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乾宫夜宴(3)(1/2)

大殿之中歌舞不休,王公名流推杯换盏。

“范先生,晚辈敬你一杯。”

“客气……”

…… 令狐青墨身着白色裙装,规规矩矩坐在谢尽欢身侧,手里还按着想去啄乾帝龙袍的煤球。

发现谢尽欢眉头紧锁,似乎在研究着什么,令狐青墨靠到跟前好奇询问: “你在看什么?”

谢尽欢正在琢磨如何搞李公浦,闻言拿起酒杯,目光示意远处就坐的一名官吏: “这人穿的不是大乾官袍,是北周外使?”

“对,北周郭太后的族叔郭子宴,此行是过来谈判。”

“谈什么?”

令狐青墨端起酒杯,和谢尽欢碰了一下: “云北四镇。

巫教之乱后,南北都死伤惨重,彼此议和,在诸教百家周旋下,北周把云北四镇割让给了大乾,从而休战。

“如今百年休养生息下来,北周不服气了,说盟约有失公正,想把云州四镇拿回去。”

云州四镇处于大乾山河关附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且盛产矿藏,战略意义很大,谢尽欢意外道: “这种地方,朝堂怎么可能让出去?”

“是啊。”

令狐青墨以袖遮挡,将杯中酒一饮而尽,脸颊红了几分: “桌子上怎么谈,得看战场上怎么打,光靠嘴谈不出结果。

按照翎儿的说法,两朝休战多年国富民强,没出手前其实都心虚,如今就是斗嘴皮功夫,谁要先怂了露怯,肯定吃大亏。”

谢尽欢对朝堂之事兴趣不大,对此只是点头一笑,本想随手摸摸煤球,但右手也不知怎么的,就拿起筷子夹了块小肉干,送到墨墨嘴边。

“咕叽?”

张嘴接的煤球,瞧见此景仰着头满眼震惊!

令狐青墨也是一愣,看着送到面前的下酒菜,脸色从微醺肉眼可见化为涨红: “你……你做什么?”

“呃……”

谢尽欢也不知道自己在做啥,纯纯被鬼上身了!

但这玩意显然不好解释,只能硬着头皮当暖男: “看你呛到了,吃口菜压压。”

“……”

你人还怪好嘞…… 但我就算要吃菜,能让你喂吗?

在场这么多人,被看见怎么办?!

令狐青墨觉得谢尽欢是喝多了,害怕被旁人注意到,想把胳膊压下去。

但身边这臭哥哥,还挺倔,胳膊纹丝不动,就硬凑到嘴边。

“你……”

令狐青墨害怕被人瞧见,只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含住小酥肉,而后小心左右四顾,偷感十足。

谢尽欢暗暗松了口气,瞧见墨墨的小模样,又笑了下…… —— 金碧辉煌的大殿内,酒香与欢笑交汇。

乾帝身着龙袍在上首就坐,扫视着满朝文武及各地贤能,心情十分不错,直至看到了不远处的蠢侄儿。

赵德位置在太子附近,此时趁着大人们都在拉家常,悄咪咪凑到太子跟前: “哥,你带银子没?

王府给的月钱用完了……”

太子赵景桓乃乾帝独子,才智德行都风评颇高,待人亦不失谦和,瞧见堂弟又凑过来借钱,含笑道: “我这还有些盈余,你要多少?

明天我让人给你送去。”

“三万两。”

“三……?!”

赵景桓是太子,不是凯子,闻言轻轻吸了口气,憋了半天,才回应: “我加起来也就剩八千多两存银……”

“八千也行,不劳哥派人送了,待会我亲自去取。”

“?”

…… 乾帝瞧见蠢侄子这德行,心头感受可谓‘且喜且嫌’。

喜在于赵德这模样,就不可能有篡位谋逆之心,就算赵德想,朝野都不敢在其身上下注,太子日后登基,完全不用考虑堂弟反叛问题。

而嫌在于,丹王终究是他亲弟弟,儿子养成这鬼德行,他这当大伯的,是真有点‘你也配姓赵?

’之感。

实在不忍直视,乾帝就把目光移向了不远处的长宁郡主: “翎儿,听说你把谢尽欢也领来了?”

长宁郡主在皇帝皇后面前,肯定得端庄一些,落落大方颔首: “是啊,父王觉得此子是可教之才,让我带着来见见世面。”

乾帝顺着指引望去,可见一名气度不凡的白衣公子,在大殿角落就坐,正和旁人交谈,微微颔首: “近些时日光听闻此子才能、德行,没想到相貌也仪表堂堂,如此良才,只担任执戟,大材小用了。”

乾帝这话,显然是想给近期表现出色的谢尽欢封个官。

长宁郡主正想回应,但坐在不远处的李公浦,却连忙赔笑插话: “谢尽欢近日功绩确实不俗,不过衙门还在查干尸案,要微臣来看,等此案了结再封赏也不迟。”

白发苍苍的何国丈,年纪太大,看起来有点迷糊,闻声颔首: “公浦这话在理,以此子的才能,破案用不了几天,现在封赏,案子破了不好再赏;没破更是不好收场。”

乾帝想想也是,也没多说,又与何国丈聊起闲话家常。

如此交涉片刻后,入京拜寿的皇亲贵胄,就开始轮番献礼祝寿。

长宁郡主也拿出了丹阳学宫打造的凤冠,工艺之精美,直接让无数朝臣啧舌,何皇后瞧见直接笑的眯起了眼。

不过就在这哄哄闹闹的气氛中,北周外使郭子宴,却忽然来了句: “贵国幅员辽阔、民康物阜,群臣给皇后祝寿,却尽是些金银俗物,在外臣看来,有失贵国体面。”

“……”

整个大殿安静下来。

连正在逗墨墨的谢尽欢,都抬起了眼帘。

在场外使其实挺多,但西域西戎南蛮等地都是弹丸小国,没事根本不敢开腔。

而北周体量并不弱于大乾,有雄厚国力支撑,郭子宴说话自然也带着几分刺。

乾帝笑容收敛了几分,不过这种时候,显然也不用他亲自开口。

礼部的张尚书,当即接话: “皇后节俭,不喜铺张。

据传郭太后过寿,曾在雁京建了一座百丈浮屠,耗银数万万,为运石材,拆掉民舍、桥梁不下千座。

这等排场,我大乾确实比不了。”

郭子宴面不改色,抬手示意宫里的步云台: “乾皇为观夜景,修建九层步云台,耗资不比雁京的百丈浮屠小,这到了皇后面前,就开始节俭,唉……”

此言一出,群臣顿时怒目,却又哑口无言,于是把目光转向怂恿皇帝建奇观的李公浦!

李公浦确实贪,也筹建了步云台,但原因是皇帝想要,他顺着意思办事,而非他怂恿。

不过这责任,李公浦就算被凌迟,都不敢往乾帝头上推,此时插话: “如此良辰吉日,口舌之争只会扫了在座宾客雅兴。

郭侍郎觉得群臣献礼是俗物,要不你来点雅的,让李某开开眼界?”

郭子宴是外交官,说这么多就是为了显摆,从而彰显北周国威,顺便奚落这群南方土财主。

等李公浦说完话,郭子宴就环视南朝群臣: “既然是祝寿,自然就得体现‘祝’字。

敢问范先生,‘祝’字何解?”

范黎摸着胡子看戏,见北周点名,回应道: “通指祝愿,亦可解为‘向神佛祈福’,郭侍郎莫非准备当庭跳大神,给皇后娘娘祈福?”

郭子宴含笑道:“巫觋为百教之祖,只不过三教兴盛后,南朝把这些老祖宗留的东西全丢干净了。

“按史料记载,上古时期,人皇南巡,遇巫祖祝熳,恰逢寿辰,祝熳献‘傩乐’祝寿。

“时过千年,尔等想来早已忘了祖宗如何祭神,不过好在我大周还记得。

“今日恰逢皇后寿辰,便献上一曲,让皇帝陛下皇后娘娘,也领略下人皇南巡时的风采。”

话落,郭子宴摆手,而身后就坐的一名老者,就起身一礼,出门准备。

在场王侯公卿,听见这话都是眉头紧锁。

在角落就坐的谢尽欢,也意识到了北周使臣的意图。

如果拼历史,没有教派能和巫教比,毕竟人族从散装部落时期,就有巫师了,而那时候连文字都没有,更不用说道佛儒家。

前朝时期,大乾诸教争鸣,好歹还有点巫教分支。

而巫教之乱后,整个巫教都被放逐了,这些古老文化,确实没人传承。

北周则不一样,其一直都是巫教祝祭一脉的大本营,北冥宗的掌门,就是祝祭派掌教,也是北周大祭司。

郭子宴这一手,看似是在祝寿,但实则是在宣称——我大周才是人道万年岁月的正统传承人。

大乾想接住这一手,让陆无真来开坛做法都没用,得抬出那尊都不知道还在不在的‘人皇鼎’。

人皇鼎定位类似于传国玉玺,在谁手上谁是正统人皇。

踏踏踏…… 所有人等待不过片刻,大殿外就传来脚步声。

谢尽欢抬眼望去,可见最先出去的老者,换上了一袭五彩斑斓的衣裳,还有彩色羽毛做装饰,脸上带着凤头面具。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