

毕竟乔喻的报告会上专门提到了悼念他的去世,但报告会之后顺手又从他为之工作了大半辈子的高校挖走了七位顶梁柱级数学家而且签下的还是那种终身保密协议。

换言之,未来就算元数学这个项目不做了,鉴于这份保密协议,他们也不能随意跳槽去别处工作,更不可能再回普林斯顿。

当然与之相对应的,项目组会确保这些教授们这辈子衣食无忧。

哪怕未来不在元数学跟通用人工智能项目组工作,每个月也能收到一笔能让人生活过得不错的特别津贴。

当然特指是在华夏过得不错,

而当这一份份合同签订之后,学术界的声调也逐渐统一起来。

没办法,十多位曾经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家集体发声,认为基于数学意识发展出的人工智能意识,不可能产生毁灭人类文明的念头,只会推进人类文明向着征服星空发展的时候,人们的观念很容易就被扭转了过来。

当然,这些集体发声并不能改变所有人的想法。但机器意识或者说人工智能威胁论,

终究成了小众的观点。

这其实跟数学家的辩论方式有关。

跟文科的辩论赛不同。

这帮数学家在抛出论点后是给了详尽的数学证明过程来佐证这一观点的。

而且拿到过菲尔兹奖的这些数学,并不会直接否定反对者的观点。

但如果想要证明人工智能发展到终极肯定会毁灭人类文明,请拿出经得起推敲的数学证明过程,指出数学意识的未来不确定性到底在哪。

如果能有严谨的证明过程一切都好说,这些大佬们不但不介意改弦易辙,赞同这些想法,甚至还愿意推荐其去拿菲尔兹奖。

但如果证明不了,只是用哲学辩论那一套,又或者拿科幻电影里的情节来当论据,那对不起,不但不会引起重视,更是会被直接击的。

高端的文化人损起人来说的话可以不带脏字,但往往比脏话要更脏,能治好低血压那种。

就好像网上反对通用人工智能最欢的某个学者,陶轩之直接在博客上把这人的教育经历、职业经历跟获奖履历放了出来,然后非常仔细的剖析了那些名校前缀后面跟着XX学院中的猫腻。

最后给出了一个八字评语一一不学无术,坑蒙拐骗。

还真就是极为有理有据的评价,就跟数学家做证明题一样论据清晰。

但又比数学证明过程要清晰明了的多,普通吃瓜群众都能轻易看懂。

没办法,数学家给出的那些数学意识无害论的证明过程太复杂了。

别说一般吃瓜群众看不懂了,就连绝大多数专门研究数学的教授跟博士们同样看不太懂。

更别提那些反对者了。

而陶轩之博客上的内容虽然同样采用了数学向证明的方式,但只要是个人又识字的话都能看懂。

就这样,所谓的意见领袖开始渐渐不敢在这件事上发言了。

毕竟全球主流学界都认可了发展通用人工智能只会帮助人类文明快速发展。

这个时候跳出来,就是跟主流学界做对抗。

而且现在看来与世无争的数学家较真起来,是真会深挖人的底子偏偏太多喜欢在网络上发表意见的公知型人物,底子是经不起深挖的。

毕竟真正有能力的要不然做的工作被学界认可,真拿到了大奖了,要不然真就埋头在第一线苦干,为获得认可做准备,哪有时间天天当什么意见领袖?

至于那些的确也有真材实料,甚至也拿到过菲尔兹奖或者诺贝尔奖,同样反对继续推进研究通用人工智能的学者自然也是有的。

但这样的人在跟自身齐平的学者们抛出论点跟论证过程之后,不会即刻直接发声。

而是开始闷头去学习元数学,并寄希望从这些论证过程中找出漏洞,然后才会开口辩驳。

毕竟这才是数学家正常的辩论方式。

显然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工作。

总之自从陶轩之的发了那篇长博客,直接让一位网上挺知名的学者灰头土脸之后,学界就已经听不到什么反对意见。

但对于这件事情陶轩之其实有苦难言其实那篇博客根本就不是他发的,当时只是被乔喻借去用了下,他甚至怀疑是博客内容其实是七月准备的。

起码以他目前对乔喻的了解,这家伙可没那个耐心去刨一个不知所谓的人那些老底。

但不管怎么说,这篇博客对于整个项目组而言是件好事情。起码能让国际数学联盟负责学术道德伦理的部门认可这项研究。

这种普遍性的认可对于研究本身来说不重要,但对于未来通用人工智能的推广还是很重要的。

毕竟按照乔喻的构思,七月成熟之后是要为人类文明服务的,而且将用在各行各业,

尤其是太空探索领域。

而不是只做为一个辅助的数学研究工具。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