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56章 论文发表(2/3)

这类人自然是最为兴奋且快乐的,好吧,其实也有人不那么兴奋,毕竟自己一直为之奋斗的课题,如果提前被别人解决了,心情也可能会很复杂……

当然还有些人心态就很复杂了。

比如津州大学来的几位大佬级教授们。陈卓阳没关心那么多,不过张院长其实也在这次参会的人员之中。

毕竟这种华夏国内的顶级会议,从来都不只是学术交流一种功能,还是扩展人脉的好场合。

虽然说报名费、住宿费、来回路费都要自理。不过数学类项目研究经费本就包括了参与各种学术会议所需的费用,完全可以走公帐。

听人聊起了关于乔喻的这个消息后,几个人也都挺震惊的。

当然也仅限于震惊了。毕竟传的都是乔喻的论文,其中一篇论文一作是陈卓阳这事,没谁特意提起。

最先看论文的都是行家,两篇论文读一遍大概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当然这不是说陈卓阳做的工作不重要,事实上验证工作本来就是一篇论文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只是这样完全分成两篇论文的话,就能凸显出这部分的内容不需要太多开创性的思维。

简单来说就是公式都已经推出来摆在那里了,直接带入进去验证。当然实际情况肯定没那么简单,但只要高等数学基础足够扎实,又足够细致认真的话,能做的人还是很多的。

但谁也不能否认这是在上发的文章。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很多潜规则,如果说这文章不算数的话,那就牵扯到太多人了。

「这个乔喻,不得了啊!难怪袁老跟田院士能握手言和,还搞联合培养。对了,张院长,回去了问问小陈跟乔喻的关系怎么样,有机会可以邀请乔喻来做个讲座。」

晚上坐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学校唯一一位院士施云川了解情况之后说了句。

显然这句话有提点的意思。

学院就那么大,很多事情都不需要打听,很自然就会传到耳朵里。没过问,不代表不知道。

今天这么提一句,其实言下之意就是让他别在针对陈卓阳了。

无非是考虑到张国宏毕竟是学院老人了,而且工作也很重要,分管科研、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跟专业建设,总得照顾他的面子,也就没把话说的那么明白。

「好的,施教授。等回去了我就去问问,争取能在这学期把人请来。」

张国宏也没多说什么,点头应了下来。

虽然施云川并没有在学院担任具体职务,但毕竟是学院里唯一一位院士。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津大的一面旗帜。

公开场合大佬都这么说了,他总不能不给面子。当然能不能真把乔喻请来,其实是无所谓的事情。

心情依然是不太舒坦的。

当然这其实也很正常,申请项目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家项目才是最有资格的,其他人的项目不是假大空,没有完成的希望,就是没什么卵用……

所以凭啥批了别人的不批咱们的?

总之只要僧多肉少,这种矛盾肯定会一直存在,也必然持续下去。

倒是另一边,田言真跟袁正心今天笑得脸都快僵硬了。

毕竟只要跟聊起来,总要提两句乔喻,提到了乔喻了,很难不笑啊……

当然这些都跟乔喻没任何关系。

事实上他跟乔曦出门随便吃了顿饭后就连门都没出。

虽然他还不是乔曦的老师,但跟老妈讲课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

次日,华夏数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终于正式拉开了帷幕。

会议开幕式就在主酒店能容纳三千多人的大宴会厅举办。

开幕式八点十分就开始,还没到八点宴会厅里已经是人山人海。

除了主席台跟前排放了铭牌的位置外,后面基本上都是随便坐的。

相熟的人就开始各种寒暄。当然也有些人开始交起了朋友。

不认识没关系,大家围在一起,只要认识其中一个人凑上去聊几句,就能认识一圈人。

这年头华夏已经不太流行名片了,聊的来的随手加个微信,以后也就有了继续沟通的基础。

乔喻跟乔曦都没凑这个热闹。两人跟著田导和袁老提前五分钟进的会场,位置自然也都安排在最前排。

乔喻是因为他本就是这次大会的特邀报告人之一。坐在前排是主办方最起码的尊重,至于乔曦主要还是靠袁老的面子。

走进会场之后,乔喻下意识的往后面张望了几眼,想看看有没有熟人,结果肯定是失望的。

人太多了,就算是有熟人也认不出来。

倒是有不少人想跟他打招呼,但可惜的是会议已经要开始了。

……

开幕致辞,以及其间一些领导讲话没什么好说的,值得一提的是,袁老也被邀请上台讲了几句。

接下来就是今天的重头戏,华罗庚奖跟陈省身奖的颁发了。

当然乔喻也不太感兴趣……反正没他什么事情。

最终华罗庚奖被一位鲁东大学的老教授获得,陈省身奖则被燕北大学跟余江大学两位年轻教授瓜分了。

期间田言真还被请上台为陈省身奖获得者颁了奖。

虽然跟他无关,不过乔喻也感受到了那种获奖后的气氛。

毫无疑问这绝对是掌声最热烈的时候。不管台下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但只听掌声绝对是真挚的。

颁完奖之后,就是合影时间,十点到十二点则是两场六十分钟报告会。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场报告就是本届陈省身奖得主的报告,讲的是黎曼流形方面的内容。

诸如在Gromov-Hausdorff距离下收敛的极限空间的奇异性与正则性之类的东西。

对这块乔喻还是有些兴趣的。

因为Gromov-Hausdorff距离主要就是衡量两个度量空间在适当的嵌入条件下如何接近,其中一些思路对他的研究也有些帮助。

尤其是提到Gromov-Hausdorff紧性定理的部分,报告人提出的证明思路是利用曲率控制下的测地行为和度量约束构造极限空间。

这让乔喻想到了在他的模态空间中是否可以通过类似的曲率约束和度量行为来构造一个模态极限空间。

从而在模态数论或模态几何中研究类似的紧性性质。

因为在黎曼几何中,曲率控制著测地线的行为和流形的整体形状;而在模态空间中,可以设想类似的模态曲率,用来描述模态关系之间的紧性或收敛性质。

嗯……这个模态极限空间可以是新的逻辑几何对象,具有某种约简性质。

总之,对于乔喻来说还是有些收获的。虽然只是脑子里的一个想法,但说不定未来就真的有用了呢?

台上的报告人时间控制得刚刚好,11点58分时完成了报告。

主持人也没让时间拖延多久,差不多十二点上午的会议就圆满结束。

接下来就是午餐时间。

不过在退场时,发生了一些小骚动。

耳朵一直都很敏锐的乔喻甚至听到了后面有人提到了他的名字。

「田导,我刚才好像听到有人叫我?」乔喻问了句,还看向他身后的乔曦:「妈,你听到没?」

「不是在叫你,就是念你的名字……」田言真没好气的说道,随后解释道:「大概是你的论文上官网了。」

说完,田言真拿出了手机,查了一下。

果然,十二点整的时候乔喻的论文在上公布了。

乔喻凑过去看了一眼,果然发布了,毕竟论文题目看起来就很熟悉。

就在2025第202卷第六期的内容中。果然第一篇论文就是他的。第二篇则是陈师兄的一作。

这一期总计五篇论文,也一同发布出来了。排在陈师兄下面的论文题目是《Microlocal Morse theory of wrapped Fukaya categories》

乔喻觉得如果他没插队的话,估计这篇就是封面论文了。

至于田言真显然没有这些感慨,他只是看著前两篇作者的名字沉吟不语。

乔喻来燕北大学满打满算还不到一年。四大顶刊上已经发了三篇文章,不对马上还有第四篇……

顺便还带著他的师兄在上留了个名字。

不到一年啊……

「乔曦,等会吃完饭,麻烦你就把他带回房间,今天先盯著他,明天的报告会完成之前,别让他到处跑。」

「好的,田院士。」乔曦如往常般,轻松的应了句。

「不是,田导,难道接下来的会议我都不参加了?」

「你要参加什么?你在房间里好好准备报告就行了。你要想听谁的报告,回头我帮你请到研究中心,让他再给你讲。」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