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喜大普奔,各方将动(1/2)
一月时光,转瞬即过。
天子脚下,首善之都。
前几年也先大军兵临城下的烽烟早就远去,数月前南宫复辟血流成河的惨象也已不见,街道上游人如织,好不热闹繁华。
城东老巷有座小面馆,占地不大,门上用竹竿横插着一面短旗,灰不溜秋的布匹上,写着“白泉记”
三个大字,字体银钩铁画,应该出自某位大家,倒是比附近酒楼商铺的招牌要强上不少。
面馆里头的桌椅板凳,都比较陈旧,是没上过漆的硬木样式,环境有些昏暗,窗户透进的光线并不强烈。
这时候已经接近午饭的点儿,店里每桌或多或少坐有客人,上到店老板下到小二都在忙活,迎来送往。
又端上碗特色酱面,店老板转过身,想要回转后厨,就被吓了一跳。
最角落的位置上,无声无息多了个怪人。
他的面容俊逸英武,瞧着年纪轻轻,可惜是个瞎子,挂了副墨色叆叇,脑袋包着西域那块流行的花帽子,且没有一丝皮肤裸露出来,哪怕手指和脖子也缠绕绷带,不像中原打扮,画风完全格格不入。
如果店老板不是土生土长的大明人士,而是某個现代时空的二十一世纪网文读者,肯定会吐槽出声:这是谁把阿凡提给p到埃及木乃伊身上,还好心加了件长衫,配上天残地缺款复古版墨镜?
即便如此,他光是坐在那里,就有一股难以言喻的非凡气度,别说店老板,其他桌的客人也频频侧目。
店老板是个穿著厚实的老汉,也算见过世面,赶紧脸上带笑,问道:“这位爷,可是要来点吃食?
咱们这儿的酱面那叫一个地道,任谁吃了都说好。”
那怪人微微点头,似不怎么爱说话,惜字如金:“酱面一碗,不要葱花。”
此时垂落在门前的黑帘布被掀开,三名江湖客的到来,吸引了大家伙注意力。
为首一人身着灰褐色长袍,腰间悬挂长剑。
另一位则头戴斗笠,面庞黝黑,眼窝深陷,似是久经风霜。
还有个身材魁伟的大汉,脸上与手臂都纹有狰狞饿狼图案,又套了十几个铁线圈。
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散发着凶悍气息,一看就不好招惹。
原本的喧闹氛围陡然不见,任谁都怕惹上事儿,不由自主地屏住了呼吸。
店里已经没几个空位,他们扫视一眼,选了怪人那桌。
“朋友,凑合下?”
不等回答,就直接坐下,完全没有先来后到的意思,若是按照武林同道的规矩,已经属于不礼貌的挑衅。
但灰袍剑客又从怀里摸出两块碎银,夹在大拇指和食指之间,发力一捏。
两块交叠的碎银,顿时扁了下去,压成个整体,拍在桌面上。
露出这么一手,便合了另一种规矩,是在自报家门之前,划出道来,称量分量,谁的功夫更好,自然轮到他来做主当家。
江湖中人的行事风格,便是简单粗暴之下,暗藏另一种与普通人不同的逻辑。
灰袍剑客瞅了对面一眼,道:“称十斤卤牛肉,两斤女儿红,每人两海碗酱面。”
怪人固然不知晓这些弯弯绕绕,但他也不是真瞎子,能够明白对方意思。
他顺手拾起银子,握在手心一搓,再分开的时候,就成了大小不一的两个银球,缓缓滚回原位。
“按照时下物价,小的那个就够了。”
银子虽然比铜铁要柔软,但一般人也得使劲用牙去咬,才能在表面留下齿痕。
像是汉子那样仅用两根手指,就把两块碎银直接捏扁,指间发刚劲,着实非同小可,少说也有小周天功力。
而怪人单手一搓双分,在运化柔劲方面的造诣,简直可以称得上一句“可怖”
,就跟面点师傅制作糕饼一样手到擒来。
灰袍剑客冷哼,“爷又不缺钱,多出来是赏人的。”
感受到微妙的火药味,店老板赶紧走过来,赔笑道:“几位不要伤了和气,窗户那桌客官刚走,小老儿收拾一下就好,有风吹着更舒坦,只是我这儿是个面馆,您要的这些,得到其他大铺子张罗,还请稍等。”
时下官府虽有不得宰杀耕牛的禁令,但任何赚钱的买卖,总有人会往里头动脑筋,很多大酒楼就有合情合法见得光的牛肉来源。
至于跑腿代购业务,也是宋时传下来的规矩了,东京汴梁七十二家正店,各有各的特色好菜,想要同时尝味的话,那得加钱。
店老板拿起银两,冲手下人吩咐几句,小二应了一声,就飞快出门去了。
别人给了个台阶,灰袍剑客也就借坡下驴,换到了别桌。
他们都是道上人物,领花红,吃刀口舔血饭,害的命多了,自然杀气重,做事直接,颇为蛮横。
但走跳江湖活到现在,也都不是傻子,知晓老弱病残都有绝活,既然对方不好招惹,也不节外生枝。
不一会儿,酒肉齐至,三名江湖客就着酱面,吃得起劲,喝得兴起,该说不该说的都一股脑从嘴里冒出来。
灰袍剑客笑道:“嘿嘿,于家还真有些运道,竟请出了这么位隐士高人,叫那些番子狗在西北撞了个头破血流。”
斗笠人也是一乐:“东厂自督主到档头死了个精光,西厂也吃了大亏,几千号人马进戈壁里抓于家两娃娃,闹得灰头土脸,损兵折将,折了小半......
哈,什么锦衣卫缉事厂,简直就是个大笑话。
纹身壮汉只顾下筷子:“嗯嗯,酱面不错。”
灰袍剑客不由赞叹:“雨化田和曹少钦都是绝顶高手,一个被打得不能视事,一个酆都篙里做了鬼,还是被刺于万军之中,真不知那位程前辈,是何等风采。”
斗笠人点头:“武林卧虎藏龙,岂是些官府鹰犬走狗可以媲美的,不过前辈两字倒不准确。”
灰袍剑客问道:“为何?
前几日《武知录》再版,那位直接被列进民间首位,压过少林方丈、武当掌门,但来历身份全部空白,只有战绩凛然生畏,品评部分写到,人应该是上一代的老前辈。”
斗笠人道:“那都是鬼扯,番子又不是没跟人打过照面,据说人长得很年轻,也就二十不到,生有异相,瞳如赤金......
他奶奶的,这么小就有世间绝顶功力,看得老子想去重新投个好胎。”
纹身壮汉已经把筷子插到别人碗里:“炸酱你还要不,不要给我吃?”
三个人闲聊的时候,都没有压低音量,话里话外,对朝廷颇有不屑,换做数十年前,纵使他们都是黑道人物,目无王法,也决计不敢如此。
——洪武爷也好,永乐爷也好,杀起人头可不会眨眼。
谁叫朝廷威严扫地,实在没法尊敬起来,《武知录》里的官面高手,勋贵武将直接死在了土木堡之役,又在圣天子夺门前后被清掉大半文臣,而最最臭名昭著、极具威慑力的厂卫,嚣张了才几个月,现在也被人狠狠打成虫。
“几位爷说的可是,前些日子谋反那位,额,那伙乱党,没被官差捉住?
就连雨督主、曹伯爷都,都沙场捐躯?”
店老板本是过来送点小菜,可越听脸越憋得通红,话堵在嗓子眼和胸膛里,不问不快,好半响终于说出口。
这其实已经犯了忌讳,须知当下的四九城,也就皇家内苑与达官贵人那儿治安良好,日子过得最为安稳。
江湖客固然不敢轻易害人性命,免得惹来衙门注意,但遇上脾气不好的,打你一顿就走,也没衙役帮你讨个公道。
所以对这些习武之人,平头百姓向来都是敬而远之,享受相同待遇的还有官府的差人与军爷,都是碰上都嫌晦气的主儿。
但他们话里涉及的内容,提到的人名,实在使人不敢置信。
东西缉事厂两名督主,早就成了小孩止啼的魔咒,仿佛一念出来,就会有大灾厄寻着晦气上门。
久在京师,这些升斗小民,自然比外人要知道厂卫的份量。
数月前的变故后,每户人家更是日夜提心吊胆,生怕会被打成乱党一流,满门查抄处斩。
毕竟那场清洗实在牵连甚广,滚落的人头堆积成山,横流的鲜血淹成小河,光是回想起来,就足以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遭难的不止是高高在上的官老爷,那些最底层生活的百姓都会被番子敲诈勒索,稍微不够恭敬奉承,或者是油水孝敬令人不满意,都会下场凄惨。
不知多少人被逼得倾家荡产,卖儿卖女,乃至灭门绝户。
民怨早就沸腾不已,生者为死者而恐惧、仇视、愤懑,却又敢怒不敢言。
沉闷压抑的氛围,仿佛汇聚成无形阴云,笼罩在京师上空,驱之不散。
现在却有消息说,这两位煞星被人替天行道,落得个一死一伤?
“去去去,那边有没有被抓住,跟你有什么关系,莫非你也是给番子探听风声的探子?”
那灰袍剑客出身海南,向来是你瞅啥的臭脾气,换做平时,肯定会一巴掌扇过去。
但他们等会儿要做笔大买卖,自然不会这时候节外生枝,等吃饱喝足,就大摇大摆走出门。
——大明首富张大鲸创立的通宝钱庄,据传藏有半身罗摩遗体,黑石更是发出十万两黄金悬赏,道上兄弟都往这边赶呢。
“那可真是....
天意无常哟。”
老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谁是谁非分得清,既记得仇,也忘不了恩。
当初是于少保力挽狂澜,组织军民上下一心坚守,使得鞑子铁蹄没冲进城里践踏,才有景泰年间的七八年安稳日子,可以说大家伙都欠了他一条命。
现在是金銮殿里的毒龙不干人事,驱策鹰犬涂炭生灵,搞得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简直没法过活。
店老板人微言轻,有一家老小需要照顾,恨不得做些什么,又不可能做出什么,甚至不敢直接露出同情的态度。
他等会儿还得把今个儿的进项,分一半送去给番子呢,这钱还有个名目叫做“圣明钱”
,是父老乡亲有感圣天子恩深似海,完全还不完,“自发”
上供聊表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