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334章 攻城之法(1/2)

北平郡的夏天还是别有几分颜色的,就是稍稍有些荒芜。

开平六年曾经清理过户口,得四千三百户、一万九千余口。

五年过去后,户口不增反减,只剩不足四千户、约一万八千口了,就这还是收拢了不少豪族、部落庄客、奴隶后的数字——北平四县衙门经年有人打官司,请求朝廷帮忙捉回逃亡的奴婢,官府明面上同意,实际不怎么动弹。

北平郡第二大户口聚集地,便是静塞镇了。

该镇现有约三千户、一万五千口,多为羯人,主要聚集在静塞镇周边及以南的沼泽区。

静塞镇周边是农田,人口十分密集,与北平其他地方荒无人烟的场景大异,镇南直至海边,因为濡水下游泛滥,沼泽遍地,多为该镇牧场,有时候也有其他部落或本地百姓过来放牧。

也就是说,这个郡实有户口三万多人,却承担了较为繁重的军事防御任务,且常年厮杀不断,而朝廷补贴却不多。

当然,相对应的,静塞镇也成了本地最大的势力,把持了上上下下,连太守都要跟镇将商量着来。

权利、义务相对等,很公平。

你要管,你要收权,那么就意味着财政上的巨大开支,每年需要往幽州进行大量的补贴,成为财政上重要的失血口。

你不管,自然无需大量支出,财政上很轻松,但要让渡地方权力,形成割据叛乱风险。

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与北平郡相比隔壁的燕郡大同小异,总计十个县、约一万零五百户、四万四千六百余口,北口、临泃二镇加起来也有三四万人,而在南边靠海的沼泽中,还生活着一些小部落——大部分已被编户齐民。

幽州就是这个样子,千百年来如此。

但邵勋还是想将这些军镇解决,不是罢废军镇,而是由朝廷管起来,哪怕开支骤增。

六月初九这天,他亲自组织了三营黄头军、落雁军以及屯于北平的黑矟中营总计四万余人进行了大会操,以震慑诸镇兵及杂胡部落。

当天傍晚,他收到了银枪左营督蒋恪发来的军报:出临渝山后,小战数次,斩首近千,留守徒河的鲜卑部落投降,诸军为蚊虫叮咬,苦不堪言,又天降大雨,湖沼漫溢,请求暂驻徒河,待天气好转再行出发。

邵勋同意了,随手将军报置于案几之上。

“蒋恪为什么给你发军报?

李重不是都招讨使么?”

山宜男捡起军报,看完之后问道。

“他也给李重发了。”

邵勋说道。

说完,自失一笑。

他现在搞得跟常凯申一样,嫡系部队先问他的意见,如果他不同意,那么李重这个“杂牌军之王”

可不一定能指挥得动这些人。

好在他也没主动破坏风气,李重不至于沦落到连自己帐下的部队去了哪里都不知道的窘境。

前线统帅的指挥权,还是要维护的,不然坑的是自己。

“你是想将这些鲜卑人内迁么?

我看用处不大。”

山宜男说道。

说话间,石氏洗了一盘果子端了过来。

“些许杂活,何必亲为?”

邵勋接过果盘,又把石氏搀扶着坐下,与山宜男相对。

石氏心底微喜,同时又有些惆怅。

她又“不慎”

怀孕了,按时间算算,可能快两个月了。

怀了孩子后,男人对她多般呵护,虽然有些羞于承认,但石氏心中知道,四十岁的她还是很喜欢听男人在她耳边说的动听话的,因为以前没听过这么露骨、这么让人脸红心跳又这么让人回味的情话。

不过在看到山宜男的时候,两人目光一碰,石氏又很快收回,下意识低下头去。

低头不是因为怕了,而是有些自卑。

自卑不是地位差别,而是她老了。

山宜男比石氏放得开,卸下千钧重担的她活得越发自在了,此刻正看着邵勋,懒得多管心情复杂的石氏。

那老女人现在满脑子争宠,没意思透了。

“长期来看,用处确实不大,没了慕容鲜卑,还会有别的部落过来。”

邵勋说道:“但三十年内,则边患大为减少,还是有些用处的。”

“徒河鲜卑多为慕容翰旧部,会交给他吗?”

山宜男又问道。

“给他一些亲随,数百人顶天了。”

邵勋说道:“他想要部众,自己出塞出招抚。

慕容皝困守棘城,而部落四散躲藏,正是慕容翰的用武之地。”

“他招来了人还要分一些给你是吧?”

“看他会不会做人了。”

“你要把他们发往哪里?”

“先安置在幽州,班师时一并带回,后面大约会发往徐州、淮南、荆州一带,多在江北。”

“怕是难以适应。”

“会适应的。”

邵勋笃定地说道:“只要还想活下去就能适应。”

这——让人无话可说。

山宜男敏锐地感觉到,棘城战场之外,才是关键。

既要削弱慕容鲜卑的势力,但也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

眼前这个男人,他的着眼点从来不在战争本身上,而在战后治理。

“蒋恪给朕送来了第一批鲜卑百姓。”

邵勋拿起一枚果子,笑道:“却不知谁能给朕送来第二批。”

****** 送来第二批的其实是东莱行营的部队,只不过他们把人往马石津引,没有直接送到幽州。

襄平城外,慕容仁脸色阴晴不定。

慕容幼、慕容稚二人站在他身后,一言不发。

自慕容军死后,他俩就这个样子了,正所谓兔死狐悲是也。

这几天他们捉住了襄平以北的一个部落,总共三千多男女老幼,丁壮多在城内,另有五万余头大小牲畜,其实算不上多富,但依然不无小补。

慕容仁第一时间进行招抚,人家听闻能去玄菟,立刻就同意了。

都是慕容氏的子孙,总比投外人好。

不过,梁人显然也看上了这个部落。

左飞龙卫出动了数千骑以“友军”

的身份接管了这个部落,并强制他们向南迁徙,前往马石津。

慕容仁思虑再三,没敢插手,但心中的不满在蓄积着。

他看着东边山腰上手执马鞭,对着襄平指指点点的一干梁人将校,眼神极为复杂。

再看看辽水之中,梁人正趁着丰水期,试图用船只跨过入海口附近的沼泽浅滩,深入内陆地区。

这种层次的力量不是现在的他能抵敌的。

先忍忍!

慕容仁长吁了口气。

慕容皝死后,作为玄菟郡公的他便是鲜卑故地上最有号召力的人,机会还是很多的。

慕容幼、慕容稚二人则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只不过没表现出来。

他俩本来就是奉命攻慕容仁的,只不过兵败被俘,不得已投降罢了。

慕容仁对他俩没太多好脸色,二人也对这个兄长没什么好的观感,因为人家一直防着他们,没给丝毫权力。

长长的队伍很快消失在了南方的地平线上。

慕容仁收回目光,继续看向襄平城。

辽东郡的土豪乃至部落丁壮,已经对此城发起了七八天的攻势,不过没甚成果。

己方伤亡了三千多,守军不过死伤千余人罢了。

你可以说他们攻城本事不行,但黄头军也攻过两次,左飞龙卫更是集体下马,气势汹汹地打过一次,差一点攻上城头,但终究还是差一点。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