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869章 学生们(2/2)

毛修连忙上前,仔细擦了擦,回道:“三月就开学了,乃晋阳武学。”

刘翰坐了下来,叹道:“武学只能培育县吏、小校,当不得大用。

梁王若有心,还是得办官学啊。”

理论上来说,武学就是官学,只不过这是速成班罢了,教的内容也很单一,且更侧重于军伍。

历年学生中,从军的比从政的要多。

梁国二十郡基层中,武学生的比例一年比一年高,渐渐充斥于县一级,尤其是那些曾经被打成白地或反复清理过的县份,无需多硬的背景就能胜任,更是武学生扎堆的地方。

正如刘翰所说,武学生能力是有缺陷的,短板比较严重,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升不上去,最终局限于一县之内。

不擅经营家业的,甚至连豪强都不是。

现在已经出现那种第一代是武学生,到第二代连武学都没能挤进去,只能在家务农的情况。

不过,一个团体大了,混得好的有,混得差的也有,本就很正常。

不过,最近邵勋招募了一大批十五六岁的武学生子侄,编入宁朔宫侍卫之中,与他的东海老乡分典防务,甚至有一些进宫中各个部门当杂役的,也算是一条出路了,且用起来也放心,减少被人暗算的可能。

“老夫四月要去晋阳,你就在这里好好温习功课。”

刘翰说道:“若有不懂的,自问其他人便是。

他们进学已久,当可为你解惑。”

“是。”

毛修应道。

父亲把他送来此处,便是要他拜得名师,好好学习。

同时多多接触同窗,与他们结下情谊,将来都用得上。

毛氏的籍贯已经落在河南郡,待学成之后,便可回洛阳参与士人聚会,请郡中正点评一番,打出名气。

朝中高官大将,多与父亲有旧,或有机会为其征辟,先从幕僚做起,再转任地方。

河南毛氏走的路,乃传统诗书传家的士人路线,与其他人却不太一样。

而这,其实也是得到梁王许可的,原因不得而知。

其实这样也不错,将来能走到哪一步,就看自己的本事了。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