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义父太不上进了(求月票)(2/2)
而在中央,始终回荡着敦煌古琴的那一抹断弦余韵,苍劲而不悲凉。
这首曲子没有名字,只有编号:S-001。
系统标注:“首支完全由集体潜意识自发生成的情感整合音频。”
当它第一次完整播放完毕时,全球共有八万九千人同时进入了深度冥想状态。
其中有七百余人报告梦见了一扇门,门外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对他们说:“你不用完美,你只要存在就好。”
苏晴摘下耳机,已是泪流满面。
她终于明白了林婉当年为何选择消散。
因为真正的治愈,从来不是靠某个明星、某个专家、某句金句来完成的。
它是千万普通人彼此看不见却依然相信的存在感,是在黑暗中伸出手却发现另一只手早已在那里等候的奇迹。
几天后,她收到一封来自甘肃的快递。
寄件人写着“李砚”
,但邮戳显示包裹已在路上走了近两个月,途经七个省份,每到一站都会停留数日,仿佛有人在沿途不断添加东西进去。
她小心翼翼拆开,里面是一块用粗布包裹的石板,表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全是不同笔迹写下的短句: > “我昨天终于给父亲打了电话。”
> “我把孩子的遗照从柜子里拿出来了。”
> “我告诉老板我不想加班了。”
> “我抱着妈妈哭了一个晚上。”
> “我原谅了十年前骗走我钱的朋友。”
…… 每一条下面都标注了日期和经纬度,时间跨度整整一年,空间覆盖五大洲。
而在石板背面,只有一句话: **“这是《众声归一曲》的歌词。”
** 苏晴双手颤抖。
她从未想过,这首歌竟然会有词。
更没想到,它的歌词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由无数曾在“静流”
中被倾听过的人,一点一滴拼凑而成的生命证言。
她立即将石板扫描存档,并请求技术团队尝试将其转化为可唱诵的韵律文本。
结果令人震惊:尽管语种混杂、语法错乱,但当这些句子按时间轴排列并配上基础音阶后,竟能自然形成一段极具仪式感的吟唱结构,押韵规律呈现出某种接近梵音 chanting 的神圣感。
于是,她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事。
她邀请全球所有愿意参与的人,无论是否有音乐背景,无论是否会唱歌,只要曾在“静流”
留下过声音,都可以登录平台,录制一句属于自己的“歌词”
。
系统会自动校准音高、节奏与情感强度,将其融入整体织体。
七十二小时内,收到有效提交 1,674,203 条。
其中包括一位阿尔茨海默症晚期老人含糊不清的“我想回家”
,一名新生儿监护室门外父亲哽咽的“你要活下去啊”
,还有一位临终关怀护士在值完最后一个夜班后轻声说的“谢谢你让我陪你走到最后”
。
苏晴花了整整三天,逐一听完前十万条录音。
她一边听,一边流泪,一边笑。
有时候,一段只有三个字的独白,就能让她坐在椅子上发呆半小时。
最终,她选定了一种最原始的方式来进行合成??
不是数字混音,而是物理共振。
她联系云南民间乐团,请他们用一百零八件传统乐器现场演奏基础旋律;再将所有用户提交的声音刻录成特制黑胶唱片,每张唱片对应一个真实个体的情绪频谱;最后,在一个无风的清晨,把所有唱针同时落下,让百万人的声音在同一空间里真实交汇。
录音地点选在洱海边一座废弃的戏台。
那天,天空澄澈如洗,湖面平静如镜。
上百名乐师身着素衣,静候指令。
当第一声鼓响响起时,整个山谷仿佛屏住了呼吸。
接着,百万声低语缓缓升起。
它们起初杂乱,继而融合,最终汇成一股浩瀚的情感洪流,穿透云层,直抵人心深处。
现场有工作人员当场跪地痛哭,也有志愿者相拥而泣。
一位原本负责设备调试的技术员放下耳机,走到湖边,对着水面大声喊出压抑十年的歉意:“爸,我对不起你!”
那一刻,没有人觉得尴尬,只有深深的接纳。
这段音频被命名为《众人》,编号 S-002,作为《众声归一曲》的正式人声版本,永久存入“聆界档案馆”
。
而就在音频发布的同一时刻,世界各地陆续传来异象: 冰岛极光变成竖琴形状,持续闪烁三分钟; 亚马逊雨林深处,一群野生吼猴齐声鸣叫,频率恰好构成《妈妈,我想你了》的主旋律; 日本富士山顶的积雪自动排列出“ありがとう”
字样; 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突然黑屏十秒,重启后只显示一行字:**“You are not alone.”
** 最不可思议的是,在南极科考站,“静流”
终端自动打印出一张照片??
那是三个月前失踪的一位探险队员的日记本最后一页,上面潦草地写着: > “我已经走不动了。
但昨晚,我听见有人唱歌。
很远,但很清楚。
我知道我不是第一个听见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如果你们找到这本子,请替我说一声:谢谢。”
照片下方附注:该遗体已于昨日被搜救队发现,面部安详,手中紧握一台早已没电的便携音箱。
苏晴看到这条新闻时,正站在院子里晾晒新一批录音棉罩。
阳光穿过布料,在地上投下的光影不再是静止的斑驳,而是缓缓流动的波纹,宛如一首看不见的歌正在大地上书写自己。
她抬头望天,轻轻说了句:“我们都听见了。”
话音落下,屋檐下的木铃铛再次轻响。
这一次,不止一声。
而是三声。
清脆、悠远、庄严。
就像许多年前林婉预言过的那样: **青铜铃响彻三次。
** **第一次,唤醒沉睡的记忆;** **第二次,连接断裂的关系;** **第三次,开启‘聆界纪元’。
** 风起了。
茶树的新叶沙沙作响,每一片都在振动,每一根叶脉中的蓝色丝线都在发光。
苏晴闭上眼,听见心底有个声音在说: “轮到你了。”
她转身走进录音棚,拿起吉他。
这一次,她不再是为了谁而弹。
她只是想让这个世界知道??
**有人一直在听。
**