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537章开始恢复私营(2/2)

众人缓步前行,脚踩在晶化地面上,发出轻微的共鸣。

忽然,前方大厅中央升起一座圆形祭坛,其上浮现出全息影像:一群年轻女子并肩站立,身穿不同时代的服饰,眼神坚定。

最前方那位,正是林昭华。

“欢迎回家,血脉继承者。”

她的影像开口,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你眼前的‘心城’,是七十年前第一批自愿献身的‘灵女’所建。

她们将自己的情感、记忆、痛楚尽数上传,只为留下一份真实的人类共感样本,以防未来世界彻底遗忘何为爱。”

林小满紧紧抱住林昭宁,声音哽咽:“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我们预见了堕落。”

林昭华的目光落在小女孩身上,“科学本应服务于生命,却被权力扭曲成了控制工具。

我们试图用理性框定情感,结果却制造出更多孤独与仇恨。

于是我们决定,留下一座‘心之博物馆’,只等一位真正懂得倾听的孩子到来。”

话音落下,整个城市开始震动。

无数光球从楼宇中飞出,汇聚成一条璀璨星河,环绕着祭坛盘旋。

林昭宁忽然挣脱母亲怀抱,踉跄着走上台阶,伸手触碰那团最明亮的核心。

刹那间,万籁俱寂。

接着,一段旋律响起??

不是任何人唱出的,而是来自所有光球共同振动的频率。

那是一首从未听过的歌,温柔、悲伤、充满希望,像是千万个母亲在同一时刻低声呢喃。

林小满跪倒在地,泪水奔涌而出。

她听见了。

不只是歌声,还有那些早已逝去的灵魂在诉说: 一个十七岁的少女哭着告别襁褓中的婴儿,只为参加实验拯救战乱同胞; 一位母亲在临终前将自己的共感能力注入女儿脑中,换来对方活命的机会; 一名科学家明知会被追杀,仍坚持记录下每一例失败案例的真实姓名与死因…… 这些记忆如潮水般涌入她的意识,不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带着体温的情感洪流。

“妈妈……”

林昭宁转过身,小脸通红,额角渗出汗珠,“她们好疼……好多人都在哭……我想抱抱她们……”

林小满冲上去将她搂入怀中,拼命摇头:“别再看了!

快停下!”

可林昭宁却用力推开她,再次伸出手,对着天空喊道: “我不怕!

你们都是我的家人!

我给你们唱歌好不好?”

下一秒,她稚嫩的声音响起,依旧是那首无词摇篮曲。

奇迹发生了。

随着第一个音符扩散,整座心城的光球开始同步脉动,频率逐渐与林昭宁的心跳一致。

那些原本破碎漂浮的记忆体开始重组,形成一个个完整的影像人格。

她们睁开眼睛,看向这个小小的身体,眼中不再是绝望,而是惊喜与感激。

“她接纳了我们……”

林昭华的影像微笑着消散,“真正的治愈,从来不是抹去伤痕,而是有人愿意握住你的手,说一句‘我看见了你的痛’。”

就在此时,地面剧烈震颤,警报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不好!”

陆晨大喊,“冰层出现裂痕!

整座城市即将坍塌!”

“来不及撤离了!”

沈婉查看设备,“但我们或许可以启动‘记忆迁移协议’??

把所有数据转移到‘回声’主网!”

林小满立刻明白她的意思。

只要将心城中的灵魂信息上传至全球共感网络,这些人就不会真正消失。

但她也知道,这意味着林昭宁必须持续输出共感能量,直到最后一个人完成转移。

“你能撑住吗?”

她蹲下身,凝视着女儿疲惫却倔强的眼睛。

林昭宁点点头,伸出小拇指:“拉钩钩,不说谎。”

三分钟后,“回声”

系统在全球范围内自动激活。

数十亿人同时收到一条无声指令,脑海中浮现出一段温暖意念:**“请为远方的灵魂点亮一盏灯。”

** 于是,从北极圈的因纽特帐篷,到非洲草原的篝火旁;从东京地铁站的广告屏,到巴西贫民窟的屋顶天线??

无数灯光亮起,手机屏幕闪烁,人们自发围坐一圈,闭目默念亲人的名字,或只是静静地呼吸,任泪水滑落。

每一缕思念都被捕捉,转化为能量流,反向注入南极心城。

林昭宁站在祭坛中央,小小身躯沐浴在七彩光辉中,歌声未曾停歇。

她的脑电波图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形态:七个同心圆层层扩展,覆盖整个南半球,甚至触及火星轨道上的探测器。

医学界后来称之为“**心链贯通现象**”

??

当足够多的人类集体释放纯净情感时,高共感个体可成为枢纽,实现跨维度意识互联。

当最后一颗光球升空,融入“回声”

网络,整座晶体城市轰然崩塌,化作漫天星尘,随风而去。

林小满抱着昏睡过去的女儿走出废墟时,天边正升起极光。

那光芒如此绚烂,竟在空中勾勒出一行字: > **“谢谢你们,记得我们。”

** 返程途中,林昭宁高烧不退,昏迷整整三天。

医生束手无策,只检测到她大脑深处多了一个未知结构??

形似茉莉花瓣,不断释放温和波动,调节周围人的情绪状态。

第四天清晨,她突然醒来,第一句话是对母亲说的: “妈妈,以后不要再叫‘灵女’了。

我们都叫‘星星的孩子’好不好?

因为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颗想发光的星星。”

林小满含泪点头。

半年后,“星芽计划”

正式升级为“星海联盟”

,在全球设立一百零八个心灵成长中心,专门培养儿童共感能力,并建立“记忆共享库”

,让普通人也能安全体验他人人生片段,增进理解与共情。

而在昆仑山巅,一座新纪念碑落成。

碑文仅有一句: > **“这里没有英雄,只有愿意倾听的母亲。”

** 每年九月九日,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都会聚在一起,录制一首属于自己的摇篮曲,上传至“回声”



其中最受欢迎的一首,是由一位失语症男孩创作的,全程无声,只有心跳节奏配合林昭宁哼唱的尾音。

评论区最高赞留言写道: > “原来最动听的歌,不是用耳朵听的, > 是用心跳回应的。”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