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0章 眼中的江州(1/2)
老槐树上刺耳的蝉鸣打破了寂静。
恰在此时,又有宫人送来夏天所需的诸般物事,三人遂回过神来,开始没话找话。
“这是蕉葛衫吧?”
应氏拿起一件已经做好的凉衫,有些不自然。
这衫用的丝线也太少了。
本身就薄透,再穿成这样,肉色若隐若现,简直比不穿还要诱人,她是绝对不敢在外面穿的。
“先吃饭吧。”
石氏突然说道。
方才宫人们同样带来了晚膳。
应氏闻言放下蕉葛衫,前去打开食盒,将餐食一一放在院中的石桌上。
天热得比较早,在院中吃饭更舒适一些。
王氏也反应了过来,仿佛做慢动作一样挪到石桌前,慢慢坐下。
桌上除了几样小菜之外,就只有奶糜,她定住了。
“小奴,你生于吴地,竟不识汝父汝祖常食之物?”
石氏被应氏搀扶着,慢慢坐了过来,说道。
声音不大,但隐隐含着责备之意。
王简姬有些懵,这也能怪我吗?
父祖是太原人,但她不是啊。
父祖渡江之后也改了饮食习惯,故她从小就没吃过这些,如何适应?
见小姑娘那样子,石氏脸上慢慢浮现出几丝凄然,让王简姬看得一愣一愣的,应氏则低下了头。
“我虽少时食过,然渡江之后,二十余年中甚少食此物。”
石氏落下几滴眼泪,道:“初来之时,见得梁人用会稽青瓷盏盛放此糜,房中陈设亦多江南旧物,不觉凄然。
彼时羞愤欲死……”
说完,擦了擦眼泪。
王简姬眼圈红了,仿佛想到了之前如同噩梦般的变故。
“忽有一日,见得许多衣冠君子在服劳役,苦不堪言,便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石氏又道:“若能说服梁帝大赦彼辈,我之名节又算得了什么?
世人骂就骂吧,我本就该死,若能救得更多人脱离苦海,就算骂的人再多十倍,又能如何?
反正我委身事敌,早就没脸了。”
“石贵嫔……”
十四岁的王简姬感情丰富,眼泪啪啪地往下掉。
在这一刻,她终于理解石贵嫔的凄然、无奈和伟大了。
“露芷之父本在少府抄写。
白天抄,晚上抄,抄到深夜,日日如此,笔都写秃了一箩筐。
心力交瘁,几欲轻生。”
石氏轻叹一声,道:“我想着本就已经失身,没脸没皮了,于是劝天子赦免应公,侥幸得允,至江州为官。”
应氏闻言,感激地看了石贵嫔一眼。
她知道的比王简姬多,也知道石贵嫔不是表面那样,但在这件事上,她很承对方的情。
那时她听闻父亲天天抄录各种书籍、文档,往往至深夜丑时,数月下来,腰、颈都很不舒服,眼睛也不太好了,她又无能为力只能偷偷哭泣。
石贵嫔当时已经怀孕,知道后便安慰她,然后趁着天子来看望她的时候,提出了赦免应玄的请求,天子看在石贵嫔肚里孩子的份上应允了。
不但授予了江州治中从事一职,还给了一块地,可传给子孙后代。
经历了这件事,她对石贵嫔已然死心塌地,对天子也有些感激之情。
石贵嫔私下里对她说要团结,因为她打听到天子后宫里多为年岁较大的妇人,她们这些亡国女子若能得到天子的宠爱,可救更多的人,不仅仅限于家人,还有亲族。
应氏隐隐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但她一介妇人,处于如此境地,又能怎样?
不骗一骗自己,那得多难受啊。
“啊?
应公当治中从事了?”
王简姬惊讶道。
说完,又有些难过,她家的几人还在当书吏,怕是和应公当初一样苦。
“嗯。”
应氏应了一声,轻轻搅动着碗中的奶糜,仿佛更美味了。
家人的事情解决了,她心放下了一大半,现在只有她身处“苦海”
。
不过那个男人多次盯着她看,目光中颇多惊艳方才又因她而心软,让应氏有些若有若无的欣喜,不过这种心思她小心翼翼地隐藏在心底,不让任何人发现。
“庐陵郡不是很偏远么?”
王简姬问道:“那里能种地吗?”
石氏收起悲容,道:“庐陵好歹十个县、万余户,没那么差。
况那个庄园已经划好地方了,多为山林、河湖,平地不多,所出粮食供自家啖食都紧巴巴的,怕是只能货殖为业。”
“嗯。”
应氏轻轻附和了一声,道:“父亲临走前看了下我,说那是大晋朝的邑地,主人家被夺爵后,顺手给了我家。
江州这种邑地太多了,而今多为朝廷所取。”
“那为什么不给好一点的地?”
王简姬傻傻地问道。
应氏沉默片刻,道:“父亲说他会把四弟、五弟送去庐陵,治家之时,研究大道之理。”
王简姬又不懂了。
不过应、石二人都没解释。
她们这些亡国妇人日子不好过,亡国的衣冠君子也不好过。
简单来说,南渡士人即便在北地有亲族,身上也背着沉重的政治包袱,整体上被人用异样的眼光审视着。
要想翻身,最好的办法就是投今上所好。
应玄终日抄录各种文档,万象院会议又进行得如火如荼,再加上在衙署也能听到一些别人的议论,对外间之事并不陌生。
让两个儿子研究所谓的道之理,其实就是一种政治投机,期望让南顿应氏境遇有所改善——不,现在应该叫庐陵应氏了。
王简姬还太小,对这些事情不了解。
应氏也不大,只有十七八岁,但她是当事人,了解得比较深。
石氏则是四十路妇人,以前又身份贵重,天然对这些东西精通。
三人吃完奶糜后,自有宫人前来收拾打扫。
石氏坐到了树下,吹着晚风,双手下意识轻抚小腹。
应氏指挥王简姬去煮茶水。
小姑娘愣了愣,照做了。
应氏又坐到石氏身旁,两人一齐看着天边的晚霞。
“石贵嫔,以后小奴的家人若得赦免,也是去江州吗?”
看着王简姬忙碌的身影,应氏轻声问道。
“多半是了。”
石氏说道:“那天你没听到吗?”
应氏微微点头。
不知道怎么回事,她们住的这个地方正屋很高、很大、很空旷,听说是特地挑选当年河北暴水时冲下来的太行巨木建成的,现在已很难寻到这么大的栋梁之材了。
房子大了,就只能都住在一起了。
天子偶尔来一次,便陪着石贵嫔说话,有时候还解开石贵嫔的裙衫,把耳朵贴在小腹上,说是要听听他孩儿的动静。
这些事情之外,也会提到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