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八章 都说我傍富婆(求双倍月票)(2/2)

你走到了这里,现在,该让更多人走上来了。”

“可我害怕……”

她低声呢喃,“我怕我不够好,怕我会辜负这些人。”

“没有人需要你完美。”

林婉的声音带着笑意,“他们只需要你知道他们在。”

苏晴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然后,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放下吉他,走到主控台前,打开了全球直播通道。

没有预告,没有标题,只有一句话浮现于所有接入“静流”

的终端之上: > “接下来,请你们来唱。”

下一秒,她将自己的麦克风设为公共接入模式,允许任何登录用户随时接入并加入演唱。

同时,她将S-003旋律的核心频率公开共享,任何人只要愿意,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它。

这不是控制,而是交托。

是把话语权真正还给那些曾被忽视、被压抑、被误解的声音。

五分钟后,第一道外来音轨接入。

是一位盲人女孩在自家阳台上吹奏的口琴声,断断续续,却坚定无比。

紧接着,是一名战地记者躲在掩体后用颤抖的声音哼出的片段; 一位养老院护工边给老人擦身边轻声哼唱的童谣; 一对离婚多年的夫妻,在各自家中同时拨动钢琴键,意外形成了完美的二重奏; 甚至还有一个四岁孩子,拿着妈妈的手机对着窗外雨滴说:“雨,你在唱歌吗?

我也想一起。”

每一道声音都被系统自动捕捉、校准、融合,汇入主旋律之中。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从几百到几千,再到数万、数十万……最终,全球共有两百一十七万人同步参与了这场无指挥、无剧本、无边界的大合唱。

他们的语言不同,音准各异,有些人甚至不会唱歌,但奇怪的是,当所有声音交织在一起时,竟然形成了一种超越音乐本身的和谐。

那不是悦耳,而是真实;不是技巧,而是存在。

科学家后来分析这段音频时震惊地发现:其声波结构呈现出类似分形几何的无限嵌套特征,且在脑电波层面引发了大规模α波同步现象,意味着参与者在那一刻达成了罕见的心智共振。

有人称之为“群体觉醒的前兆”

, 有人说是“人类情感网络的雏形”

, 而苏晴,只是静静坐在门槛上,听着。

猫跳上她的膝盖,打起了呼噜。

老录音机不知何时自行启动,磁带缓缓转动,播放的正是她三年前最初上传的那段清唱demo??

那时她还未成名,嗓音青涩,歌词写得笨拙,结尾还笑场了。

但现在听起来,竟比任何大奖作品都动人。

因为她记得,那天她唱完后,有个陌生网友留言说: “谢谢你让我觉得,我也可以说话。”

风停了。

但铃铛还在响。

不是风吹的,是大地在震动。

远处的湖面升起一层薄雾,雾中隐约浮现出一座桥的轮廓??

木质结构,雕花栏杆,与当年林婉消失前站过的那座一模一样。

苏晴站起身,一步步走向湖边。

她没有恐惧,只有平静。

当她踏上桥的第一阶时,身后的小院忽然爆发出一阵强光。

所有的植物同时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辉,茶树开花,藤蔓结果,连干涸多年的井底也涌出了清泉。

屋檐下的木铃铛终于停下。

但它留下的余音并未消散,而是融入了空气,变成了风的一部分。

桥尽头,站着一个人影。

背对着她,长发随风轻扬。

“你要走了吗?”

苏晴轻声问。

那人影点点头,又摇摇头。

“我已经走了很久。”

她说,“但我从未真正离开。

现在,轮到你留下。”

“留下什么?”

“希望。”

林婉转身,面容模糊不清,唯有声音清晰如初,“告诉他们,即使没人鼓掌,也要继续发声。

因为总会有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正等着听见你。”

苏晴点头。

她知道,这不是告别。

而是传承。

她走回院子,拿起笔,在笔记本最后一页写下一行字: **“真正的明星,从不照亮自己,而是让别人看见自己的光。”

** 合上本子时,一片茶叶悄然飘落,正好盖住那行字。

第二天清晨,快递员送来一个包裹。

寄件人未知,地址空白。

里面是一枚新的玉耳坠,质地相同,但内部金属丝呈螺旋状,仿佛蕴藏着更多未解的秘密。

旁边附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下次见面,我会告诉你铃铛是怎么来的。”

** 苏晴笑了笑,将新耳坠戴上。

阳光照进来,穿过玉石,投下的光影不再是波纹,而是一个完整的音符形状。

她坐在门槛上,泡了一壶新茶。

风吹过,铃不响。

但整个世界,都在轻轻哼唱。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