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五章 好武之心(1/2)

“陛下,高丽送来了如此貌美的贡女,你不去看一看吗?”

此刻与皇后共游宫苑的赵祯,笑着将皇后的手放在手心:“皇后放心,朕并非是那等爱好美色之人,如今她们想要归国却是不可能了,不过我愿替她们择其良缘,寻一个好人家!”

“若是不愿意出宫的,也可以在宫中担任女官!”

曹氏认真道:“官家,绝非是臣妾心生嫉妒,如今与高丽乃是盟国的关系,若是官家在这些女子中纳一人为妃,那么也能够稳住高丽人之心!”

赵祯听到这话也顺势放开了手,曹氏不明白为何官家突然脸色变换的如此之快。

“怎么了?官家...”

面对曹氏的问询,赵祯心里就是不舒服,他对于皇后并非是那种维持帝后和谐的表面心思。

他是真的爱皇后,爱她的心智坚忍,爱她惠心兰质,还有她不同于寻常女子的娇柔。

可是皇后对待他,总会让他觉得她之所以如此,不过是因为他是大宋的皇帝。

若是皇后在此刻生出妒意他反而觉得开心,此时不得不提及那个已经被废的青梅竹马的郭氏了。

当初太后将小郭氏接到宫里的时候,可是时时刻刻都在围绕着他转。

后来也是妒忌他与其他的嫔妃欢好,所以说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缺点总是能够无限放大。

郭氏在赵祯的眼里,只落下了一个善妒的名声,所以说外人眼里仁厚的官家也有对待感情凉薄的一面。

而曹氏在入宫之前,家里的人也曾经百般说起过,官家不喜善妒的女子,需要做好身为皇后的职责。

一个女子怎么可能没有私心,这些不过是曹氏将所有的私人感情全部藏在心里而已。

赵祯心中与皇后共游宫苑的心思全无,所以只是负手道:“既然如此,那就请皇后替我选择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选为妃嫔好了!”

曹氏面对官家的突然离开,只是觉得奇怪,滴咕了一句:“真是奇怪,一会晴一会阴!”

身边的亲随宫人,在一旁捂嘴笑着说:“皇后娘娘,官家这是喜欢着你呢!”

“不可胡说!”

曹氏虽然对待底下的宫人不错,但是也是十分讲规矩的,听到这话宫人也不继续说了。

皇后也随之摆驾回去,身后的宫人小声的说着:“官家和皇后,一个不说一个却知道却假装不明白!”

......

文安宛的容貌的确出众,否则也不会让出身世家高族嫡子的金珉一下子就为之心折。

所谓的才子佳人,无非其中有两种原因第一就是容貌,第二就是因为才华了。

这贡女总共有二十人,其中以文安宛的容貌最佳,形貌双全,玉肌莹骨。

她的容貌并非是那种娇艳摄人的,而是温婉气质的女子,有些像后世棒子国明星孙艺珍。

“刚刚的宫人说了,大宋的皇后娘娘要从我们之中选一位妃嫔,充实后宫!”

“那我一定要好好打扮一番,让皇后娘娘看中!”

“你们想的太过肤浅了,皇后娘娘为官家挑选女子,定然是选择有才而无貌之辈,哪里会给自己在后宫树立强敌!”

在高丽后宫的争斗可也是一点也不少,对于她们而言能够被大宋官家选为嫔妃那可是无比大的恩德。

文安宛只是静静的一个人在那里,她并不在意所谓的嫔妃之位,后宫的争斗,所有的女子都在翘首以盼的等待君王的恩宠。

这并非是她想要的生活,所以她的妆容依旧是那么的素雅。

“瞧瞧我们的贵女,不愧是两班大臣的女子,和我们这些普通女子就是不同!”

“呵呵,这可是大宋,高丽的贵族身份在这里可是行不通的!

这些贡女的身份都并不高,而文安宛这样的贵女若不是因为婚姻之事,绝对不会当作贡女送到大宋。

虽然她们自己称呼为贡女,如这样从国内挑选美貌女子送到中原王朝,这也并不是首例了。

很久以前就有了不过那时候却不是上贡给皇帝,而是一些富商和官员都会私自养新罗婢。

而后到了大宋,随着士族门阀的消失,慢慢的被官僚地主阶级替代。

良贱的关系已经不存在了,而且随着如今大宋的变法,底层的百姓生活逐渐富裕,所谓的奴婢是完成雇佣的关系。

这也使得许多的大户人家,开始收一些他国女子为奴婢,其中高丽女子最多,民间也将这类的女子统称为“高丽姬”。

这也是为何高丽王在送女子过来的时候,特意改换了称呼将这些女子改为“贡女”。

毕竟如果将这些女子同那些高丽姬等同,那么置大宋的皇帝的地位于何处。

如今大宋并没有禁止这种人口买卖,而高丽贩卖那些漂亮女子送往大宋,这种买卖其中大部分甚至都是那些世家大族。

他们和大宋的商人沆瀣一气,他们根本不在乎那些无辜女子,离开家人远渡重洋的生活。

不过也有一些活不下去的女子,宁愿想要离开高丽想要去往大宋的。

因为大宋的生活富庶,但是这完全是需要完全靠运气了,如果遇见一家仁善的人家,可能生活的确不错。

但是反之可就真正的为奴为仆了,不过好在大宋律法在,只要是杀人都会得到律法的惩处。

对于这些声音,文安宛并没有在意,而这种议论也随着皇宫内的宫人前来方才戛然而止。

诸多的贡女随着女官走在宫道上,大宋的王宫在历代王宫之中都说不上宏伟壮阔了。

但是在这些女子眼中依旧觉得大国威严,她们都是低头不敢四处张望,宫里的规矩众多。

当众人来到了一处宫苑之中,这里已经备好了纸笔文墨了。

所有人的面前都有一张小方桌,还有一张白纸。

而在上座之上有一位气质庄重大气的女子,那些高丽女子仅仅是看了一眼就立刻低下了头。

文安宛也是看见了女子的容貌,一直对自己容貌自信的她,此刻也觉得自己空有一幅皮囊罢了。

大宋的皇后不仅仅貌美,更有一种温婉大气。

“诸位想必已经明白了,官家要在你们之中选出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纳入后宫成为嫔妃!”

“如今要在你们之中遴选,所以考验诸位琴棋书画如何?”

……

庆历四年春,大宋已经完全实现了丈量土地,以及对底层小民的全部改革变动。

农学院和农试促进了大宋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大宋的国力也是进一步提高。

而当今官家为了实现与民同乐,所以全国举行了蹴鞠和相扑这样的比赛,这是为了促进军中的好武之心。

通过地方的遴选,然后派出地方前列的人,由朝廷报销全部费用赶往汴京,参加全国性质的比赛。

而地方官员也同样举行着比赛,其中参赛的选手以军中为主,其次主要是一些富户组织成员参加比赛,再到小的个体就是乡里的一些空有力气的壮汉组成的队伍。

大宋的相扑并非是原本意义上的女子相扑,而是男子的角抵,完全通过力量的较量,最为简单的人体相搏。

倒不是因为重视男性轻视女性,所以废除了女子相扑,而是一开始的女子相扑本就是践踏女子尊严之举。

而且有强风化,这些钱财都是由朝廷三司户部出钱。

德顺镇,这是一处由蕃人混居的城镇,其中大多数是当年杨秉镇压的那一批吐蕃人部落。

剩下的还有羌人,从西夏归化的少数汉人。

所以他们的大多数人样貌与汉人大不相同,当地的官员是十分支持蕃汉结合的。

之所以将他们单独在一处城镇,倒不是因为看不起对方身份。

而是为了尊重对方的习俗差异,没有强行将汉蕃混居,改变对方的生活习惯。

可是即使没有当地官员的插手,但是他们也能够感受的到汉人的官吏友善,而且甚至也有蕃人的小吏。

以及许许多多的蕃人从军,他们的生活习惯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早就已经融入了汉家的文化。

大宋的制度之下,成为官员的难度实在太高了,不过可以参军和成为吏员。

每一家蕃户,都是以成为吏员和大宋军人为荣耀。

汉文化是一种极具包容性的,加之有当地官府的柔性引导,更为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仅仅十数年的时间里,西北六路成为了大宋蕃民最多的地方了。

与原本历史之上的蕃军不好管理,如今的西北军中也有一支蕃军,因为战斗习惯的不同所以独立成为一军。

同样他们的骑射水平是胜过汉人的,根据他们的特性单独成军。

多吉有两个儿子,长子如今入了西北军中,所以家中不仅仅被分了牲畜,而且长子在军中的待遇也是极好的。

而次子则在家中替他养着牲畜管顾着田地,因为游牧民族向来有幼子守灶的规矩。

不过小儿子塞赤也想要去参军,虽然说对于所有的蕃人而言能够参军是一件很具有荣耀的事情。

因为可以骑良驹挽强弓,他自从见过兄长归家时的英勇,就再也无法忘怀了,认为勇士就应该是这样的。

因为军制的改革后,裁撤了大部分的老弱病残后,如今的留在军中的都是青勇,同样想要参军的选拔也是很严苛的。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