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 练手(上)(1/2)
五月初五,洛阳、汴梁两地来了一批官员,二十一岁的姬瑜位在其列。
三月份的时候,他试通五经。
邵勋很是不情愿,最终还是捏着鼻子授予其卑移都护府右司马兼白池监一职,并暗中安慰自己,这般能读书的猛人乃凤毛麟角,给就给了。
与此同时,他也对姬瑜起了爱才之心,决定培养其实务能力。
卑移都护府司马是为了给姬瑜解决职级问题,事实上他不需要具体处置都护府事务,他的本职工作是“白池监”
,即具体管理位于盐川郡白池、长泽二县境内的几个大盐池,所得亦用于本地。
邵勖也早想开发这片盐池了,听闻姬瑜到来后,心下大喜,准备巡视结束后就召见此人。
之所以如此急迫,原因便在于青白盐池是朔州眼下最容易来钱的地方。
父亲将他派到朔州来可并不仅仅只是让他当官。
他是亲王,事实上并不需要这些履历。
最主要原因是父亲想看看他如何治理一个胡人占多数的地方,并且借机培养他本人及王府属吏处理这些事务的能力。
对他而言,这就是一场考核,持续数年的考核。
本月派来的上百名出身国子学、太学、武学及侍卫亲军的官员,将分散至朔州各县及正在组建的世兵之中,这些人谁有本事,有哪些本事,也都需自己一一考察。
如果有机会的话,还可以将其中一部分人带去高昌,成为他治理地方的左膀右臂。
邵勖非常清楚其中的门道,所以一点不敢懈怠。
他定下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农业生产。
灵洲城池不小,但城中不过二百余户人家,城外编户人口亦只有数百户,与州治的身份非常不匹配。
好在世兵开始组建了,第一批两千步骑就安置在灵洲县,今日就是分发田地的时候。
“此渠最好能折入古高渠。”
“会不会太长了?”
“越长能灌溉的地方就越多,难道不好?”
“说得也是。”
风中隐隐传来说话声,邵勖走过去后,治中裴暅、王府大农柳恭立刻行礼。
“渠的位置定下来了?”
邵勖问道。
“殿下请看此处——”
裴暅一边令小史手张着地图,一边指着不远处的河岸,道:“此为汉代高渠渠首所在之处,已高于河面二丈三尺。
渠既高悬,水不得入,无从灌溉。”
“汉代为何能上水?”
“数百年沧海桑田,有此变化不足奇。”
裴暅说道:“故臣请于灵洲城北五里开新渠。”
“平地凿渠?”
“平地凿渠。”
“都水监的人怎么说?”
“此为臣与都水使者会商所定。”
“既然都水使者曰可,那就定下吧。”
邵勖说完,又轻声道:“君为朝廷职官,无需以臣自称。”
裴暅愣了一下,道:“仆向为王府属吏,不敢忘本。”
邵勖无奈:“私下里随意,官面上注意着点。”
“好。”
裴暅应道。
邵勖心里也有些感动,还是自家人贴心啊。
“既然定下了位置,事不宜迟,分完田就开工。”
邵勖又道:“陛下将我遣来此处,并非无因。
将来去了彼处,少不得开渠,这是让我提前练手呢。”
“殿下,高昌井渠可是在地下。”
太守宋恒说道。
“嗯,也不知他们怎么开的,暗河不会垮塌么?”
邵勖有些想不通。
“兴许和土质有关。”
“或地下本就有暗河?”
裴、宋二人竟然讨论了起来,邵勖笑道:“以后去看看就知道了。”
二人遂止,继续讨论起来了如何开挖沟渠。
目前能用的人力就只有两千世兵、赵王府护军五千人及数百户本地百姓,可以先开个头。
待到月中,会有二万关中丁壮押运粮草而至,就地加入开渠大军。
九月中,第二批关中百姓二万人复押运粮草而至,替换第一批人,腊月中回返。
人力还是很充足的,干就是了。
****** 五月十六日,卑移大督护柳安之自南而来,邵勖亲出城相迎。
“殿下做得好大事。”
柳安之马鞭一指笑道:“伐木建屋、丈量田地、开挖河渠,真贤王也。”
“还不够。”
邵勖谦逊地笑了笑,道:“没来之前,孤只当过一县、一郡之主,且无需做此等事务,与官民相安无事即可。
然朔州不同……”
柳安之听明白了。
在一个相对成熟的地方当官,和去一个新设且百废待兴的地方做官,并不是一回事。
天子也是大手笔,居然就拿朔州来给赵王练手了。
“此番带来了五千丁壮,多为都护府辖下诸部丁壮,给你送来开挖沟渠。”
柳安之又指了指正在远处搭帐篷的牧人,说道。
“多谢柳公。”
邵勖深施一礼,道。
柳安之连忙拦住了他,道:“无需如此。
河西整治出来了,都护府日子就好过多了。
而今四营锐兵,每年赏赐就得两三万匹绢,筹措起来颇为困难,每次都得看诸葛道明的脸色。”
大梁朝在正北、西北方设有三都护府,其中单于府治东木根山,辖铁骑、横冲、振武、射雕四营精骑;安北府治沃野镇,辖黄甲、决胜、马前、射声四营;卑移府治鸣沙,原辖帐前、玄甲二营,后来又通过招募中原府兵余丁及在草原上拣选勇士的方法,置飞熊、虎豹二营,而今同样是四营精骑。
别看只有四千骑,但骑兵和骑兵之间的差别大了去了。
都护府辖下的精骑需要有奴婢帮他们放牧,另外在城下为他们耕种田地——不大,一般只是小块份地,种些耐旱的粮食作物,作为放牧的补充。
除此之外,都护府还要定期发下赏赐。
赐物什么都有,牛羊、绢帛、锦被、锅碗瓢盘之类都可以,他们都要,但不能没有,因为光靠奴婢耕牧可以撑起一户骑兵家庭,但撑不起频繁训练的精锐骑兵家庭,所以要发赏。
柳安之这两年也不是没遇到凶蛮的部落,但他凭借着手下这两千精锐骑兵数次突击,将刺头都打服了。
不服不行啊,这两千骑在尔母婢的大雪纷飞的冬天都敢来奔袭你,又或者牧草刚刚返青,大家马匹都很瘦的时候,他们骑着油光水滑的战马冲过来了。
说实话,养两千精锐震慑一大堆部落,无疑是一种低成本的边防解决方案。
当然缺点也有。
人不可能不犯错万一哪天中了埋伏,死伤惨重就麻烦了,容错率太低。
也别觉得不可能,打胜仗多了,人是会越来越骄横,越来越自大的…… 如今扩充到四千骑,容错率提高了很多,但财政压力也跟着大幅度上涨,如果河西郡开发出来,对卑移都护府绝对是大好事。
邵勖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随口问道:“却不知柳公帐下锐兵何在?
哪天集结起来,与世兵、王府护军操练一番。”
柳安之点了点头,道:“等八月吧。
帐前、飞熊二营已经派出去了,押送粮草前往武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