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724章 种地大军(1/2)

细雨蒙蒙之中,一艘船只靠了岸。

“好了,就到这里,不能再往前了!”

一名军校走了过来,大吼道。

纤夫们如释重负,疲累欲死。

“都去吃点肉汤,暖暖身子。”

度支中郎将杨宝下了船,吩咐道。

纤夫们听了,面露感激之色,随后在度支衙门小吏的带领下,到一旁的草棚内休息。

外头下着小雨,草棚内还在滴滴答答。

地上摆着几个木盆接水,看起来颇为寒酸。

有人搬来了一桶粟米,数了数人头后,又从桶里舀走一些,道:“你等后天走,这便是食粮了,自己打水做饭,草料仓内有柴禾,自去索要便可。”

说完,又拿出了一罐豆豉,道:“这也是你们的。”

然后便走了,去下一处发放口粮。

纤夫们躺在潮气熏天的草席上,累得不想动。

本以为只需拉到黄河岸边就行了,可没想到啊,连日大雨,沁水暴涨,有些河段居然通航了,于是一直拉纤拉到了野王城下。

想想看吧,大雨之中,穿着蓑衣,一步一湿滑,有多么艰难?

肩膀上的皮长好一层磨破一层,如今全是老茧,却依然感觉刺痛。

“银枪军今冬还会招人么?”

有人突然问道。

“养不起了吧?”

有人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了下去。

“可能会招一些。”

有人说道:“每年都有老退、战死、伤残、病殁之人,总要招点的吧?”

“那不够。”

有人唉声叹气道:“济水、汴水、睢阳渠、涡水、颍水、汝水、大河、白沟水——我都数不清有多少河了,纤夫太多,都想当募兵,争得过吗?”

众皆沉默。

当纤夫收入高,比种田强,但真的太累了,可能整体也比田舍夫短寿,其实就是拿命换钱。

而既然是卖命,那么不如去换钱更多的,比如银枪、黑矟二军的募兵。

纤夫这个行当,有严格的分工配合,有清晰的上下级关系,每次拉纤都是在训练纪律、配合,久而久之,几乎已成了本能。

入军之后,吃得饱穿得暖,时不时还有肉鱼奶酪,花个几年工夫习练技艺、军阵,再打个几仗,慢慢地就是可战之兵了。

矿工、码头力工之类的亦是。

能吃苦,纪律好,懂得配合的重要性,相互间还有很强的默契,招募新兵时就爱用这些人。

躺了一会后,外间响起了一片嘈杂声。

纤夫们心中一惊,莫非匈奴人偷袭野王?

有人起身出门看了下,道:“有军士从北边回来,人还不少。”

有年纪较大的纤夫走了过来,透过雨幕望去,却见苍茫的原野之上,一眼望不到头的军士正在行军,自北往南,浩浩荡荡,完全看不出有多少人。

这……难道是败兵?

又有几个人走了过来,看完后面面相觑,心中发毛。

“别慌。”

总算有心性沉稳的人说话了:“若是败兵,营地这边的守兵早就慌了,看他们那样子,应是正常撤回来的,可能并州粮食不太够吃吧。

梁公罢遣了一部分兵员,让他们回家。”

“你们看——”

此人又指了指河对岸,那里还有骡马、车辆,满载粮食向北,准备进入太行陉。

众人顿时放下了心。

若真的大败,又怎么会如此好整以暇地向并州输送粮草?

还几乎没几个护兵?

与其担心并州大败,不如想想攻轵关陉的那路人马吧。

他们之前在黄河岸边帮着抬过两次伤员,都是轵关战场上撤下来的,惨不忍睹。

听护送的军士说,这些都是能活下来的。

战场之上,伤愈和不治大概五五开。

其实就是轻伤能活下来,受伤稍微重点基本就是个死,当然军官除外,他们即便受了重伤,存活率依然不低。

说白了,不是不能治伤,而是医者、汤药就那么多,看优先供给给谁了。

另外,军官也能得到更好的服侍照料、更好的滋补膳食、更好的疗养环境,普通士兵不可能。

“别看了,打水做饭吧。”

有人突然叫到:“饿得不行。”

“肉汤哪里领?

方才那厮没说。”

“出去问问。”

“我听说不是肉汤,是河阳中潬城养的鱼熬的鱼汤。”

“那也行啊,快去问问。”

众人七嘴八舌,很快散去。

天塌下来,自然有武人撑着,关他们甚事?

填饱肚子要紧。

另外一边,杨宝挺着个大肚子,开始巡视河浦营地。

这个营地归他管,而他手下也是有兵的,且规模一年比一年大,即“运兵”



运兵有一定的战斗力,多年前陈敏就靠合肥运兵平乱。

运兵上阵打仗不太行,但弹压地面、运输资粮问题不大。

“新来的俘虏可老实?”

杨宝向前来行礼的军校问道。

“不老实的都埋在河边了。”

军校笑道。

“别太狠,毕竟是俘虏,将来是官奴,死伤多了不好交代,也砸了你我的饭碗。”

杨宝提醒道。

“诺。”

军校应道。

二人全程用东海话对答,显然都是东海人了——在这会,兰陵五县的人也被视为东海人,毕竟从东海郡分出去没多少年。

杨宝又抬头看了看天,神色阴郁。

天天下雨,就知道下雨,唉!

霖雨之下,道路泥泞,甚至被冲毁了一部分,修补起来却慢慢吞吞,真的太难了。

在并州俘获了近两万俘虏——半是并州本地人,半是胡人——这会陆陆续续押到河内,一部分就地留下,从事苦力;一部分发往汴梁,营建城池;还有一部分活跃在各种运输线路上,以减轻河南、河北百姓的负担。

军队也罢遣了不少。

羊聃、侯飞虎部合计撤下来二万人左右,一部退往邺城,一部退往野王。

这两地可船运粮食,吃饭方便,无需长途转运。

听闻李重部也会罢遣相当一部分人手,直接回家务农,不需要他们打仗了,负担不起。

傍晚时分,雨停了。

杨宝匆匆离开了野王,准备返回河阳,督促下一批资粮的转运。

他离开的同时,一支牲畜大军出河阳北城,在金谷园牧人的驱使下,一路向北,直趋上党。

****** 河南的雨水其实比冀州、关中少,更比不上并州。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