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五章 《平边策》(2/2)

他拉着妻子的手,女人娇羞的低下了头明白了男人眼中的意思,她也十分满意如今的生活,在以往丁赤的身旁,她担心自己也会像货物一样扔来扔去。

如今有了自己的家,有着丈夫也会有一个属于他们的孩子,在无数时刻她都双手合十,在心里衷心祈祷着让那个大宋的那个菩萨一直庇佑着他们。

这里都是吐蕃人,杨秉只能安排一些小吏在此,也曾想过将他们迁移到境内,让他们慢慢的汉化,可是双方的生活习性相差太大,并不是短暂的时间能够改变的。

那些迁入宋境的那些吐蕃人和羌人能够汉化,那是经历了一代甚至两代人。

而如今这样的结果无异于是最好的选择了,如今的吐蕃各部分崩离析,互不统属,这才给了杨秉的可乘之机。

所以看起来只是因势利导而已,可是实际却是杨秉蓄意而为之的。

不得不说在延洲,使得他的性情的变化也是很大的,从理想和激进慢慢变得现实和务实。

这是结合现状做出的切合实际的战略,当他所写的奏疏通过延洲知州马知节之手传至京中之时,政事堂的一众紫袍相公纷纷感叹此文之中皆是老成谋国之言,言辞老辣没有华丽辞藻,文字朴实却尽切中当下要害。

而就是这样的一篇奏疏,仅仅是杨秉给予马知节的一篇建议策论,并没有想过居功的打算。

只是马知节在见到这篇策论之时也是为之酣然,他明白这篇奏疏呈递上去很有可能是自己进入枢密院的敲门砖。

可是他为人清高,不愿做此行径讲究何事都需光明正大。

……

赵恒的身子越来越差了,时常都会头疾复发,头晕目眩使得他处理政务也愈发艰难,如今许多的政事都是交给皇后。

只是此刻久未处理政务的他,神色憔悴的他端坐在椅子上,眼神却看得异常的认真。

良久以后方才当下手中的奏疏说道:“好一篇《平边策》,可惜了如今我已经老迈垂朽,不过好在太子尚能用你!”

一旁的皇后在一旁轻声说道:“官家你身子不好,不要为此继续伤神了!”

下一章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