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章 定调与期望(1/2)
腊月朔日,碧霄殿的讨论基本已经告一段落。
广成宫温泉中,得到消息的邵勋决定出山了。
水汽氤氲,几乎看不清面容,他随意拽过一个白花花的大臀,也不管是谁的了,尽情释放之后,起身到外间宽衣。
“昏君!”
王惠风终于忍不住了,低声说了一句。
“惠风你要匡正我啊。”
邵勋笑道。
“这些美人比我好看的多了。”
王惠风放下手中的文稿,温柔地替邵勋整理衣袍,说道:“你当初缠着我,是为了琅琊王氏——”
邵勋笑而不语。
“还是因为我是太子妃?”
邵勋脸色一僵。
“你啊……”
王惠风有些无奈,道:“司马晋、刘汉宫妇的贞洁都被你坏了一个遍。”
“你怀上桑榆的那天,我欣喜若狂。”
邵勋说道。
“让太子妃怀孕,你很得意吧?”
王惠风白了他一眼,道:“该去参会了。”
邵勋已经换上御袍道:“这便去了。
此事一结,劝朕南下攻取江东的声音又要大上几分。”
“襄阳不好打吧?”
王惠风担忧道。
“你给朕当个宫廷女官吧。”
邵勋说道:“省得在汤池时,没人进来传话。”
“昏君。”
王惠风叹了口气道:“过完年就四十二了,不想着节制一下么?
这个天下若无你,不知道又要怎么互相攻杀。”
“何至于此。”
邵勋摇头道:“若我仍是晋朝大将军,或许会天下大乱。
今已是大梁天子,再稳个数年,人心渐附。”
“你也知道这个道理啊。”
王惠风说道:“开国才年余,人心能稳固到哪去?”
“惠风真是贤内助。”
邵勋感慨道,蓦地,只听他转过身来,看向王惠风,道:“其实,当年我尚未娶妻时,有人说你在家守寡,让我娶你为妻。”
“那还不被你气死。”
王惠风笑道:“而且我若嫁了,可会真的匡正你,让你当不成昏君。”
“或许真被你管得死死的呢。”
邵勋说道。
王惠风轻笑了声,道:“去吧,都等着你呢。”
御辇很快离去。
王惠风在廊下站了会,又回头看了看温泉“淫窟”
,吩咐宫人道:“准备车辇去皇后那。”
****** “拜见陛下。”
宿羽宫碧霄殿内,诸州士人、豪商纷纷拜倒,心悦诚服。
丞相王衍起身后,侧身一让,将主座让了出来。
“丞相是长者,何须如此?”
邵勋找人搬来御座,与王衍的胡床并排。
王衍又让人将胡床搬到下首,这才坐下。
有那去过建邺的,听闻有次司马睿与王导一起坐在御座上,看似无分高下,再瞧瞧名气更大的王衍,两相一对比,天下局势可知矣。
邵勋先看了一下众人。
自汉以来,曹魏、司马晋、邵梁自有国情。
国情很复杂,但最清楚的脉络便是世家大族的存在。
对外征战、国计民生,几乎都离不开他们的身影,就连做买卖,他们都是主力。
前有公孙瓒与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三人“富皆巨亿”
)结为兄弟,后有刘备与豪商糜氏结为亲家。
不过在那时候,富商自己武力有限,他们主要投资军阀。
到了曹魏时期,士族直接下场做生意,与之前的局面已经有所不同,似乎更“不要脸”
了,盖因在汉时,士族之所以成为士族,更多因为他们身上清高的文化属性。
不管怎样,事已至此,就要直面现实,在实际情况下加以引导、改造。
而且,凡事有利必有弊要辩证看待。
至少,世家大族经商更容易在商人势力脆弱的起步阶段,得到政治上的庇护。
重商主义、重农主义、资本主义等等,都是工具罢了,最终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卿等皆大才。”
邵勋说道:“货殖,朕不太懂,你等方是大家。
朕也不想着与民争利,毕竟这本就是补偿你等的好处,但有一条,须得在市中买卖,照章纳税。”
“长途贩运货物,过关卡无税,入坊市则有市税,暂二十税一。
若于坊市外私下买卖,万钱以上者,严惩不贷。”
这句话的意思是商税暂时只有“市税”
一项,税率5%,没有关税或其他什么杂税。
至于以后收不收,还要再看。
一般而言,这个税率并不重,而且商人们现在非常乐意在坊市内交易,你赶他们去外面买卖都不愿意。
朝廷也非常容易收市税,翻翻账簿就可以了,一目了然。
这个收入初时可能不怎么样,但一切走上正轨呢,会十分惊人的。
想当年,桑弘羊为汉武帝搞钱,不知道在工商上面弄来多少收益。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商业大繁荣的中晚唐,商税、盐酒收入一度占到唐廷财政收入的四成以上,甚至接近一半。
这是一个巨大的财源,是邵勋留给后世子孙的礼物。
但商税收入在历朝历代波动很大,西汉就很多,东汉、魏晋就很少,中晚唐、两宋又暴增,明朝又骤减,有没有能力吃到这份蛋糕,也要看子孙的本事,邵勋是管不了了。
“今岁襄城等十九郡度田,比起去年大有增长,计有户三十万一千三百余、口一百四十七万五百余。”
邵勋继续说道:“三十九郡粗粗度田完毕,北地变局日益显现,再过五年、十年,你们会发觉好处的。”
“这些钱你们可以拿走,然则朕更希望卿等行商之时,让天下黎元都得到好处。
朕闻关西、淮南等地竟然还有畬田,百姓刀耕火种,辛勤无比。
卿等若想贩卖农具、耕牛,便得让他们改改种田的法子。”
“二十年前,朕的夫人们穿一件葛衫,都要在京中四处找寻。
而今渐多,可仍然价贵,入不了寻常百姓家。
然则淮南、江南此物多矣,山林中随处可见。
吴女每年割完一批葛藤后,因无利可图,便不再割卖此物。
卿等若能让吴女逐利,不惧划伤指掌,多多进山割藤织布,成倍乃至上十倍输往北地,则寻常百姓亦能享受夏日清凉。”
“这便是国富,也是朕希望看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