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被赶出小组(2/2)
泪水无声滑落。
昭宁望着池中那朵共感花,忽然笑了:“她说过,最冷的时候,人不能靠意志活着,得靠热乎气儿。
可她忘了告诉我,有时候,热乎气儿是要用命去焐的。”
她站起身,脱下防护服,赤脚踏入池中。
水很暖,像母亲的手。
她伸手摘下那朵共感花,轻轻别在胸前。
花瓣触肤瞬间,体内仿佛有十万根琴弦同时震颤。
她取出随身携带的录音机,按下播放键。
《终章》再次响起。
随着旋律流淌,晶树光芒大盛,根系如活蛇般蔓延而出,穿透岩层,向四面八方延伸。
全球范围内,所有共感学堂内的学生突然停下动作,齐齐望向窗外。
他们看见: 天空裂开一道缝隙,星光倾泻而下; 大地微微震动,裂缝中钻出嫩芽,转瞬开花,紫光连成一片; 城市上空,云层凝聚成巨大的人脸轮廓,温柔注视着人间; 而在北极圈内,沉寂多年的极光骤然爆发,拼出七个古老文字??
那是《归途》的第一句歌词。
与此同时,深空中,那颗新生恒星剧烈闪烁,释放出一道超高能电磁脉冲,直射地球轨道。
各国卫星纷纷报警,却发现信号并无破坏性,反而在广播一首从未听过的合唱曲。
经AI破译,歌词如下: > “归来吧,迷途的孩子, > 星河记得你们的名字。
> 即便肉体化为尘土, > 爱,永不消音。”
*** 七日后,全球共感网络正式贯通。
第三十七所学堂的孩子们画了一幅巨幅壁画:一位白衣女子站在星空下,手中捧花,身后是无数牵手前行的人影。
老师问他们是谁,孩子们异口同声:“是妈妈。”
沈婉站在教室外,看着这一幕,久久未语。
她打开手机,收到阿禾发来的最后一条消息: 【昭宁已与母株融合,意识稳定。
她留下了话:告诉所有人,《终章》不是结束,是序曲。
接下来,请继续唱下去。】
她抬头望天,雪已停歇,晨曦初露。
远处山坡上,第一朵野花破雪而出,花瓣微紫,轻轻摇曳。
像是回应,也像召唤。
一个月后,联合国召开紧急会议。
议题并非战争或疫情,而是“人类集体意识觉醒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
心理学家提出“共感阈值”
概念:当全球情绪同步率达到60%,个体将开始共享梦境、记忆碎片甚至技能经验。
已有农民梦到千年前的耕作技法,医生无师自通古代医术,孩童写下失传诗篇。
有人恐惧,称其为“精神污染”
; 有人狂喜,视之为“新人类纪元”
。
唯有中国代表平静发言:“我们不称之为觉醒,而叫‘回家’。”
同日,南极科考队在更深冰层发现新遗迹??
一座完整的城市轮廓,建筑风格与昆仑祭坛如出一辙。
碳测定结果震惊世界:距今约一万两千零三十四年。
恰好,与金属片埋藏时间一致。
又过了三个月,某天文台捕捉到奇特现象:原本应处于演化末期的一颗红巨星,竟重新点燃核心,回归主序星状态。
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人注意到,那颗星的位置,正是《终章》结尾旋律所指向的坐标。
有人私下称,那是“被歌声唤醒的星辰”
。
而在地球某个小镇,一间老屋门前,沈婉坐在槐树下,膝上放着那台老旧录音机。
她按下播放键,熟悉的旋律流淌而出。
风拂过庭院,残雪尽融。
一个小女孩跑过来,仰头问:“阿姨,你在听什么呀?”
沈婉笑了笑,把耳机递过去:“一首很久以前的歌。”
女孩戴上耳机,眼睛忽然睁大:“咦?
这个调子……我梦里听过。”
沈婉不意外,只是轻抚她发丝:“那你愿意学吗?”
“嗯!”
小女孩用力点头,“我想唱给妈妈听。”
沈婉按下录制键,将女孩稚嫩的声音收入空白磁带。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
但她也知道,只要还有人愿意开口歌唱,就没人真正死去。
春天真的来了。
山野间,紫花遍地,随风轻颤,仿佛亿万颗跳动的心脏。
而在宇宙深处,那颗因歌声复苏的星辰,静静闪耀,如同守望者的眼睛。
它等待着下一首歌。
等待着,更多不肯遗忘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