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莲给大郎灌药(求保底月票)(2/2)

老板笑了:“那你倒是让我也听听看。”

于是她开始唱。

没有伴奏,没有技巧,只有一段重复的旋律,像是风穿过枯枝,又像是夜晚母亲哄睡孩子的呢喃。

唱到一半,全场安静。

有人低头抹泪,有人说自己想起了死去多年的奶奶,还有人冲上台抱住她大哭,说他十年没做过梦,今晚却梦见了童年的小河。

那一晚,她成了“静流”

的第一个注册用户,ID叫“林中婉语”



后来人们简称她为??

林婉。

“她教会我一件事,”

苏晴的声音温柔而坚定,“真正的音乐,从来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

它是把心里最脆弱的部分掏出来,放在阳光下晒一晒,然后告诉世界:你看,我也痛过,但我还在唱。”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看向镜头。

“所以今天,我不再独奏了。

我要邀请你们每一个人,成为这首歌的作者。”

她抬起手,轻轻拨动吉他弦。

这一次,不再是孤独的开场。

就在第一个音符响起的瞬间,世界各地同步传来了回应??

纽约地铁站里,流浪歌手突然停下卖唱,转而跟着空气中飘来的旋律即兴合奏; 伦敦交响乐团排练厅,指挥家猛然转身对乐手们喊:“等等!

你们听见了吗?

就这个调子!”

随即带领整个乐队加入演奏; 撒哈拉沙漠边缘,一群孩子围坐在篝火旁,用手拍打陶罐,模仿他们手机里传出的节奏; 甚至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也在通讯频道中哼起了那段旋律,NASA地面控制中心惊讶地发现,飞船外部传感器捕捉到了异常的声波共振现象。

所有声音都被“静流”

系统实时捕捉、融合、增强,反哺回主频道,形成一场永不停歇的全球回响。

而在这片浩瀚的声浪之中,苏晴感觉到左耳垂再次发热。

她伸手触碰玉坠,却发现它正在缓缓旋转,内部螺旋状的金属丝发出微弱嗡鸣,竟与远处某段人声完美同步。

那一刻,她“看见”

了。

不是用眼睛,而是用意识。

无数条光丝从地球各处升起,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覆盖整个大气层。

每一个光点,都是一个正在发声的灵魂。

他们彼此连接,彼此支撑,像星群般闪烁。

而在网的中心,站着两个人影。

一个是她自己,抱着吉他,目光坚定。

另一个,则是林婉。

她不再背对着她,而是微笑着,嘴唇轻启,却没有说话。

但她听见了。

“谢谢你,接住了我的声音。”

苏晴哽咽着点头。

她知道,从此以后,她不再是那个渴望被认可的歌手,也不是流量榜单上的名字。

她是桥梁,是媒介,是让千万普通人敢于说出“我也在”

的那个人。

直播持续了整整七小时。

直到最后一人退出,直到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风中。

当屏幕归于黑暗,她摘下耳机,走出录音棚。

晨雾已散,阳光洒满小院。

茶树开满了细小白花,香气弥漫。

那只三花猫蹲在井沿上,尾巴高高翘起,像是在迎接什么。

她走过去,俯身摸了摸它的头。

就在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新消息,来自“静流”

后台: > 【系统提示】

> 检测到新型节点生成 > 名称:聆界?

北纬30° > 状态:初步稳定 > 关联用户:苏晴(主锚点)、林婉(休眠态) > 功能描述:允许人类集体意识通过声波媒介进行跨维度信息交换 下面是林婉留下的一句加密留言,需用双频共振解锁: “铃铛是我母亲留给我的遗物,它本不属于这个世界。

它是‘聆听者’世代相传的信标,用来接收那些不愿离去的回音。

下次见面,我会告诉你更多。

但现在,请你先学会如何不靠耳朵去听。”

苏晴看完,笑了。

她把手机放进口袋,抬头望向天空。

云朵正慢慢拼凑成一座桥的形状。

她知道,这条路还很长。

但她不再害怕。

因为她终于懂得,所谓明星,从来不是聚光灯下的那个人。

而是当你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时,愿意为你点亮一盏灯的人。

风吹过院子,铃不响。

但整片大地,都在轻轻哼唱。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