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474章 运费与收入(2/2)

大梁朝能每隔几年运一次粮,已然是大大的进步。

几十万斛稻,岂是区区一万六千贯铜钱能比的?

“若阿爷再给海船户一些好处,你觉得会怎样?”

邵勋走到儿子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

“若给得多,抵触之心会更小。”

邵瑾说道:“儿听闻扬江交广多蛮夷,同样的十六贯钱,在他们眼中或许更值钱,足够拿命去搏了。”

邵勋有些无语。

真是我邵贼的好儿子,一样地——心黑!

“所以在你看来,海运之事大有可为?”

邵勋问道。

邵瑾默默思索了下,点头道:“交广、交宁之间山高林密,稻米本就收不上来,有海船运输,朝廷就是白赚的。

只要有船、有海船户,就可施行下去。

儿觉得——”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眼邵勋,说道:“便是将来海船户少了,自可诱蛮夷出山,甚至可学当初临海郡用囚徒充当船工。

天下诸州若有人犯法,亦可充船户。

如此,船工源源不绝也。

另者,或可再给他们一些好处——”

“说。”

邵勋鼓励道。

“海船户自建邺、广陵回返,多载不足货物,殊为可惜。”

邵瑾继续说道,这个时候,他顿了顿,最终咬牙道:“其实当初我和三兄谈论过此事,三兄说可以船运会稽青瓷、中原丝绢南下,计价可以高一些。

若海船户往返一次能赚几十贯钱,回家就能拿钱起宅子、娶新妇,还会逃亡吗?”

邵勋不置可否,只道:“几十船的青瓷、丝绢,怕是卖不掉。”

“能运几船是几船,总比空跑好。”

邵瑾说道。

邵勋点了点头。

其实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没有兴盛的困局。

瓷器或许可以卖一部分给交广本地人,但丝绸是卖不了多少的。

如果是唐宋时期,那么这种模式是可以运转的,但这会不行。

当然,你不能既要又要。

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了,陆上贸易必然受影响,那高昌乃至西域可就要盛极而衰了。

“你三兄还说了什么?”

邵勋又问道。

“三兄提及中原的很多乐器、棺椁所用木料极其名贵,价比黄金。”

邵瑾说道:“房梁、佛像、坐榻、大门之类,若是好木,很快便能一售而空。

儿所买之木,晋人崔豹已有记述,曰‘紫旃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又称‘王者之木’,爱者众多,甚至一掷千金,争相抢购。

三兄说陈枢密兄长下葬时,棺椁便是紫檀木,可见当时便不鲜见了。

若令海船户运交州木料北上,计价给钱,哪怕一人一次给三五十贯,也能大赚。”

“念柳真是钻钱眼里了。”

邵勋笑了笑,然后挥手道:“为父知道了,去看望下你娘,与妻妾孩儿相处旬日,后面就准备度田吧。

今岁要清查完徐、青、司三州,若有暇,则清理下冀州。”

“是。”

邵瑾行了一礼,告退离去。

邵勋倒背着手,看着儿子的背影,许久才收回目光。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